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教师学生公务员学习进修工作资料大全

 

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3、照样子写句子。(2分)例:荷塘晚会真是丰富多彩,情趣盎然。                 真是                      。十二,我会说,我会写。(18分)星期天,爸爸妈妈有事不在家。如果你一个人在家写作业,这时,一个陌生的叔叔在敲门,他要找爸爸谈点事,你会怎么想,怎么做呢?

                             
 
                             
 
                             
 
                             
 
                             
 
                             
 
                             
                             
                             
                             
                             
 

                                                   命题:  田 琼   实验小学

小学语文二年级第一学期品德与社会备课

二 00 五学年度第二学期             制定日期 2006.2

老师:庞晓华    学科:品德与社会      年级:二  班级:(1)

教材的分析和理解: 一、本教科书旨在培养会思考的、负责任的未来公民。 会思考:(1)主动发现问题,并为解决问题而积极探索。         (2)有基于事实依据的独立见解。 负责任:(1)清楚自己的目标,理智地行动。         (2)理解社会的需要,合作地行动。 二、本教科书的编写原则 1.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发学生对社会现象的认识和探究兴趣,使其感受学习本课程的快乐。 2.为学生打开认识社会的窗口,引导他们多角度、多层次地认识社会。 3.突出呈现多样化的学习方法和探究途径,鼓励学生通过合作的、创造性的学习活动获取知识。 4.将要求学习的知识和技能隐含于展现生活实际的情境之中。 5.通过比较本土与他乡、中国与外国、现在与过去的同类事物,拓展视野,深化对社会的认识。 6.巧用学生身边的事例,反映现代社会的重大课题,引发学生从小对现代社会问题的关注和思考。 7.在正确的价值导向下,排除抽象的道德说教和虚假的道德故事,直面真实的社会生活,提高学生的是非辨别能力和价值判断能力。 三、本教科书的设计思路与特色 1.在体系结构上,以学生的社会性发展课题为核心,有机整合五大内容范畴。 本课程是一门涉及人文、社会、科学等广泛领域的综合性课程,但是,综合并非拼盘,并非没有逻辑结构。本套教科书力图在具体分析综合的主题和被综合的各种要素之基础上进行整合,从横向和纵向两方面考虑各知识间的联系。本教科书的内容范畴及要素如下: 社会构成——社会结构和社会制度;社会的组织、机构和功能;人的基本需要与为满足人的需要而进行的活动;社会分工;社会关系。 社会规范——国家和民族意识;法制观念和规则意识;社会公德;民主意识;价值判断。 生活空间——空间位置;生态环境;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地图。 社会进步——生活共同体、民族、国家、世界的历史;生活的变化;过去、现在、将来之间的关系;年表。 社会实践——公益活动的参与;人际交流和交往;观察和调查;合作;生活自理和自立;图象和图表的解读;信息收集和整理;行为习惯。 2.精选范例性教材,提供深入和拓展学习的空间。 教材仅从目录上看,内容并不多,只有4个单元约15个课题,与每学期30-35课时的教学计划相比,似乎显得内容过少。但是,每一个课题都有丰富的内涵,为教师深入挖掘和拓展教材的内容提供了大量的线索,并通过弹性化的、宽裕的课时,给予学生充分观察、思考、交流和表现的空间。 3.以学生的体验活动为线索,突出呈现了探索、合作、对话、反思的知识建构过程。 4.创设课题情境,凸显德育价值。   德育是本课程的核心内容,培养学生良好的品性和行为习惯是本课程的主要目标,因此,本套教科书的每一篇课文都被赋予了德育价值。为实现品德教育的实效性,教科书以显性和隐性相结合的方式组织编排德育内容,从学生生活中挖掘有德育价值的素材,通过设计问题、情境,引发学生积极地对价值问题、善恶是非问题进行独立思考和判断,并通过与同伴和与教师展开充分的讨论和交流,学会更好地选择、更好地行动。 5。充分利用图像符号的特殊功能,实现图像符号与文字符号的有机结合。 图像符号的长处是能更直观、更感性地反映真实的事物,有利于儿童全面地把握图像所表征的内容,给儿童以广阔的思维空间;而文字符号的长处是能准确、客观、明晰地界定概念,但另一方面却限制了儿童的思维空间。所以,本教科书非常关注两种符号系统各自拥有的长处,通过两者的结合,引导学生与客观事实对话,与教科书中的人物对话,与教科书中所隐含的价值观对话。

