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记 念 刘 和 珍 君 鲁迅
一、教学目的: 1、学习本文记叙、议论和抒情相结合的写法。 2、学习刘和珍等爱国青年不畏强暴,不怕牺牲,与帝国主义及其走狗斗争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 记叙部分: 爱国青年英勇不屈,敌人的凶残无耻;抒情议论部分: 作者 的悲愤心情,含意深刻的警句。认识刘和珍形象的意义。 2、难点: 含意复杂而深刻的语句,作者对请愿的态度,事件的背景和有关人物。 三、教学时数: 四课时 四、教学步骤:
第 一 课 时
预习思考题: 1、通读全文,圈画出重点词句,运用工具书弄清生字词的意义。 2、找出本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并结合内容理解。 3、本文写了刘和珍的哪些事迹? 4、本文的感情线索是什么?
字词正音: 桀jié(凶暴)骜ào(同傲,傲慢,不受支配) 赁lìn(租借) 噩è(惊人的) 惮dàn(害怕) 喋dié(血流出来的样子) 骸hái(骨头) 溃zì(浸) 创chuàng(创造),chuāng(创伤、惩创)
词语补释: 黯然: 忧伤的样子。黯: àn阴暗。 痛定: 悲痛的心情平定下来。 噩耗: 指亲近或敬爱的人死亡的消息。噩: 凶恶惊人的。耗: 消息。 桀骜: 形容性情暴烈,不肯服从。P54注④ 无端: 没有来由,无缘无故。 有始无终: 有开始没有结尾。指做事半途而废,不能坚持到底。 寥落: P52注① 菲薄: P52注⑦ 惨淡: 在困难的境况中艰苦地进行。 广有羽翼: P54注③ 偏安: 指封建王朝失去中原而苟安于仅存的部分领土。 黯然: P55注② 喋血: P55注③ 屠戮: 屠杀。 殒身不恤: P58注③ 干练: 又有才能又有经验。 依稀: 模模糊糊。
解题: “记念”通常写作“纪念”, 此处用“记”: 1、同义, 通用;2、双关——纪念、记住。“记”的反义词是“忘”,本文二段未句用反语提醒人们别忘此事,说: “忘却的救主要降临了吧。”3、此处用“记”的引申义牢记、铭记。在《中国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和前躯的血》一文中,虽用“纪”,但强调说: “我们现在以十分的哀悼和铭记,记念我们的战死者,也就是要牢记中国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历史的第一页,是同志的鲜血所记录……”刘和珍是鲁迅的学生,鲁迅称她为“君”,怀有尊敬的意思。(刘和珍生平P66注①) 鲁迅写《记念刘和珍君》决非只是从师生的情谊出发,为追悼刘和珍一人而已,而是为了赞扬像刘和珍、杨德群、张静淑一样的爱国青年,揭露反动军阀的凶残卑劣及其走狗文人的阴险无耻,激励革命者继续战斗,同时,也是为了从“三·一八”惨案中引出经验教训。(这也是作者的写作目的。“三·一八”惨案见P49注①) 由于以上这个原因,所以这篇文章,并不是一般性的纪念文章,它既要悼念烈士,寄托作者的哀思,又要揭露中外反动派杀人者的罪行,还要激励后人继续革命。文章以作者痛恨反动派,悼念死难烈士的悲愤感情为线索贯穿全文,在叙述中往往是揭露与歌颂相结合,文中记叙、抒情、议论互相交错,悲愤的感情洋溢于全文之中。文章的基调虽属悲愤,然而并不伤感,既激励人心,又激励斗志。它是一篇悼念“三·一八”惨案中牺牲烈士的抒情散文。
第 二 课 时
课文简析: 全文由七部分组成,由作者用数码标好。 第一部分说明写作的原因和目的: 揭露敌人,记念死难烈士。 开头详记国名(有明显的讽刺)、单位(“国立”谁都知道,也是明显的讽刺)、时间、地点、人名并点明事件和为文缘由。一个状语,既准确交代了悼念的来由和背景,又鲜明表达了作者强烈的爱憎,为全文作了很好的铺垫。 首先叙述了女师大开追悼会的情况,突出写两个方面: 1.“我独在礼堂外徘徊”为什么? 首先应了解追悼会之前鲁迅的心情。3月24日早晨,当鲁迅得到刘和珍、杨德群两个的遗体从医院运回学院的消息时,便立即到礼堂去看两烈士的遗容。从学校回来后,鲁迅吃不下饭,睡不好觉,就病倒了。3月25日,鲁迅冒着被段祺瑞通缉的危险,出席了追悼会。会上,人们激昂的情绪和不时夹杂的一阵低低的啜泣声,使鲁迅压抑不住心头的悲愤和激动,便走出会场,独自在礼堂外徘徊。 “独在”、“徘徊”写出鲁迅当时正陷入深沉的思索之中: 中外反动派狠毒的子弹,爱国女青年流洒的鲜血,给活着的人们以怎样的启示和教训? 革命者应怎样迎接未来的革命风暴的到来? 应该怎样探寻更有效的战斗方法来取得斗争的胜利?这一句确切地表现出鲁迅在参加追悼过程中正陷入独自沉思之状,流露出一股沉痛和悲愤的情绪。 2.程君要求鲁迅先生写点东西悼念亡友的急切心情。 用“正告”一词表明程君严肃,很关切刘和珍。“罢”有恳求、劝说、希望之语气。 这两点都集中表达了对刘和珍等死难烈士的哀思,对段政府屠杀爱国青年的义愤。这一段属于饱含感情的记叙。 “我也早觉得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前是回忆,记叙)为什么? 为了哀悼和赞扬刘和珍等为国而死的青年,连用两个“如此而已”,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说明自己的悲愤感情用文字不能倾诉,但又只能用文字来倾诉,足见悲愤之情深沉浓烈。 “我实在无话可说”为什么? 因为“并非人间的社会”实在太黑暗了,四十多个青年的血,洋溢在他的周围,使他“艰于呼吸视听,那里还能有什么言语? ”更何况还有“所谓学者文人”居然跳出来为其杀人的主子散布“阴险的论调”“受人利用”、“自蹈死地”,这就使他悲哀得无话可说,显示了“最大哀痛”,是悲愤的极至,因而“出离愤怒”,决心写一点东西,以献给逝者灵前。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作者当时内心极度不平静,悲痛使他没有言语,无法执笔;愤怒使他不能不在悲痛未平定的时候,拿起笔来,进行战斗。 二、从赞颂革命者,唤起人们的觉醒这一角度进一步申述写作意图。 “真的猛士”,指的是革命者,他们必须具备: 1.“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对反动统治者的罪行一丝一毫不能忘却,要记住“杀人者”对革命人民所造成的痛苦和仇恨。(直面: 直接面对,正对着) 2.“敢于正[1] [2]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