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取生辰纲》问题研究 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学语文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 1、这篇小说在结构安排上有什么特点? 课文题为“智取生辰纲”,但如何智取、晁盖等人做了哪些准备,作者都没有点明,而是着力描写杨志与众军汉如何闹别扭、如何鞭打众军汉,老都管如何掣肘,虞候如何进谗言,以及军汉们如何埋怨,读者的目光完全被作者引向杨志一行的矛盾上。杨志千方百计提防别人暗算,虽然有内部不和,由于他的小心谨慎,似乎万无一失了,但吴用的妙计却一直在按计划实施着;等杨志一行被蒙汗药麻翻在地,眼睁睁看着生辰纲被推走,读者也如坠五云雾里,弄不明白到底在哪一步酒里被下了蒙汗药。最后作者才补叙出其中的种种情状。这样一边明写杨志如何防范和保护,一边抢夺的计划却在读者的眼皮底下偷偷实施着,最后全盘端出,造成一种意外的效果,使读者不得不佩服吴用“果然赛过诸葛亮”。如果这个故事换一种写法,把晁盖等人的用计和行动明写出来,把他们的行动和面貌直接展示在观众面前,那故事就平淡无奇了。可见,同一个故事,从不同的叙事角度来讲,效果会大不一样。 2、这篇小说是如何刻画人物的? 从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课文无论是对杨志精明、谨慎、蛮横的性格特征的刻画,还是对晁盖等七人足智多谋、随机应变、团结应战的群体描写,都是把他们放在故事情节中,通过他们的语言和行动来展现的。这是中国古典小说的一个特色,这与重视心理描写的现代小说有很大不同。在中国古典小说史上,从最初重故事叙述,轻视人物描写,到后来人物和故事并重,这是一个重大进步,《水浒》是这方面的代表。《水浒》里,每一个英雄逼上梁山的过程,都有生动曲折的故事,而这情节又恰恰是人物性格发展的历史,不同的情节安排又与不同的性格刻画相适应。“三代将门之后”的杨志一心希望凭借浑身本领“博个封妻荫子”,所以一抓到机会就想拼命表现,于是就有点急功近利,再加上暴躁的性格,终于导致自己与众军士矛盾的激化,饶是精明能干,却也不由自己,最终不免失败。而集中笔墨描写杨志的精明,不仅增加了这个人物身上的悲剧色彩,同时也反衬了吴用等人的智慧。 3、杨志有什么样的性格特征? 生辰纲最终被夺,这是否说明杨志是个很愚蠢的人?其实结合《水浒》中其他描写杨志的章节,我们可以看出,杨志是一个精明能干的人。杨志久在江湖,知道押运生辰纲的凶险,刚一接受任务,就多次推托,推辞不掉时,才做了精心的安排:首先要求扮做普通的行商客人,悄悄赶路,避免大张旗鼓,引人注意;后又要求梁中书给自己提调众人的权力,防止内部不和,被“贼人”钻了空子。后来在路上,也是根据不同的地形,更改行路的时间。开始是趁凉行路,后来到了“人家渐少,行客又稀”的山路地带,为安全起见,改为“辰牌起身,申时便歇”,天正热时赶路,而且不允许大家在黄泥岗的松林里休息。后来兵士要买酒喝,他又千方百计阻拦。这都体现了杨志的精明。 那么,既然杨志如此小心,为什么最终还是失败了?这一方面固然是要突出吴用计策的高妙和无懈可击,但最主要的原因却是他性格的另一面:急功近利、粗暴蛮横。正是这种性格,使得他对手下的兵士“轻则痛骂,重则藤条便打”,这就激化了运送队伍的内部矛盾。“堡垒最容易从内部攻破”,有了内讧,失败也就不可避免了。 从《水浒》对杨志的整体描写来看,杨志的性格经历了“失意──得志──幻灭”的发展历程。杨志本是“三代将门之后”,原“指望把一身本事,边庭上一刀一枪,博个封妻荫子,也与祖宗争口气”,应该说最初也是满怀抱负。不想命运多舛,先是失陷了“花石纲”,又在盛气之下杀了泼皮牛二,吃了官司,被发配充军。这是其人生的一个失意时期。但岂料却因祸得福,得到梁中书赏识,收在门下,“早晚殷勤听候使唤”,并把押运生辰纲的重要任务交托给他。只要他完成这个任务,前途就会一片光明,他的命运也似乎是“柳暗花明了”,离志得意满的日子也不远了。可是“福兮祸之所伏”,他太在乎这趟任务了,唯恐辜负了梁中书的厚爱(这也有点“士为知己者死”的心理),所以处处小心,时时在意,因此就有点急功近利,有点急躁。而且太过小心时,脑筋就死板了,他一心怀疑蒙汗药已经下在酒里了,所以一直等到别人先喝过才允许兵士买,却忘了酒里可能本来就没有蒙汗药,而别的人虽能证明酒里没药,却未必清白。所以丢掉了生辰纲,自己的幻想也最终幻灭,不得不上梁山落草。 4、这篇小说是否存在两条线索? 传统的分析认为这篇小说存在一条明线和一条暗线,明写杨志一行的矛盾冲突,暗写吴用等人智取的经过。那么事实到底是否如此呢?一位老师在一篇文章中认为该小说不存在暗线(滕伟明《〈智取生辰纲〉不存在暗线》,发表于《语文学习》 1983年第6期)。他认为: 如果说杨志一行在明处活动,吴用等人在暗处活动,因此线索也有明暗之分,那就把情节和结构混为一谈了。如果说“智取”一节并未写明吴用等人的姓名,因此算暗线,那么暗线与补叙的运用也就没有区别。……“不出场”“不交手”和“暗示意义”,是暗线的主要特点。让我们检查一下《智取生辰纲》。 ① 吴用等人没有出场吗?否。他们在黄泥冈出场了,作品作了正面描写,而且是详写。 ② 吴用等人没有同杨志一行交手吗?否。他们与杨志一行进行了复杂的“斗智”,正是这个“斗智”过程构成了故事的高潮。 ③ 小说的主题,即歌颂聚义英雄的大智大勇,是通过“暗示法”表现的吗?否。聚义英雄“智取”的胜利,精明强干的杨志押送的失败,直接表现了这一主题,无须去“悟”。 因此,说吴用等人智取生辰纲的这条线索,在黄泥冈上是暗线,是站不住脚的。 我们同意这种观点。因为明线和暗线指的是结构的安排。杨志一行在明处活动,吴用等人在暗处活动,这只是叙述者所描述的情节显现的样子,但从结构上看,杨志和晁盖等人的斗智斗勇始终在正面进行着,并没有拉到暗处展示。如果我们对比鲁迅的《药》,我们就能很明显的看出本课文并不存在暗线。鲁迅的《药》存在两条线索,明线是华老栓为医治儿子的病,去刑场取血馒头,暗线是革命者夏瑜的死。这一线索存在以下特征:夏瑜始终没有出场,至少在表面上与华老栓为代表的愚昧民众没有冲突;小说所表现的革命者的无畏和民众的愚昧都隐含在小说的情节中,并不直接表现。这才是一条真正的暗线。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中小学语文教学 智取生辰纲,施耐庵教案,教学设计 参考资料,课文
作品《智取生辰纲》问题研究原文赏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