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渡荆门送别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题 解】
李白出蜀漫游,由水路经巴渝,出三峡,首先游历了今湖北、湖南一带楚国故地。这首诗就是他于开元十三年(725)出蜀至荆门时所作。
荆门,即荆门山,位于今湖北宜都县西北,长江南岸,与北岸虎牙山隔江对峙。“荆门桀峙虎牙攒,江流到此急一束”,峡门上合下开,犹如束紧的袋子口,夹岸峭壁千寻,峥嵘突兀,状如虎齿,形成一扇壮丽的门阙,故得名“荆门”。荆门山“上收蜀道三千之雄,下锁荆襄一方之局”,“扼巴蜀咽喉,为荆楚门户”,故称为“楚之西塞”。
渡荆门送别 诗意图 戴敦邦 绘
句 解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诗人从荆门之外的蜀地,乘船远来,准备到楚国故地漫游。当他到达荆门时,无论是从距离、时间,还是心理上讲,都已远离家乡。故谓“渡远”。“远”,远自。“来从”,来向。后来,诗人在描述这次出游时,说“仗剑去国,辞亲远游”,可谓情绪昂扬。这里我们亦不难感觉到他的勃勃兴致。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船出荆门后,诗人看到:两岸青山随着低平原野的出现而逐渐消失,江水仿佛流入无边的原野,水天辽阔,不知所止。李白自川江而下,一路上虽然景色不断变换,但两岸群山连绵不绝,阻挡了视线。尤其是三峡,峡高谷深,水流随山势迂回曲折,大有“山塞疑无路,湾回别有天”之势。长江自三峡的瓶口——南津关奔涌而出后,再也没有高峡深谷的阻挡。往下约三公里处,江面由三百米左右猛然展宽到两千多米。但两岸山势未尽,直到出荆门后,才进入平野无垠水天一线的中下游平原。
看惯了蜀中的高山丘陵、峡谷深水,突见江汉平原的壮阔之景,每个人都会有豁然开朗、“极目楚天舒”的感觉。而李白仅以区区十个字,就写出了奔放的气势、高远的境界。同样是蜀人的陈子昂,在《渡荆门望楚》诗中写道,“遥遥去巫峡,望望下章台。巴国山川尽,荆门烟树开。”陈诗虽清新雅健,但只是李白所谓“山无云霞,春无草树”般素朴之文,缺乏生气蓬勃的形象感。李诗则像一组电影画面,给人以流动感与空间感,将静止的山川摹状出活动的趋向来,给江山注入了生命与活力。
有人把李白的这两句诗与杜甫的“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旅夜书怀》)相比较,认为杜诗更有骨力。有一种意见倒是比较客观:“李是昼景,杜是夜景;李是行舟暂视,杜是停舟细观,未可概论。”
有人又把王维“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汉江临眺》)与李白的这两句诗并提,笼统地称之为“盛唐气象”。当然,二者还是各有其趣,各极其妙:王诗以其朦胧含蓄之美,给人一种空旷的感觉,诗人的心境是闲淡的、沉静的;李诗则爽朗明快,气势磅礴。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月亮在江中投下倒影,好像是天上飞来一面明镜;云霞聚集变幻,仿佛形成海市蜃楼。这是不同时候看到的楚天景色:一为柔美的江上夜景,一为奇妙的天上幻景。水中月明如镜,反衬江水之平静;天上云霞形成海市蜃楼,可见江岸之辽阔、天空之高远。
所谓“海楼”,即海市蜃楼。在平静无风的海面、江面上,有时能看到集市、山峰、楼台、亭阁等出现在远方空中。古人不明白产生这种景象的原因,认为是海中蛟龙(即蜃)吐出的气结成的,因而又叫蜃景。其实这是当气温变化及大气密度出现异常时,光线在大气中发生剧烈的反常折射后形成。在沙漠等一些地方也能出现。行人看到远处物体的倒影,仿佛是从水面反射出来的一样,以为前方有水源,但总是可望而不可及。
诗人以超乎常人的想象,构造出瑰丽神奇的世界,描绘出楚天景色的辽阔壮美。在他笔下,月亮是会飞的。《古朗月行》云:“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现在,那飞上云端的瑶台镜又从天上飞了下来,落在诗人眼前的大江波心。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就在诗人欣赏荆楚大地风光时,不知怎的,那无语东流的长江水,触发了他的思乡情怀。我们仿佛听到他在喃喃自语:我还是爱恋这来自故乡的水,它陪伴着远行的船只,不远万里,一路相送。尽管诗人意气风发,志在四方,但他从五岁起就一直生活在四川,对蜀中山水怀有深挚的感情,初次远离,怎能不无限留恋?但诗人不说自己对家乡如何思念,却说故乡水对自己殷勤呵护,不忍分别,看似无情,实乃深情,显得特别深婉有致。王夫之在《唐诗评选》中说这两句“得象外于圜中,飘然思不穷(群),唯此当之。”意思是言有尽而意无穷,诗思不凡。
评 解
诗以浓浓的怀念惜别之情结尾,丝毫没有送别诗所惯有的离情别绪。甚至读完了全诗,对于到底是谁走谁送,还浑然不觉,可是诗题却又分明写着“送别”二字。对此,历来解释不一:一说江水送自己离别蜀中,一说赠给送别的友人。清人沈德潜认为“诗中无送别意,题中二字可删”。如果不拘泥于“送别”二字的一般用法,把它理解为故乡水给诗人送别,倒是更有情趣。这对于“飘然思不群”的李白来说,也是极有可能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