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言文阅读系列训练
|
任伯雨字德翁,眉州眉山人。自幼已矫然不群,邃经术,文力雄健。中进士第。知雍丘县,御吏如束湿,抚民如伤。县枕汴流,漕运不绝,旧苦多盗,然未尝有获者,人莫知其故。伯雨下令纲舟无得宿境内,始犹不从,则命东下者斧断其缆,趣京师者护以出,自是外户不闭。 使者上其状,召为大宗正丞,甫至,擢左正言。时徽宗初政,纳用谠论,伯雨首击章惇,曰:“惇久窃朝柄,迷国罔上,毒流搢绅,乘先帝变故仓卒,辄逞异意,睥睨万乘,不复有臣子之恭。向使其计得行,将置陛下与皇太后于何地!若贷而不诛,则天下大义不明,大法不立矣。臣闻北使言,去年辽主方食,闻中国黜惇,放箸而起,称甚善者再,谓南朝错用此人。北使又问,何为只若是行遣?以此观之,不独孟子所谓‘国人皆曰可杀’,虽蛮貊之邦,莫不以为可杀也。”章八上,贬惇雷州。 伯雨居谏省半岁,所上一百八疏,大臣畏其多言,俾权给事中,密谕以少默即为真。伯雨不听,抗论愈力,且将劾曾布。布觉之,徙为度支员外郎,寻知虢州。崇宁党事作,削籍编管通州。为蔡卞所陷,与陈瓘、龚玦、张庭坚等十三人皆南迁,独伯雨徙昌化。奸人犹未甘心,用匿名书复逮其仲子申先赴狱,妻适死于淮,报讣俱至,伯雨处之如平常,曰:“死者已矣,生者有负于朝廷,亦当从此诀。如其不然,天岂杀无辜耶!” 绍兴初,高宗诏赠伯雨直龙图阁又加谏议大夫采其谏章追贬章惇蔡卞邢恕黄履明著诬宣仁事以告天下淳熙中赐谥忠敏。(《宋史? 列传一O四》) [注] 束湿:本义为捆扎湿物,湿物易束,故急捆之,指行为急切,也比喻行为严急苛刻。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御吏如束湿,抚民如伤 伤:伤口。 B、趣京师者护以出 趣:去、往。 C、若贷而不诛,则天下大义不明 贷:宽恕。 D、何为只若是行遣 遣:遣送。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不正确的一项是 A、纲舟无得宿境内 无得:不能。 B、时徽宗初政,纳用谠论 谠论:正直的言论。 C、辄逞异意,睥睨万乘 睥睨:窥探。 D、如其不然,天岂杀无辜耶 不然:不这样。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①然未尝有获者,人莫知其故 ②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 B、①则命东下者斧断其缆 ②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C、①为蔡卞所陷 ②吾属今为之虏矣 D、①趣京师者护以出 ②余与四人拥火以入 4、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任伯雨年少时就已经能文能武,表现出与众不同。主持雍丘县期间,政绩突出,尤其表现在整顿漕运,使盗贼不得入境这件事情上。 B、任伯雨在徽宗即位不久,敢于揭发长期把持朝政的章惇。他在做谏官的半年时间里,上疏108份,表现了刚直不阿、敢于斗争的精神。 C、任伯雨秉公直谏,使大臣们极为畏惧,徽宗也为此而担忧,密谕让他少谏或不谏,可他仍然忠心直谏,最后却因为党事被革除官职。 D、任伯雨因直谏遭致奸臣陷害,自己被革职,仲子申先下狱,但他置这一切于不顾,始终对朝廷忠心耿耿,最终得以昭雪被重新起用。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向使其计得行,将置陛下与皇太后于何地! 译文: (2)死者已矣,生者有负于朝廷,亦当从此诀。 译文: 参考答案 1、D(贬谪) 2、C(看不起) 3、B(连词,表顺承,就,便。连词,表假设。 A代词,其中 C介词,表被动 D连词,表修饰。) 4、A(“年少时就已经能文能武”不正确,原文指的是任伯雨从小已经很强地表现出与众不同,深入钻研古代经典,文章雄健有力。) 