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1、 了解人民英雄纪念碑的概况,理解本文的说明顺序。
2、 引导学生从纪念碑的浮雕中了解我国的革命史,理解“人民英雄永垂不朽”的伟大意义。
3、 体会本文准确而富于变化的语言。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你去过北京,见到过那矗立在天安门广场上的人民英雄纪念碑吗?今天,你能不能将了解的情况或见到后的感受向大家介绍一下?
生:人民英雄纪念碑远今看上去都那么雄伟庄严,令人肃然起敬。
生:纪念碑是对革命英雄的人民的纪念碑。
生:纪念碑和天安门相对,上面刻着大字,还雕刻着反映历史的图画。
师:(出示课件)这座耸立在北京天安门广场中央的巨大石碑,从它奠基那天起,就在祖国人民的心中定格为一座永恒的丰碑,它凝聚了一个多世纪以来,革命英雄们的光辉业绩和不朽功勋,将永远激励着全国人民去缅怀和学习这些革命的伟大精神。1958年4月22日,新华社记者周定舫在纪念碑刚刚建成之际,及时了解了有关情况,写成了《人民英雄永垂不朽》一文,(老师板书标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文章。
师:(出示学习目标)请同学们了解学习目标并且默默地记住。
二:整体感知课文。
师:请同学们打开课本,选用你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来阅读这篇文章,读完之后,我想请同学告诉大家,⑴你从文章中获得了哪些信息。注意:交流时要扣紧课文的参观顺序,抓住课文介绍的主要内容,而且语言努力做到简明、流利。⑵你对课文内容还存在着哪些疑问?
(学生自由地朗读课文。)
师:好,刚才同学们读书读得很认真,圈点评注的也很仔细。现在,哪位同学先来交流你读书收获了哪些信息?
生1:本文是由远到近的顺序介绍的
生2:本文依次介绍了人民英雄纪念碑的位置、环境、兴建过程、规模、用料和纪念碑的结构及碑体上的内容。
生3:还有时间顺序。
生4:前面同学概括的太笼统,而且也不够全面。比如:在介绍由远到近的空间顺序时,应该把“越过广场……踏着……石道……走到纪念碑台阶前”等活动的地点交代清楚。
生5:而且,作者在说明纪念碑时,是采用的先四周,后中间;先台阶,后碑身;先正面(题字),后背面(碑文)的空间顺序,这样介绍,再明确作者的观察点的同时,也明确了文章的写作思路,条理十分清晰。
师:好,这几位同学声音洪亮,分析的非常准确细致,清楚简洁,其他同学还有没有要评价补充的?
生:我想在内容上补充几点。作者在介绍碑体上的内容时,主要介绍了题字、碑文、上面的装饰和造型,除了这些,文章还在写到了作者瞻仰时的心情和对纪念碑的总印象。
师:这位同学,你能否告诉大家作者的心情和总体印象是怎样的?
生:作者是怀着万分崇敬和无限怀念的心情瞻仰的纪念碑,对纪念碑的总体印象是巍峨、雄伟、庄严。
(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的第一段和最后一段)
师:你同意这位同学补充的内容吗? 他读的怎么样?
生:同意。较缓的语速自然的表现了作者瞻仰时缅怀和景仰之情,而读“巍娥、雄伟、庄严、光辉业绩、巨大代价”等词语采用重音和高亢的语调,更表现出了作者的高度赞美和无比崇敬之情。
师:好,请大家齐读这两段,再来体会一下作者的内心感情。由此看来,这虽是一篇介绍建筑物的说明文,但这一座纪念碑却又是中国一段革命史的印记,体现着革命烈士的高尚品质和伟大人格,因此,在围绕建筑物特征按照一定顺序介绍的同时,又采用记叙、议论等表达方式写出了作者瞻仰过程的认识和感受,物情兼顾,大家品读时要好好体会。
师:刚才大家交流的是从文中获得的主要信息,另外,古人张载曾经说过“学者先要会疑”,那么你是否还有一些疑问需要大家帮助解决?
