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亲情里层的亲情
《父母的心》赞颂的是浓浓的爱子亲情,这毋庸置疑。然而在这就是小说所表现的亲情的全部吗?这层亲子之爱的里面,有没有其他的亲情呢?
其实,传统的日本人是很爱面子的,这对贫穷的父母也不例外:当父亲会因为贫穷抚养不了孩子而“怪难为情”的;当他们打算换孩子时,一定因为怕变卦丢面子而互相推诿,只好分别前去。而事实上母亲开口时也确实 “很不好意思”;最后父母要回孩子时而“实在是太难为情了”。不履行诺言使他们的道德感备受折磨,而这些终究敌不过骨肉之情,所以,文中的亲情不单是本能的爱子之心,还是不顾被人指责的难堪和内心的矛盾,决堤而出的真性情。
对于多数习惯于“利弊相权取其利”的中国读者而言,这对父母最终不明智的决定是令人费解的。无论哪个孩子到财主家,对家庭、对孩子都是利大于弊的,怎么可以如此感情用事呢?这里原来有着作者对亲情的理解。作者孤苦无依的身世,使他产生这样的认识:“没有娘的孩子就像一只眼睛的人一样,属于残疾人,就像心灵被扭曲的人,似乎是个罪人。”(川端康成《母亲的诞生》)所以,他笔下的父母对于孩子到财主家,不是想象其 “过好日子”,而是“觉得他可怜得不得了”,这也是夫妇二人夜不成寐、不忍割舍的原因。
令人不解的还有,作者笔下的几个孩子都如玩具一样没有任何反应,他们在父母送来换去的过程中似乎无动于衷。作者除了开头写他们“长相都很聪明可爱,但是身上的衣服却相当破旧”外,便再不分一点笔墨给他们了,然而此处留白反倒加重了“父母的心”,默默无言的孩子更让父母割舍不下,母亲说:“他已经五岁了,我觉得他一定会永远地记着我们,想到这儿觉得他可怜得不得了。”父亲说:“把那么个无知的孩子给人家,连我自己都觉得这当爹的太冷酷无情。”可见,孩子对父母的感情虽藏在父母之心的里面,却令人倍感疼惜。
文中的父母是一对朴实的劳动者,作者也以同样朴实的方式传达他们的感情,然而朴实并不等于简单,其内在深蕴的情感是相当丰盈的。
三、言语之外的言语
小说刻画人物的方法很多,本文的作者主要采用的是语言描写,即通过主人公的言语表达,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可两位主人公太老实,其言语难免太直白,可在这平实的表白之外,我们又能听到些什么呢?
且比较父亲前后两处内容非常近似的话:
第一处:当女佣恭维他孩子多有福气时,他说:“我们已经没有能力扶养这四个孩子了。话虽这么说,但是决不会把他们扔了。为了孩子们,我一家六口正要去北海道找活儿干呢。”
第二处:向财主夫人要回孩子时,他说:“您给的钱我们如数奉还,请把女儿还给我们吧。与其舍掉一个孩子,还不如爹妈儿女一家六口饿死在一起好。”
两处看起来都是说家里再穷,也不舍弃一个孩子,但第一处父亲不明就里,他诚挚地回答女佣的恭维,表达出“孩子们是我们家庭的希望,我们在为孩子们打拼”的意思。这里隐隐透露出主人公对未来生活的些许梦想,也暗示出主人公最终要回孩子的结局。可是女佣没听出来,她只管完成主人的嘱托。对于主人公而言,送走孩子,得到酬金,可以较快改善条件,可以离生活的梦想近一些,但是,对于一心为了孩子的穷父母来说,“舍掉”任何一个孩子,无异于希望的减损,甚至破灭,所以,他们无法忍受。第二处父亲哭诉的言下,实际是“舍掉一个孩子,我们就活不下去了”的哀鸣,他们宁愿与“生活的梦想”失之交臂,也不能失去孩子。
仔细琢磨,会发现文中多处平白的表达背后,多少含着主人公难言的心曲,值得玩味。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