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大中小学语文作品及资料

 

《荷叶母亲》课堂实录

 

同学一:提供有利条件。

师:哪些条件?

生:高薪,高职位

师:也就是说待遇。

板书“待遇”

生:好的工作环境。

师:还有?

生:尊重。

教师板书“尊重”

师:还有没有?

生:贤才与贤主

师:对,这样可以达到更大的目的,实现他的愿望。

前几天和几个朋友在聊到这个问题的时候,几年以后,十几年以后,哪个同学成为了一个团队的领导,应该注意怎么样才能吸纳人才——待遇留人,感情留人,事业留人。

当然这事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啊。你说曹操,对关羽也不错了,有事业有感情有待遇,可是关羽还是走了。

因为,对人来说,感情是很重要的。

在这首诗中,作者表现的是一种求贤若渴的心境。但是我们发现,这首诗起句很有意思。对酒当歌,给人感觉应该是慷慨激昂,但接着就说人生几何。大家刚才说了,这首诗其实是从忧愁写起的,什么忧愁呢?

生:人生苦短。

师:对,作者开篇之后便感叹人生几何,这是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我们每个人,无法避免的是死亡。我一直以为,中国缺少死的教育,但是,面对死亡,每一个人的想法与感情都不一样。也许有些人会觉得死亡迫在眉睫, 而有些人觉得死在眼前,朝闻道,夕死可矣。有些人则觉得尘归尘,土归土。不同人对待死亡的作法是不一样的,那么曹操,他对待死亡,他看到的是自己的功业未就。陆游在死之前,放心不下的是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发下文章)

这篇文章是五六年前我写的,今天早晨在上课之前我突然想到,我们也许可以从曹操的短歌行和这篇文章中,获得一些关于生命的启示。我给大家读一下这篇文章。

(读自己的文章。玩深沉啊,嘻嘻!——铁皮注)

教师朗读自己的文章〈等死〉

等死

很久以前,看过一篇散文,文章里说:每个人从出生的那一天起,就排入了一个漫长的队列中,队列很长,人很多,所以移动得很缓慢,队列的那一头,是死亡。队列太长,移动得太慢,为了消磨时间,男人们开始抽烟,互相聊天;女人织起了毛衣,扯起了家常琐事,队列缓慢地,但却是一刻不停地移动着,队列的终点,是死亡。
  已记不清第一次看见这篇文章时的感觉了。只记得很久以后,脑中萦绕的都是两个字:“等死”。死显然不是人生的目的,但从时间的推移上说,却是人生绝对的终点。虽然有人说后代是自己生命的延续,但是能象司马迁那样继承祖业勤奋修史以至标榜千秋的人其实并不多,这牵涉到太多的教育问题,万事都不一定能尽如人意,当自己告别这世界时,自己的学识,情感,内涵以及自己未能完成的事都不得不无奈地同自己的躯体一起同这世界告别,去体会一种真正的终点的来临。
  队列很漫长,但仍在不停地前进,终点是死亡。终点似乎离我们很遥远,但当它一旦来临时,我们除了嗟叹时间的无情之外别无选择,就象一首曾经红遍大学校园的歌中所唱的一样:“你总说毕业遥遥无期,转眼就个奔东西。”死亡或远或近却毫无例外地摆在我们的面前,也许有的人会悲叹人生如梦,有的人会觉得世事无常,还有的人会看破红尘,及时行乐,也有的人,会因死亡就在眼前而认识到人生的短促,于是抓住现在,干好自己应该干好的事。

