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入或能深出,浅读则难深入
——评《将进酒》课堂实录
郭:找到一个好的切入点是一节课成功的关键。本节课以“酒”导入,以“酒”贯之,以“酒”作结;从“酒”中读李白,在“酒”上品人生。品出豪气,读出兴味。
李:本课有粗俗之嫌。
粗。教师对李白纵情豪饮的分析,让学生了解了李白忧郁苦闷而又豪放洒脱的性情,却错失了让学生品味语言的良机,也就剥夺了他们一次次做李白的权力。
俗。且看老师的导入语:“感情深,一口闷;感情铁,喝出血;感情浅,舔一舔;没感情也要赏个脸”。中国诗文化的酒精浓度已经很高了,学习李白的《将进酒》,不要把学生给熏醉了。斗酒诗百篇的,只能是李白!
盛:应该说教师“饮酒——劝酒诗——饮酒人”这样的解读思路,是由浅入深,符合学生认知过程的。
夏:题为《将进酒》,以“酒”切入似乎并不难。但能以平俗切入,在简单、平易的问答中,逐步升华,深入而浅出则颇有些大手笔的气度了。譬如,教师在列数咏酒佳篇后,就问:李白他劝酒的理由是什么?李白劝谁喝酒?李白劝人怎样喝酒呢?喝得怎样?纵情到什么程度?喝酒喝得这么专注,这么任性,这就是李白。李白为什么如此的豪饮、狂饮?可见这“为乐”是刻意追求的,他愁的根源何在?谁是主谁是客?反客为主,由此看到什么?杜甫会不会像李白这样?
郭:但是,从另一角度来看,过于集中的教学目标,使得读解略显粗梳,酣畅有余而精雕不足。
夏:我倒觉得对于诗歌的读解不必过细过全,传其精神就够了,课堂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
盛:从实录中能看得出,教师在诗歌朗读的处理上有一番用心,很有层次感。学生初读没什么效果,经过剖析后明白了李白的纵情豪饮的原因。再播放朗读录音,给学生恰到好处的感染,当达到知人论世的理解层面时,学生的放声朗读应该能把原诗的情绪基本表达出来。
郭:可惜读得太少、太单调。
盛:正如郭老师所言,这首诗的解读有俗之嫌,我以为其中就缺乏“读”,古诗的诵读怎样到位?要不要把诗的内容揉成碎片。古人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在这堂课上,诵读之声太少。我以为我们不少教师在教学中常陷入这样一个误区,以为课是非讲不可的,或者说诵读只是课堂教学的一个环节。一个点缀而已。其实《将进酒》的内容与李白本人,学生是很容易弄清楚的,何须在此大做文章呢?用一节课的时间进行诵读训练,以至当堂背出来,岂不更为省力、有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