(鼓励学生大胆质疑,举手提问)
生:老师,第四段的碑文(小字)中 ,为什么列举“三年以来”“三十年以来”“一千八百四十年”这三个数字?有怎样的含义?
师:请大家根据第三段交代的纪念碑的奠基时间并结合历史知识思考一下,这三个数据可能涉及到哪些历史事件,然后理解它们的含义。
引导:(根据学生推出的时间1946年以来——1919年以来——1840年,老师依次出示多媒体课件“解放战争”“五四运动”“鸦片战争之虎门硝烟”历史片段,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数字的含义,即人民英雄纪念碑纪念的是旧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特别是三年解放战争时期,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的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
生:老师,作者瞻仰纪念碑是从正面开始,为什么介绍十幅浮雕时却按东面——南面(背面)——西面——北面(正面)的顺序介绍?
师:问得好,只是这个问题请同学们仔细阅读这四段的历史事件,相信你会从书中找到答案。
(给学生几分钟阅读时间)谁找到了答案?
生:按东、南、西、北的顺序写是根据中国近代史的历史顺序展开的。
生:为什么最后介绍的正面浮雕是那三幅?
生:(抢答)正面这三幅是中国近代百年来历史上规模最大的、斗争最激烈的、反帝反封建最彻底的史实,因而放在最突出位置。
师:对!这正是纪念碑设计者的匠心所在,但在说明介绍时按历史发展顺序更合情理,因而作者从东面起,顺次介绍浮雕。
师:由此看来,本文的说明顺序是空间顺序和时间顺序的结合。
师:还有其它问题吗?如果没有,请你们把刚才感知讨论的收获在课本上整理批注一下。
(学生自由整理)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整体感知课文,主要有两个内容:纪念碑的结构内容概况和本文的说明顺序,大家探究、讨论、回答的非常好,但是,对于本文的学习理解,需要我们继续研究。
三、精读理解课文。
师:大碑座四周的10幅浮雕是本文说明的重点,文章把它单独列出来,是为了突出中国革命的艰苦历程、革命先烈的光辉业绩、中国人民为争取自由解放而付出的巨大代价。下面让我们精读7-10节,从语言、内容、主题、手法等各个角度品读揣摩,深入理解本文的重点。、
学习方式:自由选题,分组进行,合作讨论。
学习任务:读——选择一两幅浮雕,梳理介绍的内容及层次,感情复述。
揣——以第八段为例,揣摩词句,体会本文准确而富于变化的语言。
析——浮雕为什么选择这8个历史事件?由此理解为什么要建造这座纪念碑?
位置 时间 历史事件 历史作用、历史意义
位置 |
时间 |
历史事件 |
历史作用、历史意义 |
东 |
|
|
|
|
|
南 |
|
|
|
|
西 |
|
|
|
|
北 |
|
|
|
|
建造纪念碑的目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生分组合作学习,老师巡回示例点拨指导)
师:刚才大家目标明确,小组成员群策群力集思广益,学习热情很高涨,效率也高,下面咱们一起来交流一下学习的收获。选择“读”的小组请举手回答。
生1(一组组长):我们分析的是第一幅浮雕:“销毁鸦片烟”。作者用了四句话,第一句写明了事件销毁鸦片烟、背景鸦片战争前夕、时间1839年6月3日、地点虎门、人物群众。第二、三句描述了画面,先写销烟场面,写得祥,后写炮台和群众的战船,写得略,最后一句点明了这幅浮雕的主题。。
生2:作者描述画面时,抓住人物“愤怒”的神情,显现了他们对帝国主义的仇恨;用“运”、“倾倒”等词表达销烟态度的坚决;用“一箱箱”、“倾倒”展示了中国人民挺身而出还击帝国主义的威风。
生3:下面我给大家复述一遍。(略)
(学生不约而同地鼓掌)
师:同学们热烈的掌声已经肯定了这一小组同学的学习质量,他们不但提炼画面的内容全面,而且分析出了由实(内容)到虚(意义)的结构顺序,连人物的精神、心理都揣摩了出来,真好。还有哪个组想发言?
