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教师学生公务员学习进修工作资料大全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哲士网 >> 资料 >> 高中 >> 高考 >> 教学反思原文 >> 正文

 

新 诗 鉴 赏




[新诗设题的综合性]
  先看1999年全国高考语文试题第10题:
赏析艾青《我爱这土地》[1937年],指出分析不恰当的一项 
假如我是一只小鸟,
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
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
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然后我死了。
连羽毛也糜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A.诗人未用“珠圆玉润”之类词而用“嘶哑”来形容鸟儿鸣唱的歌喉,使人体味到歌者经历的坎坷、悲酸和执著的爱。
B.关于“土地”“河流”“风”“黎明”的诗句,抒写了大地遭受的苦难、人民的悲愤和激怒、对光明的向往和希冀。 
C.“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这两句诗形象而充分地表达了诗人对土地的眷恋而且隐含献身之意。 
D.“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这两句诗中的“我”。指喻体“鸟”而不是指诗人自己。
(答案:D。“对土地爱得深沉”是点明诗歌主题的句子。转入第二段时,诗歌的叙述角度发生了变化,由“一只鸟”转入抒情主人公自身,“常含泪水”的“我”不再指“一只鸟”) 
广东、上海卷都曾将新诗赏析引入高考测试,更主要的,新诗鉴赏与古典诗词曲的鉴赏-----材料相当充足-----在考点设置上有许多共同点。据此,我们不难对新诗鉴赏试题的命题趋向作出合乎理性的推断。 

一、考点设置的综合性 
  从1999年高考新诗鉴赏题中,我们可以看到,在考点设置上,各选项相互独立各自排斥,具有多元特征。A项,涉及词语锤炼以及蕴含意义,B项,涉及意象理解以及诗人情感,C项,涉及象征手法以及深层内蕴,而D项,则在抒情主体的转换这一点上设置了解读障碍。在4个选项中,设置的考点各有不同,赏析的层次逐步加深。由此可以看出,考点设置具有随机性。

二、选项编制的导向性 
  目前,中学生对新诗陌生,对新诗鉴赏理论淡漠的状况,是一种客观存在。新诗鉴赏以主 观题形式出现,让学生用文字解读新诗(即文学批评),无疑是不现实的。起码在目前这一阶段,新诗鉴赏将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而且,试题指向在于寻找错点,采用单一逆选这一样式。这是不难理解的。作为高考试卷,既有检测功能,在引导学生正确赏析新诗这个问题上,又有导向作用。题干中,不太可能出现“意象”“意境”“境界”这一类专门术语,但本质上是“发展了的能力层级”(E)这一层次的鉴赏评价。可以预测,能力层次较高的单项逆选题型是命题者最可能选择的题型设计。 

三、材料选择的思辩性 
  选择何种体裁的新诗?我们认为,新诗中,自由诗(相对于格律诗)将会优先考虑;自由诗中,抒情诗(相对于叙事诗)将会重点关注;抒情诗中,哲理诗或内蕴深厚的诗作行情看涨。而那些直抒胸臆语言直白的诗作,恐怕很难进入命题者视野。以中学教材中的新诗为例,像《致橡树》《就是那一只蟋蟀》这类思绪深沉语言含蓄的诗作将为命题者垂青,像《有的人》《周总理,你在哪里》这一类主题鲜明语言明快的诗作则较难被选作命题材料。选择什么时期的新诗?我们认为,新诗发展的历史不算长,但也涌现出不少名家名作。名家自然容易入选,从公正客观的角度看,名作却未必受到青睐,但也必须是有定评的作品。小诗、短诗容易入选,篇幅较长的诗歌也不宜一概排斥,只要组合成一个完整的意境即可。解放前40年、改革开放20年这两个历史时期的新诗佳作,应当被特别关注。可以预测,名家素有定评的自由体抒情诗是命题者的首选材料。 

