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蜀 道 难 》 教 学 实 录 海南经常特区海口市第二中学 谢娜
教学设想:
在学生把握诗歌内容的基础上,深入赏析典型诗句,进而感受古典诗歌之精华。为了让学生真正有感而言,我设计了蜀道之“最难”这个环节,让学生学会比较信息与筛选信息,同时试图借这一角度,引导学生对诗句做个性化赏析,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教学过程:
(师生问好,公布上课)
(第一课时通过反复诵读与内容串讲学生已基本把握诗歌内容)
师:从李白的叙述中,我们已经知道蜀道有高、险、地势险要的特点。作者也一再强调蜀道难行,甚至说比登天还难,真有这么难吗?
生:有,因为那里黄鹤飞不过,猱猿攀不过。
生:蜀道“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常人无法行走。
生:“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轰隆隆的巨响,让人听而心惊;急湍飞流,让人望而却步。
……
师:大家所说都有理,但又不尽相同,要想让别人赞同自己的看法,必须要有理有据。下面给大家五分钟,找出你认为的诗中蜀道最难之处的典型句子,并稍加分析。
(学生认真预备)
师:时间到,谁先来展示?
生:我来,“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我认为这是最让人害怕的。蜀道上眼睛可看见奔腾的急流、冲天而下的瀑流,耳朵可听到急流瀑布冲击山崖发出的雷鸣般的巨响,谁看见了都会心生怯意。
生:这不足于让人害怕,让人害怕的是“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你看这个地方山峰距离天不到一尺,多高耸,那山壁上只有枯松倒挂,谁敢去攀爬?
生:“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这么弯弯曲曲,把人都绕晕了,哪还有力气爬山呀?
师:大家都从自身感受出发而谈,不错。能不能深入些,把诗句的美感赏析出来?
生:“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写出了丛林的景象,静静的丛林中只听到鸟儿在古树上悲号,雄雌鸟双双在林间嬉戏,像这样的原始森林已经不多了,许多鸟的种类已经灭绝了。读这句时似乎把我带进了那原始的丛林,那有许多没有见过的鸟类在树上歌唱。
(学生议论纷纷)
师:怎么大家有不同的看法吗?
生:我觉得他描绘的景象是让人愉快的,不符合这两句诗句的内容。这两句诗借一个旅行者的感受和经历渲染了由秦入蜀这段道路的奇险难行。在那崇山峻岭之中出现一个愁容满面的旅人。他把读者带入到一个古木荒凉、鸟声悲凄的环境,这已经使人闻声失色,时而又听到子规哀鸣,四处空旷幽深,神秘可怖,更让人觉得觉蜀道难行。
师:哪一个同学的赏析比较合理呀?
生(齐):第二个同学。
师:我也同意大家的看法。我们在鉴赏诗歌时首先要作到对诗句正确理解,然后才能感受到它的魅力。谁再接着来?
生:“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此句从行人的动作描写写出了行人行走艰难。它捕捉了行人在岭上休息盘桓、呼吸紧张、抚胸长叹等细节动作并加以摹写,寥寥数语,便把行人艰难的步履、惶悚的神情清楚生动地刻画出来,使人感觉困厄之状如在眼前。
师:分析的很正确。简单的两句诗却形象生动地描绘出行人的种种神情动作,蜀道确实让人不敢靠近。短短两句诗却有丰富内容,足见古代诗歌语言的魅力。
生:“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写出了蜀道山的奇高,水的不断翻滚、回旋,这哪是人走的吗?我看只有飞船才能飞过去,潜水艇才能开过去。
(学生笑)
师:有道理,这里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生:夸张。
师:对。借“六龙回日”的神话故事来烘托蜀道之高,想象神奇瑰丽。此处把夸张与神话融为一体,直写山高,也使得蜀道笼罩着古老而又神奇的神秘色彩。
生:这两句也用了夸张手法:黄鹤之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善飞的黄鹤飞不过去,善攀的猿猱也不知道该从哪爬起,可见蜀道之高,无法通行。对了,这了是衬托手法。
师:他的分析对吗?
生:对!
师:好,继续。
生:“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嵋颠。”举目望去,太白山高耸入云,烟雾弥漫,依稀可见鸟儿在翱翔,毫无人迹。
师:似乎赏出点美感了。
生:“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因为我的地盘,我做主。谁也别想过去。
(学生笑)
师(笑):有同学来补充吗?
生:这句话让我想起了上学期我选修的《三国演义》,书中说到,姜维守剑阁,他利用剑阁易守难攻的特点坚守剑阁。敌方大将无法攻入,只得冒死攀爬高山,费尽千辛万苦进入却被围困,可见入蜀难,出蜀更难。因此我觉得蜀道是一种奇观,看着四周的高山峻岭会感觉自己很渺小,会觉得无法跨越,但也因此就会让人产生努力向外面的世界奔跑的渴望。就好比生活在城镇里的小孩子总是渴望见识外面的花花世界。
生:我觉得读这两句会让人有一股豪气在胸间,感觉自己就是那守关的将士。
师:谁来都可挡,看你怎么过去?(笑)一句诗可以让人产生无数的联想。可见思维是跳跃的,诗句让思维跳跃开去。
……
师:同学们都大胆地把自己的想法展示出来,很好。老师在大家鉴赏的基础之上做一下小结。李白写蜀道比登天还难,分别用神话传说、环境氛围、行人神情动作等来衬托,在奇异的想像中让读者深深感受到蜀道之艰难。这些艺术手法正是《蜀道难》成为名篇之原因,除此之外,诗歌的语言也功不可没。语言有什么特点?
(学生讨论)
生:有震撼力,“横绝”“地崩山摧”“万壑雷”“万夫莫开”等词让人颇觉有气势。
生:形象。“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就细致地写出了人的神情动作。
生:简短的句式却有丰富的内容,比如“悲鸟号古木”“子规啼夜月”。
师:很好,都比较正确地把握了诗歌语言的特点。这就是我们传统诗歌的精华之所在,我们学习古代诗歌的重要原因。
(教师公布下课)
教学反思:
学生在我的引导下,积极地谈了自己的见解,这是一种个性化鉴赏。鉴赏内容基本符合诗句内涵,同时学生能大胆地谈到自己的联想,可见学生的思维是开阔的、跳跃的。当然,这当中也不乏赏析背离诗句内涵的情况,有的学生也仅只能就诗句字面意思简单理解,无法深入探讨,这实际上是学生知识薄弱的表现,无法感受诗歌之美,不能把诗歌中美的东西阐释出来。古典诗歌是我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作为教师,必须引导学生在独特的感受和体验中享受审美情趣,从而对引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个人简介:
谢娜,女,学士,中教二级。二零零一年毕业于湖北大学人文学院汉语言文学教育专业,二零零四年至二零零六年参加湖南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论(语文)研究生课程进修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