生1(三组组长):我们组分析的是第二幅。这幅浮雕的写法与第一幅相比有变化,三句话从意义到画面进行介绍:先交代事件是1851年的金田起义以及它的历史意义:“中国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严重地动摇了清朝封建统治的基础”;然后描绘画面:“大刀、梭镖、锄头、火把”是农民起义的武器”,“一群”人民的儿女“冲下来”,旌旗“迎风飘扬”。
生:这幅图显示了起义队伍人很多,很有气势。
师:这两组同学在“读”栏任务上给我们做了很好的表率,由于时间关系其它几幅图我们不再交流,希望同学们学习他们的概括方法,课后从其它事例中任选一例尝试分析。
师:下面我们进行第二题“揣”,请选择这一题的小组举手回答。
生1:我们组分析了第8段“五四爱国运动”浮雕,介绍时先指明历史意义,再描述画面情景,有议论,有描写。
生2:介绍时既有概括写,又有像“人群高处,一个男学生……”的特写。
生3:语言运用很准确,例如“学生们齐集于天安门前”,“齐集”不用“集合”、“集结”,表达意思准确。
生4:还运用了“愤激”“怒形于色”等词语形象地表现了爱国青年们的痛恨激动的心情。(其它例子略)
师:同学们分析的真好。本文语言运用说明处简洁准确、描写处生动洗练、议论处精当有力,笔法灵活,富于变化,深刻地表现了文章的中心,加深了读者的印象,增强了文章的表达效果。
师:下面让我们来交流一下第三个问题的学习情况好吗?
生1:它们都是爱国志士为了祖国人民过上幸福生活而与黑暗势力进行斗争的感人事迹。
生2:它们代表了不同历史时期的事件。
生3:这8个历史事件意义重大,对中国的命运影响很大。
生4:为了让今天的人们认识到中国革命道路的漫长和艰难,了解到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应该好好珍惜。
师:这10幅浮雕,让我们看到了革命先辈们的爱国精神,看到了他们一百年来,为了争取人民的自由、幸福而付出的巨大代价,更让我们真正理解了毛泽东主席亲笔题写的“人民英雄永垂不朽”这八个大字真正含义,所以,纪念碑在质料和装饰方面也体现了设计者们的独巨匠心。
师:请同学们体会下列事物的象征意义。
质料:花岗岩 汉白玉 装饰:红星 旗帜 松柏 牡丹 荷花 菊花
生1:花岗石的特征是坚强,汉白玉的特征是洁白。用这两种材料能够象征先烈们的坚强意志、不朽的丰功伟绩,标志着全国人民对革命先烈的永远怀念。
生2:“红星”“旗帜”是革命者的重要标志,“松柏”不畏惧风雪严寒,具有四季常青、生机勃勃的品质。
师:你能说出几句歌颂松柏的诗句或名言吗?
生3:“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论语·子罕》)
生4:“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陈毅)
师:因此,红星、旗帜、松柏组成的装饰花纹,“象征着先烈们的革命精神万年长存”。那么,其它物呢?
生5:“牡丹”,花大色艳,富丽堂皇,素有“国色天香”之誉,一向被推崇为“中国名花之最”,是富贵繁荣、高贵的象征。
生5:莲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周敦颐《爱莲说》),被称为“花中君子”,为世人所推崇,是虚心正直、不跟邪恶势力同流合污、纯洁的象征。
生6:菊花,以它傲霜、耐寒的品格也赢得了我国人民的赞美和钦佩。陈毅有诗“秋菊能傲霜,风霜重重恶。本性能耐寒,风霜其奈何?”
