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大中小学语文作品及资料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哲士网 >> 作品 >> 古代 >> H >>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 正文

 

莫道前路无知己,只缘未到春深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后感

王国维先生在其名著《人间词话》中提出并用词句精彩的阐释了治学的三种境界。初读时,正值血气方刚少年时,不免心生向往。然而,年岁渐长,种种梦想逐渐尘封于繁琐的生活中。幸而,在神圣的教学圣坛里,年少的梦想复活了!启步啦!

一、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这是治学第一境──追求境,高瞻远瞩,望眼欲穿,是为自己设立崇高的追求目标。我并不是一个好高骛远的人,挑战古诗教学,实在是赶鸭子上架。当时学校里的新成员都必须在教学开放周上堂公开课,这也是我在学区内的第一次亮相。冥思苦想了好几天仍旧毫无头绪。寝食难安之际,偶然看到了山西李瑞英老师在全国阅读教学观摩课上《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一课的教学,顿悟:原来古诗是这样教的呀!有味道!于是,我跃跃欲试!我找教研组长借来光盘一遍又一遍的看,把课上的每句话都记下来。每听一遍我的尝试热情就高涨一分。终于在热血沸腾中,教学初稿诞生了!(这一稿,严格的说应该是李老师的课堂实录)尔后,实践,没有指导老师,没有多媒体,没有动听的音乐和真实美妙的图象……然而,在初出茅庐的我看来,那却是一堂难忘的课!我通过自己扎实的语言功底,呼醒了我与孩子们之间的默契,这首千古名诗在我们的那堂课里化作了拨动心弦的音符,化作滋润心田的涓涓细流。从那时起,开始对探索教学有了一种莫名的向往。现在回想起来,真的很感谢这位素不相识的李老师,是她引我走出落寞的困惑,登上古诗教学的高楼,虽然战战兢兢,但却激起了我心里望尽天涯路的勇气!


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这是治学的第二境──创造境,深思苦虑,孜孜以求,虽历尽千百失败,亦不灰心丧气。有机会得到这一磨练的机会,体验其中滋味,最应该感谢的是进修学校的老师们。

  可说句心里话,现在回想起那一路的历程,实在还有些后怕──为伊消得人憔悴,一点也不夸张啊!自己理论知识的缺乏,教学经验的不足,想要上一堂成功的课,特别的古诗课,那是多么的困难的一件事啊!但在学区领导、老师的鼓励下,特别是在丽红老师的鞭策下,我咬着牙,迎难而上!

  终于,初战告捷!在惠东片区的比赛中,我凭借着语言的魅力,拿到了县赛的入场券,也因此有幸得到了大师的指导。继伟老师的开拓、少东老师的严谨、向阳老师的深刻、明珍老师的细腻、田华老师的独特……许许多多的老师都无私地把最宝贵的法宝传授给我:要博采众长,让自己的底蕴更丰实;要让课堂更加丰满,以一带多;要让教学的形式更加丰富、新颖,引人入胜;要注意学法的引导渗透,学有所得……这些引导都让在我一次又一次的“柳暗花明”中看到一个又一个宽广而美丽的天空:我打开了通向教学圣殿的大门,像一只如饥似渴的蜜蜂,贪婪地吮吸着大师们的古诗教学的花蜜:于永正的《》、李吉林的《望庐山瀑布》、孙双金的《送别组诗》、王崧舟的《长相思》、盛新凤的《江南春》、吉春亚的《游园不值》……每一次的阅读都让我受益匪浅;我知道了古诗教学的多种方法:情境法、朗读法、迁移法;学会了不同层次的古诗吟咏法;发现了文本中的许多空白点:旖旎的烟花三月、意蕴深远的孤帆远影,以及流淌在字字句句里的人间真情……

  虽然每一次的蜕变,每一次的成长都少不了绞尽脑汁的思索,少不了废寝忘食的阅读,少不了面对困难的无奈……但是这期间我所吸收的氧料,我所得到的成长,都将是我教学生涯里,最珍贵的财富啊!因此,回首这一路的成长,我想说:衣带渐宽终不悔啊!
 

