渡荆门送别
【年代】:唐
【作者】:李白
【作品】:渡荆门送别
【内容】: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境,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注解】
[荆门]山名,在湖北省宜都县西北。
[渡远]指乘船远行。
[从]到。
[楚国]泛指湖北、湖南一带。
“山随”二句:谓高山随平原的出现而不见了,大江在无边际的旷野中奔流。
[大荒]广阔无际的原野。
“月下”句:指船轻快地顺流东下,看到月亮就像飞镜一样向西坠下去。
“云生”句:形容晓雾云生,看见两岸村庄好像传说中的海市蜃楼。
[海楼]海市蜃楼。
[怜]爱。
[故乡水]指从四川流来的长江水。李白青少年时生活在四川,对蜀地感情深厚,故称四川为故乡。
【导读】
李白二十五岁前一直在四川。此诗是他刚刚出蜀东下,远渡荆门所作。
“送别”应是告别故乡而不是友人。“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形象地描绘了船过荆门山后长江两岸壮丽多姿的景象,反映了诗人的开阔情怀和奋发进取的精神。“月下”、“云生”二语奇妙,历来被称为不朽的佳句,十分奇丽,表现出诗人放达洒脱的个性和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结尾缘江水而生发遐想,在故乡水送行的深情祝愿中,化为对故乡山水的眷恋和对大好前程的憧憬。
这首诗意境高远,风格雄健,形象奇伟,想象瑰丽。“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写得逼真如画,有如一幅长江出峡渡荆门长轴山水图,成为脍炙人口的佳句。如果说优美的山水画“咫尺应须论万里”,那么,这首壮美的五律也可以说能已小见大,容量丰富,包涵长江中游数万里山势与水流的景色,具有高度的艺术概括力。
【韵译】:
自剑门之外的西蜀沿江东下,
来到了楚国境内作一次旅游。
崇山随着荒野出现渐渐逝尽,
长江进入了莽原也缓缓而流。
月影倒映江中象是飞来天镜,
云层缔构城郭幻出海市蜃楼。
我依然怜爱这来自故乡之水,
行程万里继续漂送我的行舟。
【评析】:
唐开元十四年(726),诗人怀着“仗剑去国,辞亲远游”之情,出蜀东下,此诗即在旅游途中所作。从诗意看,诗人与送行者同舟共发,是在舟中吟送的。清朝沈德潜认为,诗中无“送别”意,题中“送别”二字可删,是不确的。这首诗虽意在描绘山水,然而仔细揣摩,“送别”之意犹在,足见椽笔功夫。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与杜甫的“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可比功力。或认为李是行舟流览,杜则停舟细看。此说颇是在理。
-引自"超纯斋诗词"bookbest.163.net 翻译、评析:刘建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