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林海》教学实录与评析
|
执教:广东省兴宁市师范附一小 彭秀清 评析:广东省兴宁市教委教研室 卢耿平
教学设计说明 教学实录与评析 执教教师简介
一、教学设计说明 返回本页页首
一、教材简析 《林海》是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十一册第七组的一篇讲读课文。作者老舍先生以他细致的观察,丰富的联想和生动的语言,向我们展示了一幅大兴安岭美丽的图画。为了表达作者对大兴安岭的喜爱之情,作者具体、生动地描写了景、物、人,写出了大兴安岭的山岭、树林、花这些景物的特点。写物,由眼前的林海想到木材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写人,由林场工人的劳动想到林海的万古长青和综合利用。本文无论是写景、写物、写人,都洋溢着对大兴安岭深深的爱,字里行间充满着作者的真情实感。 本组的读写训练项目是“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林海》是本组的第二篇课文,应在前篇课文训练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通过学文,进一步培养学生留心观察,抓住生活中感受最深的人、事、物来写,在叙述的过程中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二、教学重点 教学的重点是通过学习,找出景物的特点,然后指导学生朗读,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难点 教学的难点是引导学生领会兴安岭与祖国建设的关系;为什么说兴安岭含有“兴国安邦”的意义。 四、教学设计 1.教法结构。 (1)以生动简洁的语言概述课文第一部分内容,导入新课。 (2)因“岭”“林”“花”三部分内容写法相同,采用自学辅导法以“一段”带“多段”,由“导”“扶”到“放”。重点分析“岭”这一部分,通过学生品析词、句,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林”“花”部分让学生运用所掌握的方法进行自学,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 (3)以极其精练的语言,浅显易明的引导,让学生把山和人、国家的发展联系起来,把爱林海和爱祖国联系起来,体会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2.学法设计。 (1)2 至5自然段分别介绍了大兴安岭的“岭、林、花”,写法大致相同,都是抓住景物特点来表达思想感情。根据教材特点,设计了以下的学习步骤:找出特点—品读句子—体会感情。 (2)精读“岭”这一部分,让学生明确、掌握三个学习步骤,并运用此法自学“林”和“花”,充分体现教师导和学生练的结合。 3.练习设计。 (1)词句训练:抓住重点词“孤峰突起”“云横秦岭”“盛气凌人”“疾驶”“目之所及”“空洞”“兴国安邦”,通过对比、简笔画、结合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2)朗读训练:本文的教学以读的训练贯穿全过程,通过自由读、指名读、齐读、范读、配音朗读,以读代讲,达到教学目的。
二、教学实录与评析 返回本页页首 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林海》这篇课文。(板书课题)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随着作者领略了大兴安岭美丽的风光,并且学习了第一段,知道了作者进入兴安岭以前,总以为它是高不可攀的。当他进入林中后,他的感受又是怎样的呢?(板书:大兴安岭) 生:作者进入大兴安岭后感到亲切、舒服。(板书:亲切舒服) 师:作者围绕着这种感受,描写了大兴安岭哪几方面的景物呢? 生:作者围绕着“亲切、舒服”,描写了大兴安岭的“岭”“林”“花”三方面的景物。 师:今天,我们随着作者深入林中去观赏大兴安岭美丽的景色。现在,让我们先来看看兴安岭的“岭”。请大家仔细观察,“岭”有什么特点? 师:(放“岭”的录像) 师:“岭”有什么特点呢?作者是怎样描写的?下面,请大家翻开课本,看课文第2自然段,带着老师设置的三个问题来学习“岭”这一部分。(指名读自学提纲) 生:1.“岭”有什么特点?2.作者是怎样描写这些特点的?3.这样描写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师:请大家自由读第2自然段,然后按要求在书上做好记号。 生:(自由读第2自然段,然后按自学提纲在书上做记号。) [让学生动口、动脑、动手,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 师:谁来说一说“岭”有什么特点? 