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揣摩人物心理,体会父母质朴的爱子之情。
2.分析故事情节,欣赏作者巧妙的构思艺术。
教学重点:深入人物的情感世界。
教学难点:把握作者的行文思路。
教学流程:
1.介绍作者,突出其孤苦的身世和创作风格,引出教学目标。
川端康成(1899—1972),日本现、当代小说家。出生在大阪。幼年父母双亡,后祖父母和姐姐又陆续病故。孤独忧郁伴其一生,这反映在他的创作中。他的作品富有印象主义色彩,语言洗练质朴,意境新颖,注重抒情和主观感觉的描写。一生创作小说100多篇,中短篇多于长篇。作品极富抒情性,追求人生升华的美,1968年,他获得获诺贝尔文学奖,其得奖评语为:“由于他的小说艺术——它以一种充满技巧的敏锐,表达了最具民族性的日本灵魂。”
2.引导讲述,了解故事背后的故事,体会作者构思的精巧。
(1)指导学生整理故事情节,按时间、地点、事件填写情节流程图。
第一天白天,在甲板上,财主夫人让女佣问询领养孩子的事。 — 第一天傍晚,在财主夫人的舱房里。夫妇俩送来了大儿子。 — 第二天早晨,在财主夫人的舱房里。父亲用二儿子换回了—大儿子。 — 第二天傍晚,在财主夫人的舱房里。母亲用女儿换回了二儿子。 — 第三天上午,在财主夫人的舱房里。夫妇要回了女儿,一家团聚。
(2)提示相关的时间和地点,指导变换角度讲述。
第一天白天,父亲回到自己的住处, — 第一天夜里,在穷夫妇的住处, — 第二天白天,在穷夫妇的住处, — 第二天夜晚,在穷夫妇的住处,
(3)启发思考:作者为什么不把一些关键细节讲述清楚?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3.指导朗读,咀嚼人物语言,深入人物的内心世界。 (1)指导朗读文中人物的对白,重点读好主人公的语言。对其中重要语句可做适当揣摩。如“那就请您把这个小家伙收下吧!” 如果改成:“那就给您这个孩子吧!” 好吗?
(2)指导朗读补充情节部分里人物的语言,如:孩子的话等。
(3)启发思考:人物的话语里蕴含着怎样的深情?作者为什么要表达这样的情感?
4.总结。
教学准备
生字卡、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设疑激趣,揭示课题
同学们,人世间有一种最让人感动,最让人难以割舍的情感,而且每个人都沉浸在这种浓浓的情感之中,你们知道它是什么吗?(亲情)
对,它是一种特别珍贵的情感,正因为这样,才有了一个又一个美丽动人的故事被人们传颂。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快乐读书屋五”,来读一读日本作家川端康成写的《父母心》。(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2.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事?
3.汇报交流。
三、自主读书,理解感悟
1.学生自由读课文,画出最让自己感动的段落。
2.学生汇报后,引导学生朗读8—19自然段,体会穷夫妻矛盾、痛苦的心情。
3.再读课文后合作交流。
①“三次反悔”说明什么?
②为什么舍不得?
4.小组选一名同学有感情朗读。
5.师生评议。
6.评价贵夫人。
四、认读生字,掌握方法
1.出示生字卡,学生认读,同桌之间说记字方法。
2.汇报,多媒体课件演示识字方法。
五、拓展延伸,升华主题
1.学生说一说在平时的生活中,感受到的父母的亲情。
2.学生收集表现至爱亲情的文章,和同学交流阅读。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