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大中小学语文作品及资料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哲士网 >> 作品 >> 古代 >> D >> 渡荆门送别 >> 正文

 

《渡荆门送别》教案

教学目标:

1、              熟读至背

2、              能解释重点字词:渡远、来从、尽、大荒、海楼、怜并用自己的话描述本诗。

3、              能初步赏析诗中写景名句,并体会作者思想情感。

一、          直接导入

1、今天我们先来学一首李白的诗《渡荆门送别》。

2、简单介绍李白基本常识。

李白,唐,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浪漫主义诗人。

3、请同学简要说说李白诗的风格特点。

(豪迈的气势,昂扬的情调,奇特的形象,非凡的意境,浪漫而充满柔情等等)

接下去,我们就来读一读这首诗,看看是否有这些风格体现。

二、          读译结合   

 (一)读

1、              自由读两遍

2、              集体朗读,强调停顿,个别范读

3、              集体朗读

  (二)译

1、请同学对本诗中不能解释的字词提出疑问。集体交流

2、强调重点字词。(先强调再当堂要求同学口答掌握。)

渡远(远渡)来从(来到)尽(消失)大荒(广阔无际的原野)海楼(海市蜃楼,这里形容江上云雾缭绕的美丽景色)怜(爱)

3、请同学用自己的话解释一下这首诗。

远道而来渡过荆门之外,来到楚地游览。

山随着低平的原野地出现逐渐消失,江水在广阔无际的原野中奔流。月亮在水中的倒影好像天上飞下来的一面天镜,云彩升起,变幻无穷,结成了海市蜃楼。

我还是爱故乡的水,流过万里送我行舟远行。

(多请几位同学解释,加以巩固)

三、          赏析研讨

1、              我们在上课初说过,李白的诗浪漫奔放,豪迈昂扬,本诗中可有典型句子得以体现?

引领同学赏析颔联或颈联

颔联写长江两岸远景,运用四个动词“随、尽、入、流”来表现长江两岸景色的壮阔、美丽,也暗含了作者的奋发进取。(这四个动词使面具有了流动感,空间感)。

    (写舟过荆门时所见的景色。用游动的视角来描写景物的变化,船由蜀地到荆门,两岸的地势由山脉过渡到平原,山峦从作者的视野中一点点地消失,江水冲下山峦向着广阔的原野奔腾而去。)

作者乘船而下,由隐天蔽日的三峡转至荒野无边,眼前是豁然开朗。

颈联以水中月明如圆镜反衬江水的平静,以天上云彩构成海市蜃楼衬托江岸的辽阔,把生活在蜀中的人,初次出峡,见到广大平原时的新鲜感受极其真切地写了出来。

2、              清人沈德潜认为:“诗中无送别意,题中二字可删。”请同学谈谈你对这个问题的看法。

从尾联可以看出是家乡的水在送别李白。

家乡的水怎么会去送别李白,作者为何要这样写?

明确:作者运用拟人的修辞,借故乡水有情不远万里来送我,来表现诗人离开故乡时的依依不舍之情。所以不能删。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借兄弟家人想自己,抒自己想亲人的思想感情。

3、              请同学归纳本诗的主题

诗人远渡荆门,眼望一派壮丽的大好河山,心生豪放。抒发了自己的胸怀与进取精神,生气勃勃,意气风发。诗的前三联描写的是渡过荆门山时诗人所看到的奇妙美景。最后一联写的是诗人在欣赏荆门一带的风光时,面对那流经故乡的滔滔江水,所产生的思乡之情。诗人没有直接说自己思念故乡,而说故乡之水恋恋不舍地一路送我远行,从对面写来,愈发显出自己对故乡的思念。

四、          激情朗诵

1、              给学生几分钟准备时间,背诵本诗。

2、              集体朗诵。(要求有感情)(有时间当堂完成默写工作)

 

教学反思:

诗歌教学过于简单化,挖掘和渗透不够,文本解读较为常规、表面。课堂中不必过多关注一字一词的解释,应该立足本诗,开设一堂重点突出的专题教学,以丰富学生的诗词文学知识,切实提高他们的古诗鉴赏力。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中小学语文教学 渡荆门送别,李白教案,教学设计 参考资料,课文

