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取生辰纲》教学设计 北京市第一O五中学 张 骜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⑴ 进一步提高学生阅读整本书的能力。 ⑵ 会运用已学习的小说知识,推导情节,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进而掌握人物形象,理解小说的主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 ⑴ 用浏览和精读相结合的方法,了解全书内容,熟悉精彩片断。 ⑵ 在学生身份由学生到办案人员再到法官转换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小说的热情,享受学习古代名著的乐趣。 3、情感与态度目标: ⑴ 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名著的魅力,激发学生热爱中华文化的感情。 ⑵ 通过对问题的探讨,体验语文课创造与探索的乐趣。 ⑶ 在换位思考等教学实践活动中,发展学生多向思维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除感受梁山英雄的正义之美外,培养学生一些法制观念,让学生明白“义”与“法”的辩证关系,体现语文课“大语文”的教学观念。 【重点难点】 1、重点: 会运用已学习的小说知识,推导情节,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进而掌握人物形象,理解小说的主题;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名著的魅力,激发学生热爱中华文化的感情。 2、难点: 在换位思考等教学实践活动中,发展学生多向思维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除感受梁山英雄的正义之美外,培养学生一些法制观念,让学生明白“义”与“法”的辩证关系,体现语文课“大语文”的教学观念。 【教学设想】 《智取生辰纲》是中学语文课本里的一篇传统篇目。这次它以《名著推荐与阅读》的形式出现在课本里。 我想传统的解读文本的教法应该被弱化,而应该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强调我国四大名著之一《水浒传》的魅力,从而激发学生阅读整本书的兴趣,热爱中华文化。而这个全新的角度,简单说来,就是把“智取生辰纲”这一事件作为一次抢劫诈骗案来处理,以一种与传统价值观念取向反差极大的手段来刺激学生的主观感受,使其充满好奇与趣味,积极参与课堂教学,从而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教学方法】 教师讲授,自主探究,讨论分析,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大约在七百年前,在一处名叫黄泥冈的密林里,发生了一起惊天动地的抢劫诈骗案。其涉案金额之大,参与人数之多,作案手段之奇,堪称一时之绝。然而奇怪的是,七百年过去了,当初的主谋依然还得到人们的称颂,参与的案犯也还是人们心中的英雄。今天,我们把这件案子再翻出来,拿到阳光下,看个明白:这究竟是为什么? 二、案情回放 (同学都已经熟悉这个案子,但为了不放过蛛丝马迹,对案件有个准确的判断,我们再进行一次案情回顾。在回顾时,请同学们找出一下问题的答案)播放flash,让学生熟悉“案情”。(4分钟) 三、案情追踪 请同学们仔细阅读手中的卷宗(课本),找出以下问题的答案: (要对案情有一个准确的侦破与判断,必须对案情十分了解,哪怕是一点点蛛丝马迹。) 1、作案时间: 2、作案地点: 3、作案工具: 4、作案手段: 5、涉案人员(犯罪嫌疑人及被害人): 四、案情分析 1、作案时间: “此时正是五月半天气,虽是晴明得好,只是酷热难行。” 作案时间对案情发展有作用么?有何作用? 明确:属于(自然)环境描写。 作用:渲染气氛:描绘了人物活动的典型环境,给人以强烈的真切感。 烘托人物:杨志明知天气热,偏要趁热行。足见其精明、谨慎。好汉料知热则渴,施计于解暑,足见其料事如神。 推动情节:由于天热难走,因此激化了押送队的内部矛盾,使八条好汉有了可乘之机,课文就有了歇凉、卖酒、买酒、喝酒、饶酒、夺酒等情节。 2、作案地点: 一个名叫黄泥冈的林子里。 3、作案工具: 江州车儿、朴刀、枣子、白酒、酒桶、椰瓢、蒙汉药等等。 4、作案手段: 主要就是“诈骗” ,但又不仅仅是诈骗,它还带有一些抢劫的因素。 ⑴ 司法解释: 什么是诈骗? 简单的说:就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 犯罪嫌疑人:晁盖、吴用、公孙胜、刘唐、阮小二、阮小五、阮小七和白胜八人。 ⑵ 想一想: 孟子曾说过:“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试结合孟子这段话,分析晁盖、吴用等人智取生辰纲,其“智”主要体现在哪里? ① 智用天时(天气炎热): 杨志押送生辰纲正赶上酷热的季节,“此时正是五月半天气”,过了十四五日后(六月初四)“天气未及晌午,一轮红日当天,没半点云彩,其实十分大热”“众军人看那天时,四下里无半点云彩,其实那热不可当”。