师:所以,小碑座四周雕刻的牡丹、荷花、菊花等组成的8个大花圈,“象征着英雄们的品质高尚、纯洁”。对吗?让我们永远记住这些先烈们,努力弘扬他们的优秀品发奋努力学习,去完成他们未竟的事业吧。
师:本文是一篇介绍建筑艺术的说明文,读完本文,我觉得不管是结构谋篇、说明手法,还是情感的熏陶、心灵的净化,都不愧是一篇好的范例,下面给大家几分钟时间,总结本节课学习的收获,或再读读触动心怀的句段。
四、课堂延伸。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在实现新中国宏伟蓝图的历史进程中,又涌现出了一代又一代一批又一批的爱国功臣,正如找翼的诗中所说“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1、课堂智慧比拼:
如果让你建立一个新中国感动国人的风采人物榜,你准备列举哪些人物?
生1:我想列举杨利伟。2003年他和中国最鲜明的亮色联系在一起。这位“太空使者”,凭借自身超人的素质和勇气,成为浩瀚太空迎来的第一位中国访客,证明了人类第241次太空飞行属于中国。
生2:我想列举高耀洁,一个以博爱感动着世人的中国民间防艾第一人。她70岁才开始自费进行艾滋病预防和救治工作。从1996年至今,已经走访了河南100多个村庄,见到1000多个艾滋病患者。把自己的全部收入都用在了艾滋病防治上,家里仅有的一台电脑还是别人捐赠的。从2000年开始她将主要精力放在对艾滋遗孤的救助方面,至今已花费8万多元,无偿资助了164名艾滋病孤儿。
生3:我敬佩的是医生钟南山。去年,面对突如其来的非典疫情,钟南山以科学家的坚定勇敢向世人宣告:非典可防可治!在疫情最严重时,他以一个医生的医德主动请缨:“把最危重的病人转到呼研所来”,这淡淡的一声,就等于战场上的英雄战士对着敌人的枪炮喊“向我开吧!”这一声之后,是他以66岁的高龄,连续38小时救治患者的身影。他说:“在我们这个岗位上,做好防治疾病的工作,就是最大的政治。”
生4:我要列举中国女排和他们的教练陈忠和。面对着十几年的坎坷和屈辱,他们以自己的汗水、泪水、坚强和执着为中国体坛赢回了阔别17年的世界冠军奖杯,为祖国争得了荣誉。
生5:我要列举亚洲飞人刘翔。他靠着自身的努力和实力,成为了第一个冲进奥运赛场110米跨栏项目并且夺得了第一,为中国创造了奇迹,为世界创造了奇迹。同时,也告诉世人:中国人、亚洲人在短距离跑上并不比欧美差。
生6:我要列举陕西彬县城关镇的泾河岸边一位不知姓名的老人。他自小在泾河边长大,练就了一副好水性。从16岁渡船时起到现在,40多年来救起了40多名落水者。她高尚的品质值得我们永远学习。
师:好,我想大家还有很多要说,由于时间关系,我们不再交流。刚才大家列举的和没来得及列举的这些人,他们是中国真正的脊梁,是炎黄子孙永远的骄傲。我相信,他们的风采将会永远定格在我们每个人的心中,我们也将会记住他们的精神并把它发扬下去。
课后请大家继续查找资料,完成第二题。
2、课后探究积累:
如果让你在人民英雄纪念碑上增加建国以来,为人民利益牺牲的英雄浮雕,你认为增加哪些?你能否描绘浮雕内容?
(学生讨论或通过网络搜集信息,如抗美援朝、中越反击战、抗击非典等等历史事件中的英雄们)
【教学说明】
本堂课的教学设计以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能力为教学的指导思想,让学生结合老师提示、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等展开小组讨论,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敢于竞争,善于合作的精神,并且在唤起学生情感体验的基础上加强爱国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