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的树》教学反思 轵城镇柏林小学 张娜娜 《去年的树》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二册中的第九课。它是日本作家新美南吉的作品。课文主要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树与鸟儿是好朋友,它天天唱歌给树听,将要飞回南国时,鸟儿答应了树的请求——还要回来唱歌给它听。可是第二年春天,当鸟儿飞回来找它的朋友时,树却不见了。鸟儿四处寻找,最后找到了由树做成的火柴点燃的灯火。朋友不在了,友情还在,诺言还在。于是它心里充满了忧伤与惆怅,面对着由朋友生命点燃的煤油灯,唱起了去年的歌。
这篇童话情深意浓,带着些许伤感色彩,通过鸟与树、根与树、门先生与小姑娘的四次对话,赞美了高尚、令人荡气回肠的友情。全文语言朴实无华,写出了鸟儿对树的真挚情谊。
教学本课,我主要采用了一下教学步骤:
1、初读课文,多元对话。(引导学生把自己对文本的初步印象与感受说一说。)
师:请同学们围绕这只美丽的小鸟和这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树,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3分钟)
师:此刻,你有什么话想说?
生1:我想提一个问题,树为什么会被锯掉?
生2:我的收获是树与鸟真是一对好朋友。
是:你是被树与鸟儿之间的真情感动了,是吧?好,还有谁?
生3:我想提个疑问:为什么课题是《去年的树》呢?
生4:我发现了鸟儿是一直十分守信的。
生5:为什么树锯成了木条,制成了火柴,点燃了火之后,鸟儿还对灯火看那么久,还唱起了去年的歌。
2、演读课文,倾心对话。(深入角色,朗读四组对话,体会角色的情感世界。
对话其一:(指名读)
师:同学们,他们这一组读得怎么样?
生:(犹豫着说)好。
师:都觉得好,这样吧,你们有意见可以提提,觉得好可以夸夸他们。
生:我觉得小鸟应读得焦急些。
生:我觉得小鸟应读得再活泼一点。
师:情感上要焦急一些,样子上要活泼一点,是吗?
生:我觉得树根应读得悲伤一点,因为树根与树是命运相连的,就等于是好朋友,如果哪一方不见了,或者死去了,他们应该是很悲痛的。
师:这是你独特的内心体验,真了不起。
3、引导想象,补充对话。(想象小鸟的心理活动,升华情感。)
4、拓展延伸,多向对话。(跳出文本,以读者的身份审视文本,进行理性思考,引导学生讨论伐木的问题。)
这篇童话故事,我在指导朗读上下了一番功夫:“课标指出:要重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主体地位,阅读要读,阅读要自己读,阅读要学生自己读,因此,在教学中,我采用了生自由读,点名读,同桌互读等多种形式的读,同时,我让学生朗读时注意运用恰当的语气,在朗读中理解课文内容,明白故事所揭示的道理来感悟童话的特点,如树与鸟分别时、树的话中饱含请求、期盼:“明年春天请你回来,还唱歌给我听。”鸟的回答信誓旦旦,语气坚决,肯定。后面的三次对话,鸟都在寻找树,要用询问的语气来读,当一次又一次找不到时,心里非常焦急。所以,读鸟向门先生与小女孩的问话时,要用急切的语气来读,当得知树被砍倒,被切成细条条“做成火柴”卖掉了,“火柴已经用光”时,要突出一次比一次伤心、一次比一次难过。三个角色的回答,身份不同,朗读时也应有所区别,读树根的话时,要读出同情、伤感的语气,因为树根是树的一部分;读门先生的话时,声音要平淡,因为工厂的大门对这样的事见多了,不以为然;小姑娘的回答,声音要秩嫩些。
另外,在教学中,我注重指导学生儿化的读法,“儿”不能自成音节,应与前面的字连在一起读,如“鸟儿”、“哪儿”、“细条条儿”、“一会儿”,让学生知道:用儿化使词语在语气与感情色彩上发生了变化。如:“鸟儿”体现了作者的喜爱之情;“细条条儿”表达了作者对大树变成火柴后的惋惜之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