四、检测目的的单一性 
  解读新诗,直接从诗歌文本中寻求答案,无疑是相当不可靠的。尽管客观试题降低了新诗鉴赏的难度,但是,准确解读新诗,必须具备一定的鉴赏经验;当代新诗的抒情往往不是情感的直接倾泻,而是常用隐喻、象征、暗示等手法,借助某种“心灵对应物”抒发情感。对这种特点缺乏了解,可能“读不懂”“读不通”《从这里开始》《我爱这土地》这类抒情诗。但是,这还不够,鉴赏新诗,主要依赖鉴赏者的联想和想象。新诗最显著的特点是诗行间的“空白”,联想可以弥补这种“空白”,将孤立的意象融于整体之中,而想象则可以进一步令鉴赏者进入诗歌意境,与作品产生“共鸣”。新诗鉴赏试题检测的,主要是考生的联想和想象能力。这是一个创新的时代,可以预测,检测以联想和想象为特征的创造思维能力是命题者最主要的检测目的。 

  在上面的分析中,我们较多地谈到了新诗鉴赏与古典诗词曲考点设置的共性,事实上,作为一种新的题型,新诗鉴赏试题的考点设置也有自身的特点。这种特点,可以概括为4个方面:诗歌形式的差异性(行段、标点、押韵等)、作品意象的模糊性(重叠、交叉、群体等)、表现手法的新颖性(隐语、象征、暗示等)、修辞手段的变异性(隐喻、移就、通感等)。鉴于古典诗词曲鉴赏试题是一种稳定题型,命题者考虑新诗特点,在考点设置上避免与之重叠,这一点也应予以注意。 

[表达技巧的理解]
  1、对表现手法的评判 
阅读郁葱《和平》(片断),指出对其表现手法分析不恰切的一项 
①这个名字常是萤火的一点光亮
②这个名字常是叶的一丝颤动
③是沉默的绿意
④是浅浅的虫鸣
⑤是我们哲思和想象的羽毛
⑥是一滴泪,落在梦中的坪 
A①②句、③④句为两组整句,⑤⑥句为散句,诗行的排列既整齐匀称,又错落有致。 
B从修辞角度看,“沉默的绿意,浅浅的虫鸣”和《死水》中的“贤良的桌椅”“贪心的油腻”有异曲同工之妙。 
C读诗,要用心灵去感受。“一点”“一丝”,令人想起和平的珍贵,“绿意”“虫鸣”令人想到对和平应珍惜。 
D诗人以具体物象表达“战争破坏和平”这一抽象理念,构思精巧耐人寻味。 
(答案:D。A项涉及诗歌句式,B项涉及移就手法,C项涉及诗歌解读中的联想。化抽象为具象,的确是引诗的突出表现手法,但是作者表达的理念不是“战争破坏和平”,而是“和平来之不易”。) 

  2、对比较手法的审视 
阅读白桦《轻!重!》,选出对诗中对比手法分析不准确的一项 
隐入绿色的边境森林,
谁能比边防军士兵更轻?
萤火虫飞过去也要闪亮一星星火光,蝴蝶翩翩起舞也要扬起霏细的花粉;
我们活跃在深深的林海里,
就像是一群无声无息的黑影。 

迎着黑色的骤雨狂风,
谁能比边防军士更重?
千年不化的冰川也会在雷电中崩裂,
万年凝固的雪山也会在暴风里震动:
我们站立在神圣的国境线上,
每一个哨岗都是一座不移的山峰!
A.诗中的“轻”旨在刻边防军士兵身手矫健、动作快捷的机警形象。 
B.诗中的“重”旨在凸现边防军士兵坚强无畏的精神和不可战胜的钢铁意志。
C.“黑色”“绿色”形成了对比关系,突出了“骤雨狂风”的恶劣,士兵生活的艰苦。 
D.萤火虫、蝴蝶与冰川、雪山对比,作用在于形成强烈的轻重反差,增强情感的表现力。
(答案:C。对比映衬是诗歌常用手法。“绿色”“黑色”完全不能构成对比关系。“绿色的森林”,定实,作者未赋于感情色彩。“黑色的暴风骤雨”,显然,“风雨”不可能是“黑色”的,作者使用此词,已融入强烈的感情。因此,“黑色”不独指自然界恶劣的环境,也暗指边境敌对势力的蠢蠢而动。仅仅着眼于色彩的不同,是一种浮于表层的理解。)