 

课时安排

周次

日期

教学内容

第1 周

2/21—2/25

感受绿色

第 2 周

2/28—3/4

让绿多一点

第 3 周

3/7—3/11

这里也有绿

第 4 周

3/14—3/18

消除隐患防事故

第 5 周

3/21—3/25

安全出行守规则

第 6 周

3/28—4/1

吃出健康来

第 7 周

4/4—4/8

卫生好习惯

第 8 周

4/11—4/15

和好书交朋友

第 9 周

4/18—4/22

学习需要下功夫

第 10 周

4/25—4/29

交流学习好方法

第 11 周

5/2—5/6

“五一”长假

第 12 周

5/9—5/13

学习充满欢乐

第 13 周

5/16—5/20

集体给我快乐

第 14 周

5/23—5/27

集体需要我出力

第 15 周

5/30—6/3

庆祝“六一”

第 16 周

6/6—6/10

我们各有所长

第 17 周

6/13—6/17

分工合作获成功

第 18 周

6/20—6/24

期末复习

第 19 周

6/27—7/1

期末考查

 

感受绿色(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初步丫解绿色植物的作用,丰富对绿地、绿树的感受、

2.知道有绿色的地方和没有绿色的地发方的区别,初步体会绿色植物遭到破坏后给环境带来的恶果。

3.喜爱绿树、绿地,并产生参与植树造绿的愿望。

4、知道爱护绿色就是爱护生命,改善环境,自觉参与植树活动。

教学过程:

1.背古诗揭题

(1)   教师:小朋友,今天,我们利用2分钟预备铃的时间来个古诗吟诵小比赛,好不好?

(2)   比赛规则:全班分成三大组,背得正确加1分,既正确又有感情的加2分。想做好事帮忙背的,要倒扣1分。

(3)   内容:《》《江南》《咏柳》《鹿柴》

2.教师:你们发现没有,这几首古诗都提到了绿色植物。这说明古时候,人们就喜欢和绿色植物交朋友。我们现代人也喜欢绿色。今天这节课,老师想和你们一起来聊聊绿色,感受绿色。(出示课题)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来源:中国哲士网

学校教育教学 小学语文二年级教师备课考试,试卷试题 公务员考试,大学生就业

各类 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教学资料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第一单元练习…
    科利亚
    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分课复习资料
    新英湾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词语积累比…
    《泉水》教学设计
    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分类复习资料
    教 材 培 训 资 料
    2007学年第二学期二年级语文教学进度…
    巩固练习
    小学语文新教材二年级第一学期教学进…
    苏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2.春笋
    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苏教版教材分析讲…
    复习巩固,完成练习
    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备课教案
    识字3
    关于秋天的词语
    讲故事《拔苗助长》。
    13  坐井观天
    二年级语文复习计划
    称赞3
    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新华路小学二年级语文组小学二年级(…
    学二年级语文上册期未复习资料
    小学语文二年级第二学期语文备课
    17.在家也该是个好孩子
    28.打碗碗花
    40.含羞草
    小学语文二年级第一学期品德与社会备…
    小学二年级(下)语文第六单元试卷(…
    称象
    日积月累
    冀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期末练习题练习
    小学二年级(下)语文第四单元试卷(…
    介绍青海湖的资料
    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测试题
    2009年春小学语文二年级第3-4单元检测…
    小学二年级(下)语文第七单元试卷(…
    2009年春季学期小学语文二年级1--2单…
    2011年春季学期小学语文二年级1—2单…
    小学二年级语文第四单元测试题
    2010年春小学语文二年级(1-2)单元检…
    学习需要下工夫
    51.小指甲变了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