生:“岭”的特点是多而温柔。 师:大家同意吗? 生:(齐)同意。(师板书:多 温柔) 师:谁把写“岭”“多”的句子找出来读一读。 生:这里的岭的确很多,横着的,顺着的,高点儿的,矮点儿的,长点儿的,短点儿的,可是没有一条使人想起“云横秦岭”那种险句。 师:请同学们看这个句子。(出示句子)从哪些词中可以看出这儿的“岭”很多呢? 生:表示“多”的词是“的确很多”。 师:还有吗? 生:(思考片刻后)还有……(答不出) 师:(提示)你看“横着的,顺着的,高点儿的,短点儿的”这是写岭的什么呀? 生:写“岭”的式样十分多。 师:请你把这个句子读一读。 生:读句子。 师:通过你的读,我确实感受到这儿的岭很多。从这个“点儿”还说明了什么?(给“点儿”下面加小红点) 生:从这个“点儿”还说明了这些山的差距并不大。 师:对!如果删掉“点儿”,你再读一读,就不同了。(删掉句中的“点儿”) 生:读句子。 师:这样跟刚才有“点儿”一样吗? 生:不一样。 师:有这个“点儿”我们还能感受到这儿的岭非常—— 生:(齐说)温柔。 师:请你把这个句子读一读,把温柔读出来。 生:(读句子) 师:读得不错,下面,你们听老师读,注意这个“点儿”。(读句子)你们现在自己读一读,体会体会。 生:(自由读) 师:谁再来读。 生:(读句子) [对“岭”这一部分内容,教师安排学生齐读、个别读、节选读、对比读,形式多样,训练面广,要求逐步提高,显出了朗读训练的层次性。] 师:老师从他的读中不仅感受到这儿的岭多而温柔,还能感受到他也很喜欢这儿的岭。同学们,作者看到那么多,那么温柔的岭,会产生怎样的感情呢? 生:很喜爱,很激动。 师:(板书:喜爱) 师:还有哪些地方写“岭”多而温柔的呢? 生:还有“在疾驶的火车上看了几个钟头,既看不完,也看不厌”,从这里我也看出了岭的多,因为在疾驶的火车上,他已经看了几个钟头了。 师:“疾驶”的意思是什么? 生:“疾驶”的意思就是非常快地行驶。 师:哪个字是“快”的意思? 生:“疾”字就是说“快”。 师:对!那看了几个钟头都看不完说明了什么? 生:说明这儿的岭非常多,而且变化多端,看也看不厌。 师:“看不厌”说明这里的岭非常—— 生:(齐说)温柔。 师:还有写岭“温柔”的吗? 生:还有写岭“温柔”的句子是:“自山脚至岭顶长满了珍贵的树木,谁也不孤峰突起,盛气凌人。” 师:“孤峰突起”的意思是—— 生:“孤峰突起”的意思是指“单独的一个山峰高高地耸立”。 师:哪个字是说“单独的一个”呀? 生:“孤”。 师:同学们,你们看,像这样的山峰高高地耸立,就是“孤峰突起”。(简笔画“山峰”)那“盛气凌人”呢? 生:“盛气凌人”的意思是形容骄傲蛮横,气势逼人。 师:“孤峰突起”“盛气凌人”作者指的是什么岭? 生:作者指的是秦岭。 师:你能从文中找出一个描写秦岭的词吗? 生:“云横秦岭”。 师:“云横秦岭”的意思是—— [结合课文,引导学生弄清“疾”“孤”“横”等词在文中的意思,这种咬文嚼字、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有利于帮助学生克服囫囵吞枣、不求甚解的学习习惯。] 生:“云横秦岭”的意思就是说云横在秦岭的半山腰。 师:对!如果说这就是“秦岭”,云彩就在这。(简笔画云彩)这说明秦岭怎么样? 生:很险。 师:兴安岭是这样的岭吗? 生:(齐答)不是。 师:对,那里的岭山势平缓,线条柔美,给人一种“柔”的感觉。 (简笔画“温柔的岭”) [简笔画,既生动又省时,符合少年儿童的心理特点,有利于教学。语文教师应具备绘简笔画的能力。] 师:下面,谁读第3、4句? 生:(读第3、4句) 师:同学们,作者为什么能把“岭”写得那么生动、那么具体呢? 生:这是作者仔细观察的结果。还有一个就是作者非常喜爱大兴安岭的“岭”,所以,他才能把大兴安岭写得那么生动。 师:(板书:细致观察)刚才,我们学习“岭”这一部分,知道作者通过细致观察把多而温柔的岭写得那么形象,那么生动,而且我们也能从文中感受到作者对兴安岭的喜爱。我们来回忆一下,这一段我们是怎样学习的?首光找出岭的—— 生:(齐说)特点。 师:接着理解描写特点的—— 生:(齐说)句子。 师:然后我们再通过有感情的朗读,来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总结学法。电脑出 示:一、找出特点。二、品读句子。三、体会感情。)下面,就照这样的方法,带着老师设置的问题,我们来学习“林”这一部分。(出示自学提纲)下面,请同学们自由读第3、4自然段。 生:(根据自学提纲自学“林[1] [2] [3] 下一页
|
来源:中国哲士网
学校教育教学 教学反思原文教师备课考试,试卷试题 公务员考试,大学生就业
各类 《林海》教学实录与评析,教学资料
|
上一篇文章: 《灰雀》教学实录与评析 |
下一篇文章: 《鸟的天堂》教学实录与评析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