  3.对结构线索的辨析 
阅读江河《从这里开始》10行诗句,指出对其结构手法分析不准确的一项。 
①土地的每一道裂痕渐渐地
②蔓延到我的脸上,皱纹在额头上掀起苦闷的波浪
③我的眼睛沉入黑暗
④霞光落下
⑤城市和乡村关紧窗户
⑥无边无际的原野被搁置着
⑦像民族的智慧和感情一样荒凉
⑧寒冷的气流把我吞没
⑨颅头深处
⑩一层层乌黑的煤慢慢形成
A.“我”“土地”是诗人主观想象的两个触发点,也是贯穿全诗的两条线索。
B.“脸”“皱纹”“眼睛”“颅头”等是环绕“我”滋生的种种意象,“煤”“裂痕”“原野”“霞光”等是环绕“土地”滋生的种种意象,两个意象群的纵横交织是全诗结构上的显著特点。 
C.诗人有层次地抒发了思想感情:①②诗行---“苦闷”,③④诗行---“黑暗”,⑤⑥⑦诗行---“荒凉”,⑧⑨⑩诗行---“寒冷”。 
D.“我”“土地”两种意象交汇,从总体上抒发了“思想的原野荒芜了”这一思想感情。 
( 答案:C。诗歌的结构手法,包括情感线索、抒情层次及内容,各种意象的内在联系等。C项对诗人抒发情感的层次把握不准确。③④⑤行诗句构成“黑暗”意象,由⑦行诗句构成“荒凉”意象。)

  4.对诗歌风格的观照 
阅读艾青的《镜子》,指出对其风格评论不准确的一项 
仅只是一个平面
却又是深不可测 
它最为真实
决不隐瞒缺点 
它忠于寻找它的主人
谁都从中发现自己 
或是醉后酡颜
或是鬓如霜雪 
有人喜欢它
因为自己美 
有人躲避它
因为它直率 
甚至有的人
恨不得把它打碎 
A.诗人以小见大,在对人人见之不觉奇的镜子的咏叹中揭示了人人思之倍觉深的人生哲理。 
B.诗人抓住特征,十分准确地抒发了自己在坎坷曲折人生道路上对人间奥秘深刻独到的发现。
C.全诗苍劲深沉,语言含蓄隽永,诗人思考生活的深度和表达诗情的高度艺术功力,达到和谐统一。 
D.“喜欢”“躲避”“打碎”诗歌语言直率,风格明快,丰抒