5、(1)(2分)译文:假使他的用心得以实行,将在什么地方安置陛下与皇太后! (2)(3分)译文:死的已经死了,活着的对朝廷有罪,也合当从此诀别。 参考译文: 任伯雨字德翁,眉州眉山人。从小已经很强地表现出与众不同,深入钻研古代经典,文章雄健有力。中进士等级,做雍丘县县令,管理下级如同捆扎湿物(那样急切严厉),安抚百姓如同对待自己的伤口(那样周到细心)。雍丘县靠着汴河,水道运货的船只络绎不绝,从前雍丘因盗贼多而困窘,然而不曾抓到过盗贼,人们不明白其中的缘故。伯雨下令成批运送货物的船只不能在雍丘境内过夜,开始(船家货主)还不听从,伯雨就下令,东下的船只,用斧头砍断它的缆绳,奔京城的船只,护送着出境,从此(雍丘百姓家)的门可以不关闭。 朝廷使者上奏了他的事迹,伯雨被召,做了大宗正丞,刚到任,又提升为左正言。当时徽宗刚开始执政,听用正直的言论,伯雨首先揭发章惇,说道:“章惇长久窃取朝廷大权,欺骗朝廷,流毒百官,趁先帝变故的仓促之机,就表现出篡位之意,看不起陛下,不再有做臣子的恭敬。假使他的用心得以实行,将在什么地方安置陛下与皇太后!如果宽恕而不杀他,那天下的大义就无法阐明,大法就无法确立了。我听北方的使者说,去年辽主正进食,听到中原罢免了章惇,放下筷子起身,接连称好,说宋朝错用了这个人,北方的使者又问,为什么(对他)只像这样放逐贬谪呢?从这件事看来,(对章惇)不只是如孟子所说‘国人都说该杀’,虽然是蛮貊之邦,也无不以为该杀的。”奏章上了八次,皇上贬章惇到雷州。 伯雨处在谏官的位置半年,上疏108份。大臣们惧怕他的多言,皇上让伯雨做给事中,私下里告诫他把少说或不说当作是主要的。伯雨不听,批评朝政的言论更加强力,而且将上章弹劾曾布。曾布察觉了这件事,调任度支员外郎,不久到虢州主持工作。(后来)崇宁年间官员结党的事发生了,伯雨被削掉官职发送通州。又被蔡卞陷害,与陈瓘、龚玦、张庭坚等十三人都南迁,(可)去昌化的只有伯雨。奸人还不甘心,用匿信又抓了伯雨的第二个儿子申先,将他下狱,妻子在江淮家中又刚去世,子捕妻逝的消息一齐送到。伯雨对这两件事跟平常一样,他说:“死的已经死了,活着的对朝廷有罪,也合当从此诀别。如果不这样,上天难道会枉杀无罪之人吗?” 绍兴初年,高宗颁诏追赠(已故的)伯雨为龙图阁,又加赠谏议大夫,采纳他的谏章,追贬章惇、蔡卞、邢恕、黄履,明确了被诬陷的宣仁事件来告知天下。淳熙年中,赐谥号忠敏。 二十、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5题 冬月,山之叟担一牡丹,高可隐人,枝柯鄂韡①,蕊丛丛以百数。主人异目视之,为损重赀。虑他处无足当是花者,庭之正中,旧有数本,移其位证焉。幂锦张烛,客来指以自负。亡何花开,薄如蝉翼,较前大不如。怒而移之山,再移之墙,立枯死。主人渐其故花,且嫌庭之空也,归其原,数日亦死。 客过而尤之曰:“子不见夫善相花者乎?宜山者山,宜庭者庭。迁而移之,在冬非春。故人与花常两全也。子既貌取以为良,一不当,暴摧折之,移其非时,花之怨以死也诚宜。夫天下之荆棘藜刺,下牡丹百倍者,子不能尽怒而迁之也。牡丹之来也,未尝自言曰:‘宜重吾价,宜置吾庭,宜黜汝旧,以让吾新。’一月之间,忽予忽夺,皆子一人之为。不自怒而怒花,过矣!庭之故花未必果奇,子之仍复其处,以其犹奇于新也。当其时,新者虽来,旧者不让,较其开孰胜而后移焉,则俱不死;就移焉,而不急复故花之位,则其一死,其一不死。子亟亟焉,物性之不知,土宜之不辨,喜而左之,怒而右之。主人之喜怒无常,花之性命尽矣!然则子之病,病乎其己尊而物贱也,性果而识暗也。自恃而不谋诸人也。他日子之庭,其无花哉!” 主人不能答,请具砚削牍,记之以自警焉。 [注:①韡:繁盛,音wěi。] 1.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为损重赀 损:花费 B.主人惭其故花 惭:惭愧。 C.客过而尤之 尤:责怪 D.宜庭者庭 庭:种在庭院。 2.下列对文中词句的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A.“怒而移之山,再移之墙”,句中两“之”字后都省略了“于”。 