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的血汗灌养的。我之能成为一个不十分坏的人,是母亲感化的。我的性格,习惯是母亲传给的。她一世未曾享过一天福,临死还吃的是粗粮,唉!还说什么?心痛!心痛!” 在一般世人,自杀是对外在世界的绝望。在思想家,则是缘于内在信念的毁灭。他们命中注定了与一个前人和同时代人都无力解决的问题邂逅。 纵观我国历史,苦难,悲剧,痛苦一再失重,不以美好为美好,不以罪恶为罪恶,不以耻辱为耻辱,有苦难没有苦难意识,有悲剧却没有悲剧意识。那些投水的伟大灵魂们还在哭泣。 (节选自《杂文选刊》2006年11月作者:为公村)
[赏析]思想之所以为思想,就在于它创造性地理解世界,理解人生。在思想家,则是缘于内在信念的毁灭,他们命中注定了与一个前人和同时代人都无力解决的问题邂逅。本文列举屈原,王国维,老舍投水的事实,意在告戒后人,人是有思想的,人之伟大源于思想,没有了思想我们就会失却灵魂,成为一个不道德的人。分辨是非美丑,远离荒唐的岁月,让那些投水的伟大灵魂们不再哭泣!
第二板块:“奇异的自然”文本研习答案
第二板块由两篇文艺性的说明文构成,一篇是关于植物的《南州六月荔枝丹》,一篇是关于动物的《斑纹》。
《南州六月荔枝丹》是一篇传统的经典性说明文。荔枝主要生长在南方,过去由于生产水平及交通等方面的原因,使之成为一种近似奢侈的水果,北方的人们不大容易见到。现在,这种状况已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学生对它也不太陌生了,因此,教师在指导学生研习时相对于以前也可以相应做些改变,放手让学生结合生活中对荔枝的了解去理解、印证文章中的内容,体会文章说明的技巧。《南州六月荔枝丹》的结构比较清楚。虽然对结构的划分历来有不同的说法,但大体上还是明晰的,一是说荔枝本身的结构,一是对荔枝的生长等情况进行介绍,其他内容都是次要的,可分可合,不必太拘泥。相对于一般平实的说明文,《南州六月荔枝丹》的文艺性十分突出,语言生动,特别是引用了大量的古代诗句,不仅有助于读者了解荔枝的特点,而且把人们带到了优美的意境中,使原本可能枯燥的说明变得生动形
象,这一点教学时需要特别强调。
第二篇《斑纹》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说明文,也许称之为散文更为合适,但是,文章主要的表达方法还是说明,说明的对象也是以动物为中心的自然与社会生活现象。选择这篇文章也是想让学生懂得,现在的文体正在走向交叉、融合,表达内容也往往非常丰富,科学、人文,包括艺术,有时结合得非常紧密,所以,只要说明的内容没有科学性的错误,我们也可以在这些文章中获得科学的知识,可以把这些边缘性、交叉性文体的表达方式吸收到说明文写作中来。一般来说,说明文都是以单个的事物、事理与现象作为说明对象的,而《斑纹》不是这样。它从动物的皮毛写起,主要介绍动物皮毛的纹样,同时也涉及到人类社会许多现象。“斑纹”在文中含义是多样的,并不是一种,动物皮毛的花纹,人体、自然与人为的纹样,人类劳作与动物生存在自然界留下的印记,以及冰花、河流等等,都是作者要说明的斑纹。通过这些斑纹,作者试图说明更深刻的道理,自然的神奇与造物主的鬼斧神工。这篇
文章的艺术性非常强,语言生动、华美,既有说明,又有议论、抒情,在研习时要让学生反复琢磨品味。 上一页 [1] [2] [3] [4] [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