曾经看过一则资料,说有一老外,在十多岁时就将自己一生中应该干的事列了一张表,内容从娶妻生子到攀登珠穆郎玛峰,漂流尼罗河,读完莎士比亚的所有作品,共有一百多项。从这张表定下来之后,他就按照表中所列的去完成没一件事。应该说,这是一个拥有完整,健全的生命感的人,他清楚地看到了自己的死亡,并且以死亡来激励自己,从整个生命的角度来认真看待每一天。一个人拥有生命并不容易,而拥有整体意义上的生命就更不易。我们每一个人都在等待死亡,但用什么方法等待,拥有完整人格的人和一般的人的区别无疑是巨大的。
  明朝有一位叫景清的御史大夫曾向一位朋友求借秘本而不得,后来,景清答应明晨即还才得以如愿。谁知一夜之后,景清竟矢口否认借书之事,结果引起争执并对簿公堂。公堂上,景清因能背诵全书而被认为是书的主人,而他的朋友因不知一词反被斥退。胜诉后,景清将书归还原主,原来他只是想借此奉劝朋友应抓紧时间利用书籍,不能藏书而不读。这与随园主人的“书非借不能读也”倒有异曲同工之妙。但我又想,景清的那位朋友将不久于人世,这时他面对自己满屋未翻过一页的藏书,面对自己很多未实现的夙愿,会作何感想?
  队列很漫长,但却在一刻不停地前进,终点是死亡,对我们说来好象是遥不可及的死亡。很多人年轻时后悔自己少年时蹉跎了岁月;中年时嗟叹自己青年时虚耗了光阴;老年时回首自己一生几乎无法圈点,将别人世时更是遗憾有太多的夙愿未偿。因为他们都忘了,自己从出生那一天就在等待死亡,等待那场无法逆转的谢幕。人生有太多的明天,有太多的假设,但却没想到有那么一天,没有明天,没有假设,有的只是对自己生命和灵魂的反省。基督教常用最后的审判来警省世人,而生命却用死亡来警省我们每一个人:也许那最后的号角还很遥远,但他却在不可阻挡地逼近:没有明天的日子,会来临的。
  面对自己未读完的藏书,面对自己未完成的夙愿,面对自己未兑现的诺言,死亡在逼近,但在我们等待死亡的时间里,我们还来得及坐下来读完我们没读完的书,学完应该学完的功课;我们还来得及干好应该干好的工作;在死亡来临之前,我们还来得及洗完堆了几天的衣服,在天晴时买一束鲜花,在劳累的妻子耳边说句体贴的话;我们还来得及给远方的父母写封信,告诉年幼的孩子你爱他(她);我们还来得及给受到无辜伤害的人一点同情,让要好的朋友分享一份快乐,如果我们从现在开始,面对死亡,因为我们还有一点时间。但时间也在慢慢地减少,因为我们一直就排在一个队列中,队列移动得很缓慢,但却在一直不停地移动,队列的终点,是死亡。

教师读完,学生掌声

师:其实,说到死,中国人总是比较忌讳。实际上,忌讳可以理解,避讳就没有必要。大家是否想到一个问题。这些诗篇的作者很早就离开了我们,但是他们为我们留下了这么宝贵丰富的遗产,但是为中国历史下了篇章,他们为自己的生命涂沫的亮色,足以永生。

我曾经说过――

做人要“胸无大志”,要“鼠目寸光”。在立下你的志向之后就别再去想太远的事情,不用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当你每天早上醒来的时候,告诉自己,我要过好这一天,晚上临睡的时候告诉自己,今天我过得很好。

人生只有一次,我们总觉得时间还很多,但有些人就觉得,死亡就在眼前,生命应该珍惜,而珍惜最好的方法是用行动去做事情,包括去亲近,享受生活。这样,至少咱们会少点遗憾。(铃响)

好了,今天的课就到这儿,下课。

第一部分 课堂实录:

