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1、 通过阅读课文使学生认识到父母爱孩子是一种极其高尚的情感,这种情感受到人们的理解和尊重。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 体会父母对孩子爱的情感。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父母对孩子的爱。
教学难点:通过阅读使学生认识到父母爱孩子是一种极其高尚的情感。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1、播放歌曲《母亲》,朗诵《父母的爱》
2、今天我们也来学习一篇有关父母之爱的文章。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把握
相信同学们已经对这篇文章充满了期待,那么快捧起课文读一读。
1.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画出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可请同桌或老师帮助读准字音,遇到读不通顺的地方多读几遍。
2.默读课文,读完后请用简要的话概括本文的故事内容。
三、品读课文
1、自学提示:父母商量后发生了什么事情,请同学们找到相关的内容画一画、读一读。
2、送走大儿子后,发生了什么事情?谁来读一读。
3、因为不舍要会了大儿子,又因为不舍要会了二儿子,那最后就舍得女儿吗?
4、送走三岁的女儿,当时女儿会怎样,请同学们插上想象的翅膀,设想一下当时的情景?
5、同学们的想象合情合理。
6、三女儿的哭喊声不停地回荡在夫妻俩耳畔,最后他们终于下定了的决心,夫妻俩又出现在贵夫人的客舱里。
7、他们后悔了,他们什么都说不出来了,只想放声大哭。他们想起送孩子们时,懂事的大儿子悲伤的哭泣;倔强的二儿子硬被父亲拉去的,那绝望的哭喊;更想起了年幼的三女儿,茫然无知的眼神和妈妈离开时那央求的哭闹。于是父亲抽涕地说:“”。(指名读)从刚才的朗读中你知道了什么?
8、父亲想起大儿子的泪水坚决地说:“”。(与其把孩子送给别人,还不如全家一起挨饿。)想起二儿子的哭喊坚决地说:“”。想起三女儿那茫然无知的眼神 更加坚决地说:“”。“与其……不如”这句话你能用“宁可……也不……”说一说。
9、父亲此时下定了决心,(只要全家在一起,宁可全家一起挨饿,也决不把孩子送给别人。)看来你们真正读懂了父母的心,父母的心就是父母对孩子的爱。
虽然穷人一家因为贫穷而过着不幸的生活,但只要全家在一起就是一种幸福。在父亲的眼中真正的幸福是:——亲情(难舍、难分、难断)这个故事感动着我们每一个人,也感动了谁?
10、贵夫人不仅没有生气还流着同情的眼泪说:“”。此时的贵妇人虽然还是没有自己的孩子,但在你看来,她是否也是幸福的呢?
11、分角色朗读最后两个自然段的对话。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