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意图] 新的课程,新的理念,学生的学习,不只是为了获取知识,更要的是为了培养运用已掌握的知识去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富有创新精神。在新课程的背景下,为了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新课程背景下,本人对当代小说阅读教学方式进行了探索,进行了创新式教学方法的尝试。本设计旨在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探讨新的创新性教学方式。 [设计提要] 本设计由3课时完成。第一课时:熟悉课文,教师点拨,小组明确常新学习方向;第二课时:小组创新学习研讨;第三课时:小组创新学习成果交流。
[设计实施] 第一课时: 1、 借助课文注解或工具书理解文中较生僻词语的意思,如:纲、权且、端的、舒头探脑、尴尬、去处、兀自、口浅、却才、计较等。 2、 复印《水浒传》第12~18回故事情节给学生自读,了解与课文相关的故事内容。 3、 明确创新学习方向:教师点拨。我们学习《智取生辰纲》主要采取创新性学习方式,全班可自由组合成7~8个小组,围绕小说的人物形象和小说语言(本课程学习的重点、难点)来设计小组创新学习的内容和形式。
第二课时: 小组研讨:第一课时完成后,各小组讨论后明确了创新学习方向,要求课余时间就开始搜集资料,进行准备,课内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整合,准备下节课内展示本组创新学习成果。
第三课时: 小组创新学习成果展示交流: 第一组(由两个小组组成)展示了由他们根据课文情节在课余时间排练的课本剧; 第二组找到了电视剧《水浒》中“智取生辰纲”片断,播放电视片断,予以配音; 第三组将课文改编成了剧本,剧本在基本符合原意的前提下,大胆创新; 第四组将课文改变成了漫画版,更体现了同学们对课文创造性的理解; 第五组小论文展示《智取生辰纲,“智”在何处?》他们的主要观点是:智用天时、智用地利、智用矛盾、智用计谋; 第六组将原文明暗双线索换位改写情景; 第七组展示评语:《从生辰纲被劫,剖析杨志的性格》
[课外练笔] 1、 假若吴用等八人在黄泥岗直接用“力取”的办法,能否夺得生辰纲?请大家大胆展开想象,将小说改为题为《力取生辰纲》,在写作中重点突出“力取”的场面描写。800字左右。(通过设计这道题引导学生由课内学习走向课外创新,更好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和写作兴趣。) 2、 以“天气——酒”为一组关系展开联想和想象,编写一篇文章,300字左右。
[教后小记] 以上是我的教学设计,但第三课时的小组创新学习成果展示交流,不能说是教学设计,是教学纪实。因为,我在设计时只是要求学生创造性地去学习小说,至于采用什么形式,从什么角度入手,是由小组讨论决定的。全班8个小组采取了7种不同方式,是我始料未及的。同时,原计划一个课时的成果展示,远远不够,实际是增加了一个课时。 学生的创新阅读,虽然严格意义上说,不能说是创新阅读,因为有些做法是从有关参考书或网上学来的。但是,充分调动了学生的思维,有的还的确有创新价值,许多构想闪烁着学生的智慧的火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