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大中小学语文作品及资料

 

《父母的心》教学设计与反思


第二题
写养母“小气”,该文第1~7自然段有很多事例,此处不摘录。《养母》中关于“小气”问题所发的议论为:“我想,她的心全部投放在自己亲人身上,再也没有多余的东西给外人了。是不是可以说她的爱是小气的?哪一个家庭不是因为有了“小气的爱”,才有最真切的幸福呢?她在亲人面前何曾自私小气过一点点?她其实只是对自己小气。《背影》中类似的表现有:与脚夫讲价钱、为“我”拣座位,再三嘱咐茶房照应“我”。《慈母情深》中类似的表现有:为“我”讨回小人书,少三本也不行,不让“我”给她买罐头。“在亲人面前何曾自私小气过一点点”,如《背影》中不顾力不胜任为儿子买橘子,如《慈母情深》中毫不犹豫地两次给儿子买书的钱(那么艰苦条件下挣来的血汗钱),等等。结合上述材料,对“纯粹的人”的理解可从两个角度切入:①面对家庭,面对亲人,他(她)具有“毫不利己”之心,其实在这样的亲人、家庭范围内,也具有“专门利人”之心。②尽管他(她)们都有“小气”之类的缺点,但他(她)们是最称职、最本色的父母,乃至是家庭中最具有牺牲精神的家庭主妇,每一个家庭都因此而有着最真切的幸福。因此,他们(她们)“纯粹”在为父为母的本色,也就是做人的本色上。
 
【模拟试题】(答题时间:45分钟)
一、给加点的字注音。
禁不住      拮据         剜         掺菜 
庇护        祷告         熬煎
 
二、解释下列词语。
褴褛:
失魂落魄:
如数奉还:
酬谢:
 
三、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类型。
A. 那就请您把这个小家伙收下吧!(         )
B. 当然行!(              )
C. 怎么啦?(             )
D. 那一家六口终于又团聚了。(             )
 
四、理解下面句子。
1. 就为这一件普通的衣服,她在全村几百户人家挨门挨户查问了个遍,弄得我觉得很没面子。
 
2. 哪一个家庭不是有了“小气的爱”,才有了最真切的幸福呢?
 
五、根据下面提供的事件评价“养母”。
1. 问遍全村人,为“我”找衣服。
2. 对家人和一般客人盛两种饭。
3. 给家人吃好的,自己吃差的。
4. 祷告和祝福“我”和养父。
 
六、根据《父母的心》回答下面的问题。
1. 文章开头写人物的外貌有何作用?
 
2. 那对夫妇为什么答应把自己的儿子给那位夫人?
 
3. 财主夫人的转变说明了什么道理?
 
4. 你对文中的那对夫妇和那个财主夫人的行为有何看法?请写出自己的见解。不少于200字。
 
七、阅读。
每天天刚亮时,我母亲便把我喊醒,叫我披衣坐起。我从不知道她醒来坐了多久了。她看我清醒了,便对我说昨天我做错了什么事,说错了什么话,要我认错,要我用功读书。有时候她对我说父亲的种种好处,她说:“你总要踏上你老子的脚步。我一生只晓得这一个完全的人,你要学他,不要跌他的股。”(跌股便是丢脸,出丑。)她说到伤心处,往往掉下泪来。到天大明时,她才把我的衣服穿好,催我去上早学。学堂门上的锁匙放在先生家里;我先到学堂门口一望,便跑到先生家里去敲门。先生家里有人把锁匙从门缝里递出来,我拿了跑回去,开了门,坐下念生书。十天之中,总有八九天我是第一个去开学堂门的。等到先生来了,我背了生书,才回家吃早饭。
我母亲管束我最严,她是慈母兼任严父。但她从来不在别人面前骂我一句,打我一下。我做错了事,她只对我一望,我看见了她的严厉眼光,就吓住了。犯的事小,她等到第二天早晨我睡醒时才教训我。犯的事大,她等到晚上人静时,关了房门,先责备我,然后行罚,或罚跪,或拧我的肉,无论怎样重罚,总不许我哭出声音来。她教训儿子不是借此出气叫别人听的。
有一个初秋的傍晚,我吃了晚饭,在门口玩,身上只穿着一件单背心。这时候我母亲的妹子玉英姨母在我家住,她怕我冷了,拿了一件小衫出来叫我穿上。我不肯穿,她说:“穿上吧,凉了。”我随口回答:“娘(凉)什么!老子都不老子呀。”我刚说了这一句,一抬头,看见母亲从家里走出,我赶快把小衫穿上。但她已听见这句轻薄的话了。晚上人静后,她罚我跪下,重重的责罚了一顿。她说:“你没了老子,是多么得意的事!好用来说嘴!”她气的坐着发抖,也不许我上床去睡。我跪着哭,用手擦眼泪,不知擦进了什么微菌,后来足足害了一年多的眼翳病。医来医去,总医不好。我母亲心里又悔又急,听说眼翳可以用舌头舔去,有一夜她把我叫醒,她真用舌头舔我的病眼。这是我的严师,我的慈母。
我在我母亲的教训之下住了九年,受了她的极大极深的影响。我十四岁(其实只有十二岁零两三个月)便离开她了,在这广漠的人海里独自混了二十多年,没有一个人管束过我。如果我学得了一丝一毫的好脾气,如果我学得了一点点待人接物的和气,如果我能宽恕人,体谅人,——我都得感谢我的慈母。
——节选自胡适《我的母亲
1. 在“我”的眼中母亲是一个怎样的人?
 
2. 母亲对“我”的管束有哪几种方式?
 
3. 母亲为什么“从来不在别人面前骂我一句,打我一下”?
 