[1] [2] 下一页

来源:中国哲士网

学校教育教学 教学反思原文教师备课考试,试卷试题 公务员考试,大学生就业

各类 新 诗 鉴 赏,教学资料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芙 蕖
    六 国 论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案)
    《故乡》网络教学原创教案(金传富)
    《致橡树》教案
    廉颇蔺相如列传
    天山景物记
    芙 蕖
    林黛玉进贾府
    与朱元思书
    《孟子》二章
    《可爱的草塘》课堂纪实
    《灰雀》教学实录与评析
    《开国大典》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
    《过   秦   论》  讲  析
    《丑小鸭》教学设计
    《我国古代小说的发展及其规律》备课…
    《电脑「管家」》教学设计
    《艰苦的岁月》(看图学文)教学建议
    《别了,我爱的中国》教案设计
    《渡船》一课的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
    《古风》的思想内容及教学建议
    五人墓碑记
    石 钟 山 记
    《林海》教学实录与评析
    《开国大典》教学札记
    《白杨》教学札记
    《苦柚》教案
    “理解词句、领悟中心”与鲜明对照、…
    《空气占据空间》教学设计
    《吃墨水》教学设计
    《白杨》教学实录与评析
    《古诗两首》教学实录与评析
    《一定要争气》“说学法”指导与设计
    口技教法一例
    改造我们的学习
    《鱼游到了纸上》教学实录与评析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教学建议
    《三只白鹤》说课小议
    《圆明园的毁灭》教学实录与评析
    《长城》说课指导
    《观潮》教学实录与评析
    五年制第九册《开国大典》说课一席谈
    《捞铁牛》教学实录与评析
    《五彩池》教学实录与评析
    《伟大的友谊》教学实录与评析
    《莺》教案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学实录与评析
    病梅馆记
    六国论
    《六国论》教学后记
    六国论
    《六国论》精讲导读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第一教时授课教…
    《季氏将伐颛臾》讲课大纲
    一次大型的泥石流
    时钟
    劝学
    问说
    汉堡港的变奏
    草地夜行
    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书目
    问说
    雨中登泰山
    《勾践灭吴》课堂实录(节选)
    张衡传
    屈原列传
    [般涉调] 哨  遍
    荆轲刺秦王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群英会蒋干中计
    师说
    学生自主精神的启动——《威尼斯的小…
    语言的演变
    威尼斯
    娘子关前
    文学和出汗
    杂文四则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我国古代的车马
    愉快的作文課(教学实录)
    童诗教学
    《登高》课堂实录(特级教师韩军)
    《坐井观天》教学实录与评析
    合作学习  自主探索——《我的伯父鲁…
    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
    突出训练意识  注重激发情感——《灰…
    强调有序  注重自得——《捞铁牛》教…
    着力读书训练  着眼思维发展——《爬…
    扎实训练  着眼发展——《五彩池》教…
    自主·自悟·自得—— 《圆明园的毁灭…
    导得有方  学得主动  读得深入—— 《…
    构建新的教学模式  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色彩鲜明  引人入胜—— 《林海》教学…
    一堂成功的整分式教学—— 《伟大的友…
    精心设计好开头和结尾(记叙文)

    《鸟的天堂》教学实录与评析
    文言文阅读系列训练
    师说
    师说
    凡事要三思而行
    短文两篇
    饭钱
    小山羊

    讲讲实事求是
    荔枝(第二课时)
    改造我们的学习
    古代英雄石像
    作家要铸炼语言
    明湖居听书
    母  亲
    风景谈
    《孟子》两章
    五  蠹
    《论语》两章
    梅花岭记
    察  今
    学会比较、善于比较——在比较中认识…
    义理、考据和辞章
    恰 到 好 处

    庖丁解牛
    装在套子里的人
    守  财  奴
    祝  福
    雄  关  赋
    内蒙访古
    纳谏与止谤
    皇帝的新装
    《梦溪笔谈》两则
    树枝发芽
    一碗阳春面
    项  链
    《论语》二章
    拿来主义
    项 链
    拿来主义
    冰心《纸船——寄母亲》

    一个好树种泡桐
    景泰蓝的制作
    为了忘却的记念
    沁园春·长沙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承和发扬爱国主义…
    拿  来  主  义
    火      刑
    为了周总理的嘱托……
    为了六十一个阶级弟兄
    记 念 刘 和 珍 君
    我的空中楼阁
    难  老  泉
    长  江  三  峡
    训俭示康
    小小的船
    高考文言文试题述评
    反对党八股
    论“费厄泼赖”应该缓行
    林黛玉进贾府
    雷雨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改造我们的学习
    过秦论
    个人和集体
    大堰河——我的保姆
    别了,司徒雷登
    雨中登泰山
    夏时制
    信陵君窃符救赵
    蒲公英的种子
    翠鸟
    坐井观天
    拿来主义
    古代诗歌鉴赏
    《出塞》
    一个老教师的死
    《芙蓉楼送辛渐》
    古人的习俗
    六国论
    南州六月荔枝丹
    苹果树下
    〈指南录〉后序备课资料
    残存的手
    春天的故事
    我要这样
    花样滑冰
    一道古文阅读题
    《春天的故事》教学设计
    小学品德《春天的故事》教学反思
    一道古文阅读题教学
    荔枝(第二课时)
    神女峰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