碑威仪的人们如同身临其境,产生强烈的思想和感情的共鸣。
作为一个文明的导游,作者借介绍方位的词语,清晰地介绍纪念碑的结构。作者一方面运用介绍方位的动词,让读者熟悉纪念碑的位置和底层结构(如越过广场,踏着石道,踏上石阶,到了第二层平台)。另一方面,作者以碑身为基点,运用方位名词准确地介绍各部分的位置关系(如“碑身四周”,“碑身东西两侧的上部”,“碑顶”)。这样,纪念碑就立体而清晰地屹立在读者的头脑中。
作为一个革命史迹的讲解员,作者让一幅幅凝固的雕刻化为一个个鲜活的故事,将人民英雄的爱国情怀、革命意志和牺牲精神与纪念碑的巍峨、宏伟、庄严融为一体,突出了文章的主题。
(五)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题:我从东长安街向天安门广场走去,未进入广场就望见纪念碑。它像顶天立地的巨人一样矗立在广场南部。我越过了广场,徐徐走到纪念碑台阶前。碑身四周围绕着双层汉白玉栏杆……碑的正面朝北,在一块60吨重,14.7米高的碑心石上,有毛主席题的“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八个镏金大字。在碑身背面,一行行镏金字整齐地排列着,这是毛主席亲手起草,周总理亲笔书写的碑文。碑身东西两侧上部,刻着红星,松柏和旗帜。小碑座的四周,雕刻着牡丹、荷花、菊花。碑顶是上有卷云下有重幔的小庑殿顶。
第二题:课文中饱含感情的语句是“人民英雄永垂不朽”。第一次烘托了纪念碑的庄严肃穆;第二次烘托了纪念碑的雄伟壮观;第三次寄托了作者对先烈的缅怀之情。
第三题:修建人民英雄纪念碑,是为了纪念1840年以来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而牺牲的人民英雄;缅怀他们的丰功伟绩,从而认识到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要加倍珍惜,并创造新的业绩。
第四题:
第12课 读碑
【教学目标】
1. 体味文章悲壮激越、肃穆深沉的情感。
2. 了解作者的认识过程——从外在的理性认识升华到内心的情感不同。
3. 理解和认识为了缔造我们的幸福生活,中华民族所付出的巨大代价,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生活、创造生活、奉献社会的使命感。
【预习指导】
1. 目标点击:
(1)理解和认识为了缔造我们的幸福生活,无数前辈所付出的巨大代价,激发自己热爱生活,创造生活,奉献社会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2)初步学习排比句、反复句的技巧。
(3)了解作者的认识过程,学会由浅入深地理解、认识生活。
(4)体味文章悲壮激越、肃穆深沉的情感和语言的情味。
2. 学法指导:
(1)边读课文,边回忆自己所看到过的影视剧《长征》《大决战》等相关情节,从而激起思想上的共鸣,更加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发奋学习。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