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1、了解运用夸张、想象和传说进行创作而形成的浪漫主义诗歌风格。
2、体味唐诗诗味。
3、体会诗人傲视权贵,追求自由的思想。
教学设想:
1、通过播放朗读带指导朗读,也有助于将学生带入诗境中去。
2、用幻灯。
3、重点和难点:提示诗歌形象和语言的内涵,体会作品的情意和艺术美,提高诗歌鉴赏水平。
4、教学时数:(预习后)一课时
步骤和内容:
一、导入新课:
人们常说,唐诗宋词元曲,它们代表着中国古代文学的最高成就。说到中国文学不能不说诗歌;说到唐诗,断不能不说李白、杜甫、白居易,今天我们来学习《唐诗三首》唐诗是我国灿烂文明史中的一颗璀璨夺目的珍珠,我国古代文学艺术宝库中的瑰宝。唐诗的意象,成了我们民族诗歌最具代表性的象征;唐诗精神成了我们民族精神血液的一部分。课文选的这三首唐诗都是脍炙人口传诵不衰的名篇。今天我们来学习其中的一篇��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板书)
二、听录音带朗读
学生一块朗读
三、简介李白
李白小档案:(出示幻灯)
生卒年:701�762
字:太白 号:青莲居士
祖籍:陇西
爱好:饮酒“李白斗酒诗百篇”今人曰:烟出文章酒出诗
作诗 杜甫评: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漫游 二十五岁出三峡、泛洞庭;北上南下,开始漫游
交友 与杜甫、高适等交往唱和
诗风:清新飘逸 杜甫《春日怀李白》: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清新庚开府,俊逸鲍参军 |
教师介绍:李白一直是以诗仙的形象活在人们的心目中的。他喝酒“天子呼来不上船”;他作文“曾令龙巾试吐,御史调羹,贵妃捧砚,力士脱靴”;他五岳寻仙,浪迹山水,就连他的出生和逝去也染上神奇色彩。传说他母亲“梦长庚星而诞”,又说他的死去,只是去追赶他所喜欢的月亮了。李白诗自然隽永,雄奇飘逸,充满着超尘脱俗的浪漫主义情调。然而现实生活中的李白并非人们所想象所说的那般风流倜傥。他有“济苍生”、“安黎民”的远大抱负,但政治上每每受挫。李白诗中展示的精神翱翔,大多是建立在现实的苦闷之上。本篇作于李白在长安受到权贵排挤出京的第二年,借梦游表示自己对现实的不满和反抗。
四、读诗,参照注解,力求自己弄懂诗句
五、研习新课
1、解题:关键词“梦游”、“留别”
2、检查自译情况。教师随时纠正补充
提出问题:(1)诗如何起笔?三段各写了什么内容?
(2)诗中用了夸张、想象和传说,体会其作用。
师生共同探讨内容:第一段:写天姥山的雄奇壮丽,点出入梦之由。从瀛州入笔,从虚衬实,给天姥山胜景染上一层神奇色彩。为梦境的展开镀上一层色调,暗含着一个“梦”字。第二段:写梦游过程。起句承上启下,度入梦境,不露痕迹。梦中所历,从谧静幽美的湖月到奇丽壮观的海日,从万转千折的山经到令人战栗的层巅,从山景幻入仙境,目眩神迷,惊讶莫测。展示了一幅气象万千的梦游图景。第三段:概叹述志,归到“留别”题目,揭明主旨,是梦境的延伸。
诗人描绘梦游图景,并非为了追求虚空的幻想。梦中游历,正折射出诗人现实生活中的苦闷,“古来万事东流水”包含了诗人对人生的几多失意与深沉感慨,浪迹山水,寻仙问道,是为了心灵的抚慰。当然,这首诗的意味远非“苦闷”二字可以概括,诗篇最后两句“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恍若天外飞来之笔,痛快淋漓的一吐对权贵的僧恨和蔑视,诗人豪放不羁的形象如立纸上。
3、讨论第二道问题:运用夸张、想象、传说进行创作的作用。
夸张、想象、神话传说是李白作诗常用的手法。它一方面形成了李白诗歌令人称奇的形象美,另一方面寄托了诗人热情奔放的感情,从而创造了诗歌新奇的艺术境界。
“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示东南倾。”夸张使本非名山大川的天姥山显得雄奇、高大、壮丽,寄托了作者对壮丽山川的热烈向往之情。
“飞度”、“送”、“著”、“登”、“见”、“闻”、“倚”、“惊”等梦中的行动感受,无不被想象激活,此时,诗歌的语言不仅仅是传达观念和感情的媒介,而是一个梦游者的千般姿态,万种风情。金碧辉煌、光耀夺目的神仙世界,更是作者借助想象,把不同时地的不同物象进行建构和幻化的结果。梦境中的一切有李白长期漫游经历过的千山万壑的印象,有古代传说和屈原诗歌的启发和影响,也有长安三年宫迁生活的印迹。都借助想象凝聚一起,形成了气象万千的诗的头美妙的空间,生动地展示了诗人的精神世界。
神话传说的运用,使自然和历史文化背景融合一体,诗歌的空间更广阔了,那个多少年来人们梦寐以求的仙境,正和我们眼前的世界形成鲜明的对照。它使人联想到诗人的追求,延续了人类向往美好生活的足迹。
最后总结:夸张、想象、神话传说的运用带着强烈的主观感受,充分体现了浪漫主义的诗歌风格。
六、再放录音(可视时间而定)
体会诗味,试着背诵
七、作业:背诵本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