三、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这是治学第三境──成功境,不期而遇,获人之未获,成为一位拥有创造成果的幸福的人。此等境界当然还是我的等待。然而,在这堂课千折百回的寻觅中,我却真的看到了灯火阑珊处那诱人的风景!

  好多年前曾看了一期某奥运会游泳冠军的访谈录,其中有句话给我留下了许多的感叹。她说,她真的很感谢游泳池,因为在那她找到了自己的人生!当时,我就心生艳羡:我是否也能像她那样在某个地方找到我的人生呀?然而迷惘充斥在所有成长的岁月里。24岁那年,又看到央视著名主持人在自传《时刻准备着》中写到:24岁时,我在舞台上找到了自己的人生。看完后,一股莫名的无助让我不禁热泪盈眶!

  而今,当我站在三尺讲台上,胸有成竹地展现自己的才华,从容不迫地演驿心中的理想,热情洋溢的感染学生的心灵时……蓦然回首间,我看到了在阑珊的灯火里,我企盼已久的人生舞台,渐渐的拉开了帷幕;我的沉睡已久的梦想,也禁不住张开翅膀,翩翩起舞……

  尽管如此,对我来说,仍然是“路漫漫其修远兮,”但“莫道前路无知己”,“只缘未到春深处”,于是“吾将上下而求索”!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中小学语文教学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教案,教学设计 参考资料,课文

