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随笔:
37.找骆驼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生字3个。积累词语5个,积累句子1句。
2、能分角色朗读课文。
3、思考理解“按照老人的指点,商人为什么能找到丢失的骆驼”。和伙伴们扮角色演一演。
4、了解老人是通过观察、分析得出结论的。培养善于观察、善于分析推理的良好思维品质。
教学重点难点:
1、能分角色朗读课文。
2、能思考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语句。
分层目标:
1、能正确认读生字词语,能正确朗读课文。(后)
2、能分角色朗读课文,理解商人按照老人的指点,为什么能找到丢失的骆驼的原因。(中)
3、 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老人是通过观察、分析得出结论的。培养善于观察、善于分析推理的良好思维品质。(优)
教学过程:
一、认知冲突
1、出示课题: 找骆驼
2、齐读课题。
3、读了课题后你有什么疑问?
为什么找骆驼?怎样找骆驼?结果怎样?
二、主动探究
(一)学习生字,初步了解。
1、自学课文,学习生字。
查字典理解:忿忿 笔画指导:齿 用自己的话理解“跛”
2、同桌分角色朗读课文。
3、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二)带着疑问,学习课文。
重点学习课文第十节。
1、默读课文第十节,思考:老人“看见”些什么现象?
板书:路上的脚印
路上的蜜和米 观察力强
路旁的树叶
小结:这些现象不被常人注意,老人却全看在眼里,可见老人的观察力强。
2、老人从这些现象中得出的结论是什么?
板书:右脚跛
驮着蜜和米 善于分析推理
缺了一颗牙
3、你知道老人在得出结论时是“怎样想”的吗?
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4、指导朗读。
1)商人由着急到忿忿的语气变化。
2)老人不紧不慢的语气。
5、按照老人的指点,商人为什么能找到丢失的骆驼?
三、巩固复习。
1、分角色朗读课文。
2、听写句子。
四、拓展延伸 课本剧表演:找骆驼
教学随笔:
38.优雅的“请假条”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生字10个。积累词语13个,积累句子1句。
2、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五节。
3、读课文,学习提出问题,讨论问题。
4、了解著名作曲家海顿的智慧和才能,激发学生运用智慧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难点:
1、能朗读课文。
2、学习提出问题,讨论问题。
分层目标:
1、能正确认读生字、词语,能正确朗读课文,学习提出问题。(后)
在正确朗读课文的基础上提出问题、讨论问题,并激发学生运用智慧解决实际问题。(中、优)
教学过程:
一、认知冲突:
1、播放音乐《告别交响曲》。
随机出示:舒缓 美妙绝伦 凄婉
2、这首曲子的作曲是谁,介绍海顿。
3、这首曲子是在什么情况下写成的?
4、出示课题:38优雅的“请假条”
齐读课题。
查字典理解“优雅”
“请假条”上为何加上双引号?
二、主动探究
(一)初读课文,学习其他字词。
1、快速阅读,自己解决字词。
2、学生交流。 重点指导:聘
(二)精读课文,解决疑问。
1、带着问题,默读课文。
2、学生交流。
1)介绍奥地利及圣诞节。
2)你知道这张请假条指的是什么?板书:《告别交响曲》
3、重点学习第五节。
1)师再播放乐曲,学生默读课文,感受当时的情景。
2)体会其中形容词的意思。
3)指导朗读。
(三)学会质疑。
1、课文学完了,你还有什么问题?
2、同学讨论。
3、解决问题。
三、实践运用
1、加部首组词
巨( )( ) 爵( )( ) 虫( )( )
2、听写句子
四、拓展延伸
你还知道哪些音乐家的小故事?说一个给你的伙伴听听。
教学随笔:
39.八戒智激猴王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生字13个。积累词语8个。
2、能分角色朗读课文。
3、了解猪八戒是用激将法请猴王下了山。激发学生谋略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难点:
1、能正确朗读课文。
2、继续学习提问。
分层目标:
1、能正确认读生字、词语,正确朗读课文。(后)
2、能分角色朗读课文,并能继续学习提问,激发学生谋略解决实际问题。(中、优)
教学过程:
一、认知冲突
1、听儿歌《唐僧骑马》
唐僧骑马咚那个咚,后面跟着个孙悟空。
孙悟空,跑得快,后面跟着个猪八戒。
猪八戒,鼻子长,后面跟着个沙和尚。
沙和尚,挑着罗,后面来了个老妖婆。……
问:你喜欢谁,为什么?
2、平时我们都觉得猪八戒好吃懒做,又蠢又笨,但我们可别小看了他,八戒也有聪明机灵的时候。让我们来看一看吧。
3、出示课题 齐读 39 八戒智激猴王
二、主动探究
(一)阅读课文,自学生字词。
1、自学生字词
1)快速朗读课文,学习生字,说说在生字学习中你用什么好办法又准又快地记住了生字,又遇到了哪些困难想请教同学们?
2)学生交流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