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取生辰纲
——情节跌宕,设计精巧
格致中学黄菁
对教学内容的总体思考
阅读一篇小说,首先要理清故事情节,在情节的发展中把握人物性格及人物关系,进而理解作品的写作主旨,培养学生鉴赏小说的能力,认识社会生活的能力。《教学大纲》中明确规定,阅读文学作品要理清线索,分析人物形象,把握作品主题,领会文学语言的优美生动,考纲中也规定考生能够初步鉴赏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E级),而近年的高考试题中对小说阅读的考查侧重于情节及人物分析,同时兼有语言及技巧。
教学中可引导学生从有关情节寻找突破口,深入体味人物的特征和命运,学会如何使文章情节显得跌宕起伏。从认知提高到应用。
教学目标:
通过鉴赏本文精巧的构思,学会情节设计的技巧。
教学难重点:
情节鉴赏和情节设计
教学方法
汇报法
辅助手段
运用多媒体
依据利用形象化的载体,给学生以直观的情感渲染,增大教学容量,提高教学效率及质量。
教学思路:这堂课的课型确定为研究性学习汇报课。首先用简洁的语言导入;然后小结情节精巧体现在哪;再确定特定场景进行情节设计;最后总结方法。
1、 情境法导入课文,让学生回答本文情节的精巧体现再哪。(精选学生的两个课件展示)
2、 出示情节设计的注意点,学生演示场景设计情节的课件,。(学生展示两个课件)
3、 最后布置作业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假设你的祖母做寿,亲朋好友纷纷前来祝贺。其中一位大书法家应邀前来,大家争先恐后来看他写的祝寿诗。但见他大笔一挥“这个婆娘不是人,九天仙女下凡尘。儿孙各个都是贼,盗得仙桃献至亲。”从你们的脸上,我看到了吃惊、喝彩、愤怒、赞叹等等表情。为什么转瞬间会出现这么多的表情呢?因为这首二十八字的短诗吊足大家的胃口,写得跌宕起伏,摇曳多姿。我们学习过的课文
《智取生辰纲》与这首诗就有异曲同工之妙。
二、学生汇报鉴赏课件
我们曾经布置过这样的作业
«智取生辰纲»
——鉴赏跌宕起伏的情节
1、给文章取个好题目
2、最好从一个角度入手
3、编写提纲或内容概括
4、铺写成文
下面请某某同学代表他们的小组汇报一下,课文《智取生辰纲》情节的跌宕起伏体现在哪?
某某小组的同学从矛盾这一角度入手研究,很好。阐述得简单、明了。列举杨志与老都管矛盾从潜在到表面到激化的过程。
再请某某代表她们的小组汇报她们的学习成果。
他们从伏笔入手,谈了环境描写,不仅能烘托气氛,有助于刻画人物性格,同时能推动故事情节的开展,也就是说天热成为矛盾冲突发生、发展、激化以至解决的重要客观原因之一。很好。天时是伏笔,地利也是伏笔。黄泥冈七、八里没有人烟,树木茂密,提供隐蔽场所。
当然跌宕起伏的情节不仅仅通过这两方面体现,还有巧用线索:明线杨志押送生辰纲,暗线吴用智取生辰纲。两条线索在六月初四正午,黄泥冈松树林交接。双线索的交接点情节更显跌宕。除此之外,还有悬念法、误会法、巧合法等章法的综合运用。
板书:情节鉴赏与小小说创作
跌宕起伏的情节1、激化矛盾
2、善用伏笔
3、巧用线索
4、其它:悬念、误会、巧合等
三、小小说汇报
学会鉴赏小说很重要,更重要的是运用。创新精神尤其可贵。我们曾经布置过两道作文题,要求选做一道。涌现出不少好文章。
第一题:能体现出运用智慧的事例。
第二题:文中运用“极细小的一件事可以败坏你,也可以成全你!”这一句话。
要求:1、情节跌宕起伏,既出人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
2、人物年龄16——18岁在校学生。
3、两题任选一题。
小小说
——突出跌宕起伏的情节
1、 给文章取个好题目
2、列出提纲或内容概括
3、精彩片断汇报
4、铺写成文
表扬好文章
吴东辉:《有多少悔恨可以重来》
吴子毅:《深入敌后》
高云燕: 《爱就一个字》
高伟:《智取胜利》
连洁:《渔竿和鱼》
陈研: 《“智”逃考试》
高潋滟:《我只瞄一眼》
龚聃妮: 《智擒偷车贼》
生汇报作文。
教师点评:《我只瞄一眼》多处运用伏笔,情节起伏好。尤其可贵的是他们小组还进行了一番自我点评,指出文章的不足之处他们自我要求还是很高,这一点值得肯定。
点评二:《深入敌后》综合运用了多种章法:悬念法、抑扬法等。民间小说像《智》就是几种章法结合。《深》是几种情节设计手法相结合。与老板冲突——改变容貌——吃烂面条——求救工商——灌水。几种手法灵活运用在一小小说中中就容易精彩起来。
四、发例文
1、请大家用三分钟时间快速阅读。
2、文章生动吗?板书
3、指出不足。情节很生动。但由于未能将想表达的立意准确表达出来,让人产生立意底下的感觉,既不符合精神文明的需要,也不符合高考写作要求。
4、怎样既使立意高远,又使情节更生动?请大家用一分钟时间感觉一下。
5、修改稿。
小结:今年来高考作文中《故事新编》成新宠,如果大家有兴趣运用这些手法,寻找生活中的素材,创作出跌宕起伏的情节,那么一定会出彩。前一阶段,我们分析小说主要从故事情节入手,下一阶段,我们侧重从人物入手。
五、布置作业
预习作业
• 《失街亭》——找出有名有姓的人物。
• 他们的性格怎样?
• 是如何刻划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