作品莫道前路无知己,只缘未到春深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后感原文赏析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梦游天姥吟留别》说课稿
    《梦游天姥吟留别》教案3
    《梦游天姥吟留别》课堂实录3
    作品原文:梦游天姥吟留别
    【赏析】梦游天姥吟留别(李白)
    《梦游天姥吟留别》课堂实录4
    《梦游天姥吟留别》课堂实录
    教学梦游天姥吟留别教案
    从<梦游天姥吟留别>看李白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太姥山另解
    作品梦游天姥吟留别赏析
    梦游天姥吟留别(李白)
    英文版《梦游天姥吟留别.李白》
    从<梦游天姥吟留别>看李白(二)
    梦游天姥吟留别——李白
    惊心动魄的梦游之曲——李白《梦游天…
    梦游天姥吟留别
    梦游天姥吟留别 李白
    《梦游天姥吟留别》教案4
    从<梦游天姥吟留别>看李白(三)
    李白诗鉴赏
    《梦游天姥吟留别》课堂教学实录
    《梦游天姥吟留别》教案5
    <梦游天姥吟留别>教案 3
    《梦游天姥吟留别》教案1
    《梦游天姥吟留别》教案
    梦游天姥吟留别教案
    夭矫离奇 托梦寄意——李白《梦游天姥…
    《梦游天姥吟留别》教案6
    梦游天姥吟留别教案4
    《蜀道难》教学设计
    《蜀道难》课堂实录4
    韩愈《调张籍》赏析
    《蜀道难》:神奇险峻境界的追求
    《蜀道难》教学设计
    《 蜀 道 难 》 教 学 实 录
    《蜀道难》课堂实录1
    《蜀道难》教学设计2
    《蜀道难》课堂教学详案
    李白《蜀道难》赏析
    蜀道难,人生之路更难──李白诗歌《…
    李白与唐代诗歌精神特质
    重新看待李白与盛唐的关系
    《梦游天姥吟留别》赏析
    李白诗歌中的心灵世界管窥
    蜀道难
    李白《蜀道难》
    李白诗歌的三种精神──在上海电视大…
    “奇之又奇” 千古绝唱——李白《蜀道…
    李白为何写《蜀道难》
    《蜀道难》教学设想
    新蜀道“难”
    李白的成名作《蜀道难》
    蜀道难 欣赏
    想象夸张一手裁——《蜀道难》艺术手…
    《蜀道难》课堂实录2
    唐诗百话:李白《蜀道难》赏析
    走出“围城”的李白──《蜀道难》教…
    《蜀道难》品读三题
    蜀道难电子课本
    《蜀道难》教案
    【作品原文】蜀道难
    【作品英译】蜀道难
    蜀道难经典翻译
    【注释】蜀道难
    李白<<将进酒>>赏析
    李白《将进酒》解读
    唐诗鉴赏指导——李白《将进酒》诗歌…
    诗意,让课堂如此美丽
    将进酒
    读李白将进酒有感
    将进酒——李白
    李白山水诗与画同源的意境
    《将进酒》课堂实录2
    一首政治抒情诗──《蜀道难》主题新…
    李白《将进酒》创作时地考
    李白《将进酒》赏析
    品赏李白《将进酒》
    李白《将进酒》赏析3
    《将进酒》课堂实录
    将进酒电子课本
    李白《将进酒》英文版
    蜀道易──《蜀道难》的伉俪篇
    《蜀道难》教学设想
    友情如春水 美景怡人心──李白《送…
    “奇之又奇”千古绝唱──李白《蜀道…
    关于《蜀道难》的作意和主题讨论
    《蜀道难》电子教材
    《蜀道难》教学建议
    《将进酒》教学实录
    《送友人入蜀》解析
    新编《蜀道难》
    由《蜀道难》浅析李白出蜀时的心态
    读李白《蜀道难》诗
    想象夸张一手裁──《蜀道难》艺术手…
    《蜀道难》读法:剥皮抽筋法
    《蜀道难》主题再探
    蜀道难,人生之路更难
    一梦十年山川依旧 蜀道今不难
    《蜀道难》备课笔记
    试论李白的悲剧人生及其特点
    《蜀道难》赏析
    李白的生平、诗歌、个性
    《蜀道难》词语解释
    《蜀道难》魅力新解
    《蜀道难》开篇叹词音义句读解
    巧借友人写山川 深深忧虑融自然──…
    《蜀道难》主题之辨
    从“居士”说起──兼对李白、杜甫诗…
    《蜀道难》形近字辨析
    略谈李白《蜀道难》的思想和艺术
    《蜀道难》的思归情结
    新蜀道难
    逸、狂、愤、醉──探索李白的情感世…
    李白的性格与其诗歌艺术特征
    论尚侠思想对李白诗歌的影响
    李白飘逸诗风的构成
    《蜀道难》有关评述
    《蜀道难》课文导读
    寻李白
    永远的李白
    《蜀道难》课文题解
    关于蜀道
    唐诗简介
    盛唐诗歌与盛唐气象
    《蜀道难》的立意
    《蜀道难》写作背景
    《蜀道难》多义词辨析
    《蜀道难》主题思想
    《蜀道难》诵读提示
    【赏析】蜀道难
    《蜀道难》多音字辨析
    【作品译文】蜀道难
    李白山水诗的艺术成就
    李白年表
    《蜀道难》学法指导
    《蜀道难》问题探究
    《蜀道难》特殊句式
    《蜀道难》难句解析
    《蜀道难》结构分析
    《蜀道难》写作特点
    《蜀道难》写作特色
    《蜀道难》课文赏析
    《蜀道难》词类活用
    《蜀道难》重点难点讲解
    《蜀道难》背诵指导
    李白简介
    《蜀道难》课文译文
    《蜀道难》赏析
    《蜀道难》通假字
    蜀道难赏析
    《蜀道难》生字注音
    《蜀道难》知识归纳
    《蜀道难》教学设计
    《蜀道难》教学设计
    《蜀道难》教学设计
    《蜀道难》疑难解析
    《蜀道难》教学设计
    《蜀道难》课文分析
    《蜀道难》教学设计
    《蜀道难》教学杂谈
    《蜀道难》课文评点
    《蜀道难》课堂实录
    《蜀道难》赏析4
    《蜀道难》课文导入
    施蜇存:《蜀道难》赏析
    《蜀道难》赏析5
    古诗文赏析——李白(唐)《蜀道难》
    《蜀道难》赏析3
    李白《蜀道难》赏析2
    《蜀道难》鉴赏要点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