在短短几行文字中便出现两次“热”,天气的特征已得到极其鲜明的表现。所以军汉们一见到迎面的土冈子,便“都去松树下睡倒了”。暑热加上一路疲惫使杨志的随从几乎没有还击之力。而晁盖、吴用等人却早已等候在此,以逸代劳,可以说已掌握了智取的首要有利因素。 ② 智用地利(黄泥冈、松林): 晁盖等人选择了山冈和树林作为劫取生辰纲的最佳地点,自然有其中原因。黄泥冈可以作为掩护,松林既可引诱急欲避暑歇息的杨志一行人进入,又可模糊受害人的视线,使他们看不清松林内的真切情况。小说中(P172第9段)“只见松林里影着一个人”一句中的“影着”足以说明问题。这前两“智”充分说明晁盖、吴用等人做到了知己知彼,且深入调查研究了杨志一行人的行进时间、速度和路线。他们断定在近正午时分,杨志一行人将抵达黄泥冈,而且军汉们将急于进人松林避暑歇息。晁盖、吴用等人为杨志一行人画好了他们情愿也好,不情愿也好都将进入的“伏击圈”。 ③ 智用矛盾(运送队伍内部不合): 同样通过仔细的观察和分析,晁盖等人发现了杨志一行人内部的矛盾并且利用了这一矛盾。杨志担心生辰纲出事,推迟每天动身时间,让军汉们担着百余斤担子在烈日下行走,还时常用藤条鞭打他们,唯恐在休息时会发生意外,军汉们早已怒忿在胸。虞侯、老都管同样对杨志有强烈不满,杨志一行内部矛盾已达激化。这就注定在松林中休息,无人再去理会杨志的打骂。矛盾致使内部分裂,给了晁盖等人可乘之机。此智更能说明晁盖等入运用一二两智的高明、得当,此智亦与前两智密切相关。 ④ 智用计谋(乔装惑敌、卖酒诱敌): 前面所有“智”的最终实现靠的就是“半瓢酒”。在双方众目睽睽之下,晁盖等人喝的是美酒,而杨志、众人得的是药酒,刘唐与白胜的表演天衣无缝,不能不说是吴用的计谋用到了家。杨志等人在“倒也”声中眼睁睁地看着生辰纲被劫持而去就是动弹不得。 由此可见,晁盖一伙真是足智多谋。 5、被害人──杨志: 杨志失陷生辰纲,是否在他身上确实无“智”可言呢?(如果说有,那么体现在哪些地方呢?) 智1──变时辰;智2──逼赶路;智3──斥虞侯;智4──顶都管;智5──审贩枣;智6──防酒客。 ⑴ 杨志在“人家渐少”之后,推迟每天动身时间且提前休息(由原来的“五更起身日中歇息”改为“辰牌起身申时便歇”)。他宁可逼迫军汉冒酷热前行而落得怨声载道,也要保全生辰纲,无非是怕有人晨光或暮色中偷袭。六月正午,恐怕歹人也不愿活动。 ⑵ 即使在光天化日下,杨志也尽量减少中途休息,唯恐军汉们心生懒怠,一旦有情况难以应敌。 ⑶ 杨志“催促”一行人在山中僻路行走,表明他选择了连强盗也不愿行走的艰难路径,以此来保护生辰纲。 ⑷ 杨志在黄泥冈提醒军汉们此地险要,发现刘唐顿生疑心,唯恐白胜酒中有蒙汗药…… 以上诸多方面表现杨志用心、用智良苦,实非常人可比。 6、聪明的同学们,那么杨志为什么会失败呢? 外因:天气炎热 对手高明(斗智) 内部失和(关键) 内因:性格方面(暴戾、专制) 能力方面(管理方法不当) 思维方面(思维定势) 五、判决 (通过刚才的分析和你自己的缜密思考)请同学们做一次法官,对“晁盖一伙究竟有罪还是无罪”作一次判决,并且陈述判决的理由。 同学们谈得很精彩,虽然有分歧,但是应该说没有对错之分。之所以会有分歧,是因为一派意见是从法制角度来谈的,一派意见是从道义角度来谈的。 那么究竟该从哪一个角度来谈才是合适的呢?同学们必须要明白一个道理:《水浒传》是一部小说,而不是法律书籍。古往今来,大概没有人把《水浒传》当成是一部法律书来读,我们一直都是将其作为一部文艺作品来对待的。我们推崇《水浒》,我们热爱那些杀富济贫、路见不平拔刀相助、该出手时就出手的英雄好汉,在很大程度上都是从“义”这一角度出发得出的结论。至此,我想给同学们提出一个新的研究性讨论题: ──我们知道,不管是谁,今天要是去摩仿晁盖一伙的行为,去抢运钞车什么的,肯定都是违法犯罪行为,无论你是“智取”还是“豪夺”。但有一个问题是,如果有一个人或一伙人抢劫了运钞车,你或你的同伙能否像晁盖他们做的一样去对这些坏蛋进行惩罚?你能不能说既然他们的所得是非法所得你就可以理直气壮地将那些钱财夺过来甚至将对方杀死?或者说,媒体披露了某些贪官、蛀虫的卑劣行径,你是否有权将其非法所得占为己有或者说将这些蛀虫杀死? 学习这篇小说的最终目的,我想除了感受梁山英雄的正义之美外,还应该树立起法制观念,梁山好汉的确能杀,有时杀得性起,杀得开心,杀得痛快,但这迟早是会杀出毛病、杀出问题的。你想,这个样子乱杀一气,最后连无辜的好人或不该杀的人也跟着宰了。看看第四十回“梁山泊好汉劫法场”一节和此处的“劫生辰纲”在本质上何其相似也!一个滥杀无辜、法统全无的社会是不可能长久的。梁山最后失败了,我想和这点不无关系。我们要明白“义”与“法”的辩证关系,不可法外行刑法外杀人。 六、余音绕梁 学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收获么?把你的收获写下来! |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中小学语文教学 智取生辰纲,施耐庵教案,教学设计 参考资料,课文
作品《智取生辰纲》教学设计原文赏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