4. 请你评析文中母亲的教育方式。
 
 
【试题答案】
一、jīn  jié wān  chān bì  dǎo   jiān 
二、衣服破烂。 形容心神不定、非常惊慌的样子。 按原来的数目归还。 用金钱、礼物等表示谢意。
三、A. 祈使句  B. 感叹句   C. 疑问句    D. 陈述句
四、
1. 突出养母对“我”的关怀,十分看重自家的东西,有很强的自我保护意识。
2. 说明亲人之间的相互关爱是家庭幸福的关键。
五、
1. 十分看重自己家的东西。
2. 认为亲情很重要。
3. 对家人关怀备至。
4. 对亲人爱的特殊寄托方式。
六、
1. 体现贫富差距。
2. 自己养不话,为了儿子有好的生活。
3. 亲情能感动任何人。
4. 略。
七、
1. 勤劳;任劳任怨;严厉。
2. 说教;责罚。
3. 有教育方法,不伤我的自尊心。
4. 有封建落后的一面,也有开明大度的一面。

教材分析:

《父母的心》是日本著名的现代小说家川端康成写的一篇小小说。作者怀着淡淡的哀怨,描写了在一艘轮船上发生的至亲至爱的故事,优越的条件,割不断父母对子女的情素,动人肺腑的亲子之爱正是日本传统文化的精粹——平凡的故事,催人泪下。

教学目标:

1、学习小说一波三折,跌宕起伏情节特点。

2、理解小说表现的深刻主题,即天下父母对自己子女的一颗崇高的爱心。

教学重点

1、  情节的曲折性。

教学难点:

1、  体会小说中流露的“浓浓的爱心,淡淡的哀愁”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父爱比山高,母爱比海深。我们每一个人都沐浴在父母 关爱的雨露中,尽情享受这他们的呵护与爱抚:回家妈妈会做好一桌可口的饭菜等这我;下雨了爸爸会给我送来雨衣;天完了妈妈会伫立在寸头等我回家.......可怜天下父母心。我们今天读 的这样一个故事,同样从另外一面也表现了父母对子女的一颗崇高的爱心。(板书)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自学提示)

1、复述故事,概括主要的故事情节。

2、在送走孩子的过程中,穷父母的感情如何变化的,文中找出依据。

3、你觉得"父母的心是---------"凭着自己的理解完成横线上的内容。

4、你认为文中哪个面最感人?请简述理由。

总结明确:作者就是这样用曲折的情节一波三折的展示了人物鲜明的个性特点,表现深刻的主题思想。

三、合作交流,理解课文(感受父母对子女浓浓的爱)

1教师组织交流:文中不送走子女是爱,那么《妈妈,再爱我一次》中妈妈送走了儿子,是不是代表她不爱儿子了,请谈谈你的看法。

2、有人认为两口子宁愿一家六口饿死的做法很不明智,你同意这个观点吗?请简述理由。

3、总结交流评价:爱是人类最伟大的一种情感,爸爸妈妈几次将孩子送走又要回,小强的妈妈忍痛送走小强,无一不体现出爱的伟大,古往今来,许多诗人、作家赞美爱、歌颂爱,今天在课堂中我们感受到了浓浓的爱,我想请大家结合自己的体会将你感受到的爱表达出来: 

爱是什么?

四、拓展延伸,合作积累

1、课后你收集到哪些反映父母关爱子女的故事、谚语、格言、民谣、诗歌?

选出其中最适合送给你母亲的谚语、格言、诗歌,并说明理由。

仿句:父爱是一种宽容,能包容儿女所有的过错。母爱是冬日的暖阳,让人浑身舒畅。父母的爱是一座港湾,因为它永远是漂泊的游子远归的彼岸。父爱是--------------,母爱是---------------。父母的爱是------------------

五、布置作业

1、制一张卡片送给父母,以表达对他们的理解、感谢,主题自定,可提上收集的格言、诗歌等。

2、设想一下,这一家人在团聚以后遭遇如何?续写一故事。

板书设计

                              父母的心

开出条件    送走大儿子     送二子       送女儿  索回女儿 一家团聚

              ( 难割难舍)         (无精打采)  (失魂落魄)    (失声痛哭)

                         

                                   一波三折,跌宕起伏

                      

                               表现了父母对儿女的一颗崇高的爱心

总结评价: 

投影:口头小创作:爱是…… 

教学反思:

   本课是在特定的条件年代、特定的背景下发生的故事,而对于现在的独生子女来说根本就很难理解小说中父母的做法,所以只有在讲课时引导他们联系自己的实际来感受这颗浓浓的爱子之心。

教学目标

1.在活动中,更深刻的感受父母对我们的爱

2. 学会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父母的爱,懂得感恩,并用实际行动回报父母

3. 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口语能力,组织能力

4. 重视学生的情感,态度的培养,教育学生做个思想健全,感情真挚的人

 

 

 

 

一、引入话题:

 

1、由刚刚学的《父母的心》这篇课文导入话题

2、听《感恩的心》这首歌,更深的感受一下父母的爱

3、 过渡:回顾了我们学过的文章,和听了刚刚的这首歌,我们今天一起来针对“父母的心”这个为话题来说一下,你们是怎样看待父母对你们的爱的呢?《父母的心》这篇文章,主要抓住他们换孩子的过程,从他们的说的话,神态等形象的描写,刻了父母对自己孩子的那份深深的爱,那么你们在生活中从哪些小事感受到父母那深沉的爱呢?你是对他们这份爱觉得理所当然,还是要学着感恩和回报呢?说说你平时做过让父母感动的事吗?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中小学语文教学 父母的心教案,教学设计 参考资料,课文

作品《父母的心》教学设计与反思原文赏析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