作品《渡荆门送别》教案原文赏析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梦游天姥吟留别》说课稿
    《梦游天姥吟留别》教案3
    《梦游天姥吟留别》课堂实录3
    作品原文:梦游天姥吟留别
    【赏析】梦游天姥吟留别(李白)
    《梦游天姥吟留别》课堂实录4
    《梦游天姥吟留别》课堂实录
    教学梦游天姥吟留别教案
    从<梦游天姥吟留别>看李白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太姥山另解
    作品梦游天姥吟留别赏析
    梦游天姥吟留别(李白)
    英文版《梦游天姥吟留别.李白》
    从<梦游天姥吟留别>看李白(二)
    梦游天姥吟留别——李白
    惊心动魄的梦游之曲——李白《梦游天…
    梦游天姥吟留别
    梦游天姥吟留别 李白
    《梦游天姥吟留别》教案4
    从<梦游天姥吟留别>看李白(三)
    李白诗鉴赏
    《梦游天姥吟留别》课堂教学实录
    《梦游天姥吟留别》教案5
    <梦游天姥吟留别>教案 3
    《梦游天姥吟留别》教案1
    《梦游天姥吟留别》教案
    梦游天姥吟留别教案
    夭矫离奇 托梦寄意——李白《梦游天姥…
    《梦游天姥吟留别》教案6
    梦游天姥吟留别教案4
    《蜀道难》教学设计
    《蜀道难》课堂实录4
    韩愈《调张籍》赏析
    《蜀道难》:神奇险峻境界的追求
    《蜀道难》教学设计
    《 蜀 道 难 》 教 学 实 录
    《蜀道难》课堂实录1
    《蜀道难》教学设计2
    《蜀道难》课堂教学详案
    李白《蜀道难》赏析
    蜀道难,人生之路更难──李白诗歌《…
    李白与唐代诗歌精神特质
    重新看待李白与盛唐的关系
    《梦游天姥吟留别》赏析
    李白诗歌中的心灵世界管窥
    蜀道难
    李白《蜀道难》
    李白诗歌的三种精神──在上海电视大…
    “奇之又奇” 千古绝唱——李白《蜀道…
    李白为何写《蜀道难》
    《蜀道难》教学设想
    新蜀道“难”
    李白的成名作《蜀道难》
    蜀道难 欣赏
    想象夸张一手裁——《蜀道难》艺术手…
    《蜀道难》课堂实录2
    唐诗百话:李白《蜀道难》赏析
    走出“围城”的李白──《蜀道难》教…
    《蜀道难》品读三题
    蜀道难电子课本
    《蜀道难》教案
    【作品原文】蜀道难
    【作品英译】蜀道难
    蜀道难经典翻译
    【注释】蜀道难
    品赏李白《将进酒》
    李白《将进酒》解读
    唐诗鉴赏指导——李白《将进酒》诗歌…
    诗意,让课堂如此美丽
    将进酒
    读李白将进酒有感
    将进酒——李白
    李白山水诗与画同源的意境
    《将进酒》课堂实录2
    一首政治抒情诗──《蜀道难》主题新…
    李白<<将进酒>>赏析
    李白《将进酒》赏析
    李白《将进酒》英文版
    李白《将进酒》赏析3
    《将进酒》课堂实录
    将进酒电子课本
    李白《将进酒》创作时地考
    蜀道易──《蜀道难》的伉俪篇
    《蜀道难》教学设想
    友情如春水 美景怡人心──李白《送…
    “奇之又奇”千古绝唱──李白《蜀道…
    关于《蜀道难》的作意和主题讨论
    《蜀道难》电子教材
    《蜀道难》教学建议
    《将进酒》教学实录
    《送友人入蜀》解析
    新编《蜀道难》
    由《蜀道难》浅析李白出蜀时的心态
    读李白《蜀道难》诗
    想象夸张一手裁──《蜀道难》艺术手…
    《蜀道难》读法:剥皮抽筋法
    《蜀道难》主题再探
    蜀道难,人生之路更难
    一梦十年山川依旧 蜀道今不难
    《蜀道难》备课笔记
    试论李白的悲剧人生及其特点
    《蜀道难》赏析
    李白的生平、诗歌、个性
    《蜀道难》词语解释
    《蜀道难》魅力新解
    《蜀道难》开篇叹词音义句读解
    巧借友人写山川 深深忧虑融自然──…
    《蜀道难》主题之辨
    从“居士”说起──兼对李白、杜甫诗…
    《蜀道难》形近字辨析
    略谈李白《蜀道难》的思想和艺术
    《蜀道难》的思归情结
    新蜀道难
    逸、狂、愤、醉──探索李白的情感世…
    李白的性格与其诗歌艺术特征
    论尚侠思想对李白诗歌的影响
    李白飘逸诗风的构成
    《蜀道难》有关评述
    《蜀道难》课文导读
    寻李白
    永远的李白
    《蜀道难》课文题解
    关于蜀道
    唐诗简介
    盛唐诗歌与盛唐气象
    《蜀道难》的立意
    《蜀道难》写作背景
    《蜀道难》多义词辨析
    《蜀道难》主题思想
    《蜀道难》诵读提示
    【赏析】蜀道难
    《蜀道难》多音字辨析
    【作品译文】蜀道难
    李白山水诗的艺术成就
    李白年表
    《蜀道难》学法指导
    《蜀道难》问题探究
    《蜀道难》特殊句式
    《蜀道难》难句解析
    《蜀道难》结构分析
    《蜀道难》写作特点
    《蜀道难》写作特色
    《蜀道难》背诵指导
    《蜀道难》词类活用
    《蜀道难》重点难点讲解
    《蜀道难》课文赏析
    李白简介
    《蜀道难》课文译文
    《蜀道难》赏析
    《蜀道难》通假字
    蜀道难赏析
    《蜀道难》生字注音
    《蜀道难》疑难解析
    《蜀道难》教学设计
    《蜀道难》教学设计
    《蜀道难》教学设计
    《蜀道难》知识归纳
    《蜀道难》教学设计
    《蜀道难》课文分析
    《蜀道难》教学设计
    《蜀道难》教学杂谈
    《蜀道难》课文评点
    《蜀道难》课堂实录
    《蜀道难》赏析5
    李白《蜀道难》赏析2
    《蜀道难》赏析3
    古诗文赏析——李白(唐)《蜀道难》
    《蜀道难》赏析4
    施蜇存:《蜀道难》赏析
    《蜀道难》鉴赏要点
    《蜀道难》课文导入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