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主题思想
全文记叙了三轮车工人老王平凡的一生和不幸的遭遇,表现了一个普通劳动者高尚的品格和美丽的心灵。
二、结构层次
全文22个自然段,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1-4),老王困难的生活境况和不幸的遭遇。
第二部分(5、6),写老王干活的情况,表现他为人老实、做事勤快、善良、本分的优秀品质。
第三部分(7-22),写老王得病以致死去的情况,重点描述他临死前送鸡蛋和香油给“我家”的情形。
三、写作方法
1.人物形象真实感人,刻画细致人微。
(1)老王是本文的主要人物,文章用细致人微的刻画表现出逼真的人物形象。特别是第三部分描述老王上我家送鸡蛋和香油的情景时,对老王的外貌、神态、动作都作了极为精细的描写,如外貌描写:“面如死灰……打上一棍就会散成一堆白骨”;动作、神态描写:来的时候是“直僵僵地镶嵌在门框里”,“直着脚往里走”,走的时候是“滞笨地转过身子”,“直着脚一级一级下楼去”。从这些描写中读者会仿佛亲眼看到一个垂死的病人憔悴的面容、枯瘦的身躯和僵直的动作,从而产生对老王不幸遭遇的深切同情和怜悯。
(2)对于叙述者的“我”,文章更多地是通过细腻的心理描写来表达“我”的感受。尤其是第三部分“我”送别老王时的一段心理描写和“我”听到老王死讯后的一段心理描写集中地表现了一个善良的知识分子对不幸的劳动者的真挚情感和复杂的心理活动。例如:“我”“看他直着脚一级一级下楼去……我不能想象他是怎样回家的。”这一段描述字里行间透露出“我”对老王的关心、担心和“我”的愧疚的心情。又如:最后一段“我回家看着还没动用的那瓶香油和没吃完的鸡蛋……几年过去了,我渐渐明白: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更是真实地表现了“我”当时复杂的心态:自省、愧怍、不安、悲伤、痛楚……真是百感交集。
2.语言朴实自然,充满感情
文章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繁琐的形容,平平淡淡,自然感人,这是学养深厚的大家手笔。文章对老王不幸遭遇的叙述十分简洁,语言平实,毫无雕琢。如第一部分的“那时候他‘脑袋慢’,‘没绕过来’,‘晚了一步’,就‘进不去了’,他感叹自己‘人老了,没用了’。老王常有失群落伍的惶恐,因为他是单干户”和“有一天傍晚,我们夫妇散步,经过一个荒僻的小胡同,看见一个破破落落的大院,里面有几间塌败的小屋……他说,住那儿多年了”,简简单单地叙述,老王的生活境况就表现得十分清晰了。而“他也许是从小营养不良而瞎了一眼,也许是得了恶病,反正同是不幸,而后者该是更深的不幸”寥寥数语,则把“我”善良、宽厚的知识分子性格表现无遗。又如:在第二部分对老王送冰和送钱先生看病的简洁的叙述中,老王诚实、淳朴的性格也表现得十分真切、感人。文章用如此朴实、自然的语言表达真挚的情感,真是“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四、重点难点解析
以善良之心去体察人之善良。
作者夫妇二人都是国内外闻名的高级知识分子,但他们都有崇高的人道主义思想,他们认为人是平等的,人与人之间应互相关爱。在日常生活中,他们都能以善良之心去体察他人之善良。钱钟书的小说、散文中有这一点,杨绛的本篇作品也是如此。作者的善良和劳动人民老王的善良在本文中灼灼发光。
本文中作者的善良表现在:1.平等待人,关心老王。她常坐老王蹬的三轮,就常和他闲聊,问长问短,关心他的家世、住处、生活等情况。2.照顾老王,但不要老王照顾。作者夫妇不在家时,作者的女儿送大瓶鱼肝油给老王,帮助老王治好了夜盲症。虽这女儿这么做不是作者亲行为,但不也是受父母的影响。当老王送冰申明减半收费时,作者“不要他减半收费”;当老王在“文革”中看到作者夫妇受难申明不要车钱时,作者“仍一定要给他钱”。3.同情、感激、怀念老王。作者对老王的境遇每况愈下,直至他生病,始终抱着关切、同情的态度。老王上门来送东西,作者感动得不得了,连老王说的话也记不清,不仅“忙去”给他开门,还目送他下楼梯,直到“听不见脚步声”。回屋后,又感到抱歉。这一段文字写得很动情。而当十多天后知道,老王第二天就死了时,作者“总觉得心上不安”,一直到“几年过去了”,还是怀念老王,觉得对老王这个“不幸者”有所“愧怍”。
老王的善良表现在:1.主动上门给作者家带送冰,而且破格优惠“减半收费”,服务周到。2.“文革”开始后,知识分子落难,工资被扣,有些“工人”正是逞威风之时,而老王对作者夫妇当时的处境尤其关心,“拿了钱却还不大放心”,生怕作者夫妇更为艰难。3.带着重病,双手拿着礼品,坚持着上门来感谢作者一家多年来对他的照顾。
五、课后练习解答
第一题:设计这一题的目的是让学生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和叙述方式,感受普通劳动者美好的心灵。
课文主要写了三件事:1.夏天给“我家”送冰,车费减半,冰又大一倍;2.“文革”期间送钱先生上医院,不肯收钱;3.临死前抱病送鸡蛋和香油给“我”。可见老王是个诚实、朴素、心地善良的普通劳动者。
第二题:这一题的设计是让学生从“我”对老王的态度中感受人与人之间相互关爱的真挚情感,感受作者对不幸者的深度同情和人文关怀。
“我”尽其所能给老王应有的报酬,同情老王的不幸遭遇,感谢老王对“我家”的照顾,并为自己没能充分理解老王的心意而不安和愧疚。
第三题:这句话是“我”对人性、对命运的深度思考,也是一个善良的知识分子复杂、丰富的内心世界的展现。
第四题:设计这一题的意图是强调反复朗读对体会语言特色的重要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