有的是希望。
(三)三叔先后给“我”留下过5个谜语。三幅画儿:一座歪歪斜斜的塔,一堆松松散散的书,一株弯弯扭扭的树;画儿下面的三个圆圆的“○”;三颗红色的构杞豆。“我”一下子就猜到了,是因为“我”已经了解了三幅画儿和画儿下面的三个圆圆的“○”的深刻含义,了解了三叔虚度的一生,领悟到他无穷的悔恨和对“我”的期望。“我”悟出了:要以三叔虚度一生的教训为鉴,从现在开始,抓紧学习,勤奋学习。
(四)(略)
【同步达纲练习】
一、基础知识题
1.说话时,重音不同,语意的侧重点也有所不同。下列句子中加粗,语意与括号的意思相符的一项是( )
A.你为什么一直看着我?(看一眼就罢了)
B.你为什么一直看着我?(其他人就不值得你看了吗?)
C.你为什么一直看着我?(有话就直说好了)
D.你为什么一直看着我?(别人都没有这样看)
2.根据词义,填出相应的词语。
①凄惨痛苦。( )
②精神委靡。( )
③形容走路时脚步放得很轻。( )
④因次数或时间过长而感觉厌烦。( )
3.文章中三叔的悲哀可以用这样一句古诗来形容:少壮不努力,___________________。像这样劝告人们珍惜时间求学上进的格言还有许多,你能再写出一两句吗?
4.“这是我一生的成绩,三个○。”这是三叔对自己一生的总结,该如何理解?
二、阅读分析题
(一)下午的小树林静悄悄的,各种花儿、草儿,连那些爱吵闹的小山雀,也仿佛午睡了,一点儿声息也没有。
他果然又在里边,斜躺在一堆野草上,显出十分衰弱的样子。
他忽然站起来,走到我的身边,大大的眼睛闪露出笑意。我眼看他走到他刚才躺过的地方,坐了下来,忽然发现脚前泥土上画满了各种各样奇怪的画儿:一( )歪歪斜斜的塔,一( )松松散散的书,一( )弯弯扭扭的树。这些画儿下面画了三个圆圆的“○”,好像滚动的铁环。
“三叔,你画的是什么?”
“画的都是三叔。”
“可一点儿也不像你呀?”
“像,很像!”他凄然一笑,指着塔说,“我小时想做一个建筑师,但又讨厌建筑学上那些个复杂的公式,就放弃了。这一摞书,是我第二个理想,想当一名著作等身的作家,写了几篇稿子,寄出去被退回来了,我又灰心丧气,不干这伤脑筋的事儿了。这一棵树,是我第三个理想,想当一名生物学家,后来又觉得生命的起源、遗传和变异、蛋白质的人工合成等问题竟是那么复杂和渺茫,我又颓唐了。第四个理想还没有建立,命运忽然对我说:‘算了吧,你该回老家了!’”
“那些铁环是什么意思?”我悲伤地问。
“这是我一生的成绩:三个○。”
“那老师一定会批评你了。”
“没有老师来批评我的。”他微微一笑,又说,“只有这些树叶、小草,还有那朵紫豆角花,好像在批评我,说我以前太粗大意了,太不了解他们了。”
我沉默了,抬头望他,不知为什么,他眼睛里滴下几滴泪水。
1.给下列字词注音。
颓( )唐 摞( )
2.解释下列词语。
①凄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颓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文中括号内填上恰当的量词。
4.文中画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它表现出三叔此时怎样的心情?
5.选出对三幅画和三个“○”含义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
A.三幅画和三个“○”是三叔自己总结出的人生教训和悔恨。
B.三幅画和三个“○”是三叔一生不懈追求的理想。
C.三幅画和三个“○”是三叔一生的写照,三幅画是过程,三个“○”是结果。
D.三幅画和三个“○”形象地告诉人们:遇难而退,将一事无成。
6.这段文字的最后写三叔“眼睛里滴下几滴泪水”,他为什么流泪?你能揣摩出三叔此时是怎样的心情?
7.文中不少语句很符合儿童的年龄、心理特点,富有童趣,请用波浪线将这样的句子画出来。
8.读了这段文字后,你受到什么教育?
(二)剥 豆
一天,我与儿子相对坐着剥豌豆,当翠绿的豆快将白瓷盆的底铺满时,儿子忽地离位;新拿一个瓷碗放在自己面前,将瓷盆朝我面前推推。
看他碗里粒粒可数的豆,我问:“想比赛?”
“对。”儿子眼动手剥,利索地回答。
“可这不公平,我盆里已不少了,你才刚开始。”我说着顺手抓一把豆想放在他碗里。
“不,”他按住我的手,“就这样,我才能试出自己的速度。”
一些喜悦悄悄在我心里散开。
一时,原本很随意的家务劳动有了节奏,只见手起豆落,母子皆敛声息语。
“让儿子赢,使他以后对自己多一些自信。”如是想,手不知不觉就慢了下来,借拾豆的机会稍停一下。
“在外面竞争是靠实力。谁会让你?让他知道,失败成功皆是常事。”剥豆的速度分明快了。
小儿手不停,眼却时时在两个容器中睃。见他如此投入,我心生怜爱:学校的考试名次,够他累的了……剥豆的动作不觉中又缓了下来。
“不要给孩子虚假的胜利。”节奏自然又紧了许多。
一大袋豌豆很快剥光。一盒一碗、一大一小不同的容器难以比较,凭常识,我知道儿子肯定输了,正想淡化结果,他却极认真地新拿来了碗,先将他的豆倒进去,正好满一碗,然后又用同样的碗来量我的豆,也是一碗,只是凸出了,像隆起的土丘。
“你赢了。”他朝我笑笑,很轻松,全没有剥豆时的认真和执著。
“是平局。我本来有底子。”我纠正他。
“我少,我就是输。”没有赌气,没有沮丧,儿子认真和我争。脸上仍是那如山泉般清澈的笑容。
细想起来,自己瞻前顾后,小心翼翼,实在是多余了。
1.文中画线句说“一些喜悦悄悄在我心里散开”,作者“喜”的是:
2.文中母亲剥豆的速度时快时慢,请用自己的话分别说明母亲剥豆速度快与慢的原因。
①慢下来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快起来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儿子的性格特征表现得十分鲜明,其中最突出的两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末加粗的“瞻前顾后”一词能否换成“优柔寡断”?为什么?
5.根据推断,“眼却时时在两个容器中睃”中的“睃”的意思应该是_______________
6.本文的主旨可以从多角度去领悟,请你把自己感受最深的一点,用自己的话概括出来(不超过20字)。
本文告诉我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文中叙述情节、刻画人物时采用的描写方法有:
行动描写、________________描写、_______________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