B.“花之怨以死也诚宜”一句中的“也”用在主语后,起提顿作用。 C.“物性之不知,土宜之不辨”是两个宾语前置句。 D.“以其犹奇于新也”、“他日子之庭,其无花哉”两句中的“其”字,用法相同。 3.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属于主人对新买牡丹做法的一组是 ①幂锦张烛,客来指以自负 ②归其原,数日亦死 ③暴摧折之,移其非时 ④一月之间,忽予忽夺 ⑤新者虽来,旧者不让 ⑥喜而左之,怒而右之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①③④ D.②⑤⑥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移植花木宜在春季,可主人却在冬季买了牡丹种在庭院里,导致其花期紊乱,不足一个月就死去了。 B.主人认为新牡丹株高蕾多,比原有的牡丹好;新牡丹死了,才知道还是原有的牡丹好,所以又把它移回了原处。 C.客人认为如果主人处理得当,旧牡丹虽被移出庭院,也可以不死,旧牡丹死了,主人不责怪自己反而怨花,是错上加错。 D.作者借客人之口,指出了人们看重自己而轻视生物的毛病,说明事物发展有自身的规律,人们应按客观规律办事。 5.翻译文言文中的画线语句 (1)亡何花开,薄如蝉翼。 译文: (2)新者虽来,旧者不让,较其开孰胜而后移焉,则俱不死。 译文:
参考答案 1.B(惭,为动用法,“为……惭愧”) 2.D(第一个“其”是代词,指“庭之故花”;第二个“其”是语气副词,表推测语气) 3.C(②⑤句不是对新牡丹的做法) 4.D(A说“移植花木宜在春季,”文中说“迁而移之,在冬非春”。B“新牡丹死了,才知道还是原有的牡丹好”与文章不符。原文是“亡何花开,薄如蝉翼,较前大不如”,新牡丹一开花,主人就感觉还是原有的好,不是它死后才知道的。C“旧牡丹死了,主人不责怪自己反而怨花,是错上加错”与文意不符。文中主人对旧花始终没有“怨”) 5.(1)不久,花开了,花瓣薄得像蝉的翅膀。(2分,“亡何”译准,补出后句主语) (2)新的牡丹花虽然买来,旧的牡丹(先)不移走(或“让出地方”),比较它们开的花哪个更好,然后再移栽,就都不会死掉。 参考译文: 冬天,山中有位老翁挑了一株牡丹,(牡丹)有一人多高,枝条繁茂,花苞蔟簇数以百计。主人对它另眼相看,出高价买了下来。怕栽在别处与这株牡丹不相称,庭院中原有几株牡丹,特地移到别处,把地方让出来。上面用锦帐遮盖,晚上点上烛火,客人来了,(主人)常指着它感到自豪。不久,花开了,花瓣薄得像蝉的翅膀,大大不如原先的那几株牡丹。于是主人愤愤地将它移到山上,再移到墙边,牡丹很快枯死了。主人感到对不起原有的那几株牡丹,并且嫌庭院太空,便将原来的牡丹移回原处,没过几天,也枯死了。 来访的客人埋怨主人道:“您没见过善于种花的人吗?适宜在山上长的就种在山上,适宜在庭院中长的就栽在庭院,如果迁移它,应该在冬天而不是春天。所以人和花常能两全其美。您既然根据外貌认为那些牡丹是良种,一见不如原来想的那样,立即粗暴地摧残损害他们,移栽不按时节,牡丹花含冤而死理所当然。天底下荆棘、藜刺之类的东西比牡丹低下百倍,您没有办法因为生气而统统把它们迁走。牡丹来时,并不曾自己说:‘应该看重我的身价,应该把我栽在庭院中,应铲除你原有的旧花,(把地方)让给我这新来的。’一个月中,忽而珍视它,忽而贬抑它,都是您一个人所为。不怪自己却怪花,这就错了!庭中旧有的牡丹花,未必一定名贵,你仍然把它们移回原处,以为它们比新买的好。(如果当初)新的牡丹虽然买来,旧的牡丹先不移走,比 << 上一页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下一页
|
来源:中国哲士网
学校教育教学 教学反思原文教师备课考试,试卷试题 公务员考试,大学生就业
各类 文言文阅读系列训练,教学资料
|
上一篇文章: 高考文言文试题述评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