荷叶母亲
(执教者温十二中陈敏洁老师)
一,引出课题
师:我们先来欣赏一幅画(教师出示母鸟哺养小鸟的图片),它描绘了什么场景 是怎样的一幅
生:描写母爱的一幅.
师:关于母爱,你能描述一下吗 你能联想到什么 动物,植物都行,听过的,看过的都可以.
生1:猪妈妈喂奶,十几只小猪围着抢吃,猪妈妈哺育小猪.
生2:鼠妈妈为了哺育自己的宝宝,忍着病痛坚持21天哺乳.
师:在文学史上有一位作家写母爱写得很好,是谁呀
生:冰心.(出示冰心介绍)
师:今天我们来学习冰心的一首很美的散文诗——《荷叶母亲》.
二,整体感知
师:请翻到125页一起朗读,读后谈谈你读后最初的感受是什么 (学生齐读)
师:大家读得很整齐,现在来谈谈初读感受.
生1:母爱是无私的.
生2:母亲像荷叶一样,勇于牺牲.
生3:荷叶像母亲一样在风雨来临时帮我们遮挡风雨,让我们安全.
师:描写中有没有哪一个场景,哪一个具体事物让你印象深刻
生1:\'雨中的红莲\'让我印象深刻,\'那朵红莲,被那繁密的雨点……\',红莲像孩子受到挫折.
生 2:第7节,荷叶保护红莲让我印象深刻.
师:红莲在雨中的场景,莲叶保护红莲的场景让同学们印象深刻,请大家自由朗读4——7节,任选一,二处让你印象深刻的语句点评.
三,研读品析
A
生:早上和晚上下雨时,第4节和第7节的红莲作对比.
师:最后命运一样吗
生:不一样.
师:齐读第4节白莲凋谢时的语句.(学生齐读)
师:第4节红莲和白莲也有对比,有什么作用呢
生:白莲在早上就凋谢了,红莲一开始就有母亲保护,亭亭玉立.
师:刚开始,作者心情怎么样
生:烦闷.
师:为什么
生:作者不喜欢下雨.
师:你喜欢吗 (不喜欢)对,下雨天滴答雨声令人烦闷.看到亭亭玉立的红莲应该心情舒畅些,可为什么作者依旧烦闷
生:看到白莲凋谢了,担忧红莲命运也和白莲一样脆弱,也会凋零.
B
师:还有吗
生:第4节.
师:\'菡萏\'作何义 含苞欲放的荷花.
学生齐读第4节,感受白莲已凋谢,红莲仍旧亭亭玉立.
C
生1:我找到了第6节,正面描写大荷叶遮挡红莲,写出了母爱的特点,悄然
无声息,无时无刻不在保护我们.
生2:\'我不宁的心绪散尽了.\'
师:作者的心情之前是\'无法可想\',从这里可以推测作者是怎样的一个人
生:她是一个多愁善感,心思细密的人,是热爱世间万物的人.
师:在生活中,有没有什么事让你不宁的心绪散尽了
生1:成绩不好,在受挫时妈妈鼓励我,得到安慰.
生2:丢了东西,晚上躺在床上翻来覆去,妈妈说:\'没关系.\'
生3:做了错事,回到家里不敢说,妈妈安慰我.
D
师:还有吗
生:第7节,有了母亲的关爱,困难也变得无力了.
生(补充):生动形象地写出母亲的爱,无私奉献的不能言传的亲情.
E
师:文中用了\'勇敢慈怜\'形容母爱.
生:第6节,一切景语皆情语,突出母爱的无私.
F
师:还有没有点评
生:第7节,形容雨点的词语\'不住\',\'打\'说明雨势其实不小,但水珠却\'流转无力\'.母爱的伟大,战胜了暴雨.
师:雨势可能会越来越大,母爱可能会超出生命本身的能力,突破生命极限,力量会越来越大.好,我们来齐读4——7节.(学生齐读)
师:在1——3节为什么要写父亲的朋友送我莲花 又为什么从两缸莲花写起
生:有了母爱才十分温暖.
师:引出下文,起铺垫作用.那第3节有什么作用 为什么说开并蒂莲时,添了你们三个姊妹
生:本文主要写母爱,有寓意把莲叶,红莲比作人.
师:花瑞人祥,把花喻作人,为下文作铺垫.
师:下面老师来读课文,大家注意全文谋篇布局,找找荷叶和母亲有什么相似之处 (教师配乐范读)
生1:都会顾着自己的儿女,不让孩子受伤.
生2:可以无私奉献.
师:能在文中找出具体语句表现相似之处吗
生:第6节,母亲也一样,为了我们,不惜自己,什么都可以牺牲.
师:都有什么特点 用\'无私\'一词还不够.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中小学语文教学 父母的心教案,教学设计 参考资料,课文

作品《荷叶母亲》课堂实录原文赏析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相关文章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