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取生辰纲》教学笔记 浙江省温岭市新河中学 应良帆 对于《智取生辰纲》,评者多把目光落在“一瓢酒”上,以为这是智取的关键,却忽视了“双簧戏”在“智取”中的作用。 好汉们分成两拨,七位“贩枣客”先露脸,而后才是“白日鼠”白胜挑酒唱歌而来。此时,杨志的头脑中很难不生出思维定势:挑酒上山的白胜才有下毒的嫌疑,而“贩枣客”怎么会把蒙汗药下到别人的酒里呢? 他错误地把注意的焦点放在了两桶酒上面。他看贩枣客喝了第一桶酒安然无恙,其中一人抢喝第二桶酒,喝了半瓢,也无事。他据此得出第二桶酒也无毒的结论。他做梦也想不到,卖酒客与贩枣客竟是同伙!那个抢一瓢酒喝的“贩枣客”,跑进林中,正好利用树林的遮蔽,把蒙汗药投入酒瓢中。而白胜一把夺下倒回酒桶,瞒天过海,使得杨志中计,眼睁睁地看着好汉们把金银财宝装进车里扬长而去。 1、知己知彼: 无意间想到,既然白胜挑酒上山时酒中无毒,那蒙汗药就是后来才下的,假如杨志没有丝毫警惕,见白胜挑酒上山,立马垂涎三尺,买来便喝。吴用等人的诡计岂不是真的“无用”,全都给活活气死? 细想,真服了吴学究,他几乎成了杨志肚里的蛔虫,杨志的心理他可是研究透了。 2、尾大不掉: 杨志的失败其实是梁中书自己造成的。梁中书“用其艺而疑其人”,派了老都管加以监视,使杨志陷入尾大不掉的窘境。 表面上,杨志是押送队伍中的总指挥,但实际上,他不过是老都管手里御敌的工具而已。当杨志管束下属时,倚老卖老的老都管就不大看得顺眼:你杨志算个什么东西,竟不把老子放在眼里!老都管实际上成了两个虞侯以及十几个军汉的庇护者,成了反对派的总头目,来和杨志对抗。老都管甚至说出这样的话来教训杨志:“量你是个遭死的军人,相公可怜,抬举你做个提辖,比得芥菜子大小的官职,直得恁地逞能!”这句话彻底扫落了杨志的威严,众军汉越发不听调度了。 3、青面兽: 杨志要想不被“智取”,先得把众军汉都争取过来,但杨志条件不好,他长得有些吓人,这只要看他的外号“青面兽”就知道了。别人微笑,会让人感觉亲近;他微笑,只会让人心里发毛,以为是只阴险的“笑面虎”。 所以,在杨志面前只有一条路可走,就是把老都管争取过来。 根据老都管倚老卖老的心理特点,杨志非低头哈腰阿谀奉承不足以动其心。只可惜,让杨志上刀山下火海可以,让他拍马屁却真的不行。让他假惺惺地向老都管请示汇报,这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他天生就这直来直去的脾气,让他以商量的口气说话,以让老都管对自己言听计从,那杨志岂不成了王熙凤? 杨志就是杨志,他认为该怎么做,就直接命令别人听他的,他不会花言巧语,不善于把自己的思想化为别人的思想。 4、还有一计: 但另有一计杨志做得到,那就是:干脆请人来抢劫! 他杨志在江湖上跑,应该有几个朋友吧,就请他们来“取”生辰纲,顺便把老都管和军汉们都痛打一顿(出手别太重,伤重了挑不动金银担,还得杨志自己来),一方面消消气,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使他们懂得江湖的艰险。 经过这一番折腾,估计老都管的嚣张气焰也会被压下去,众军汉也心甘情愿紧密团结在杨志周围了,因为事实明摆着:再不听杨志的,可能小命都没了! 但问题是,吴用等人虽然“智取”不成,但他们还可以强抢,一场恶战在所难免。杨志虽勇,然众好汉也不是吃素的,何况他们躲在暗处,以逸待劳…… 想来干脆的,杨志就跟他那帮朋友里应外合,“咔嚓咔嚓”把这帮军汉统统干掉,只放老都管回去。外面必定盛传生辰纲已经被劫,吴用等听说此事必定散伙。而杨志一伙却神不知鬼不觉地把生辰纲送走了。 5、宿命: 曾着实为此计得意了一阵子,觉得自己生不逢时,否则…… 今又细想,才知是异想天开。杨志是个官迷心窍的人,一心想弄个师长旅长干干,“博个封妻荫子”。众所周知,一心求仕者必胆小如鼠,亦步亦趋,不敢得罪上司。这种太出格的计策,杨志想都不敢想。 那么,杨志没有其他办法了?没有了! 真的没有了?真的没有了。 这是杨志的宿命。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中小学语文教学 智取生辰纲,施耐庵教案,教学设计 参考资料,课文
作品《智取生辰纲》教学笔记原文赏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