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取措施(教材分析、教学目标等略)
一、加强对学生和教材的研究,提高备课质量
全面了解学生需求,深刻理解和把握教材,恰当处理教学内容,提高备课质量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首要环节。备课时应做到超前备课,熟读每篇课文,要求学生背诵的课文教师自己先能熟练背诵。树立课堂教学的服务意识,加强研究学生,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案,尤其要精心设计好每节课的作业练习。
二、加强课堂研究,提高课堂效益
课堂教学要精心组织,正确处理好教学过程中主导和主体,预设和生成,严格要求与自由宽容的辨证关系,尤其要重视语文学习方法的指导和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教学每篇课文前都要求学生预习,并教给学生预习的方法。增强课时目标意识,克服不切实际、随意低效的空谈。课堂上要有指导学生生字词书写、概括主要内容、写话等笔练的时间。增加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听说读写等语文实践的机会,指导学生熟练掌握和运用朗读、讨论、质疑,圈划批注和收集信息资料等学习方法。十分重视朗读教学,充分发挥朗读在语文教学中的独特作用,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和语文整体把握能力。重视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和兴趣。课后要积极反思,写教后记。
三、加强作业研究,提高作业效果
五年级作业设小作文、大作文、练习册、习字册、阅读积累本,其中小作文每学期不少于16篇,字数分别达到400字和450字左右,阅读积累每周不少于2次,并能适当写阅读心得和点评。
写话、作文可以用百分制评定;其他作业用A加星号等第评定,列出具体目标和加星标准,刺激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并且每次作业至少要给十名学生写激励性评语。背书在要求背的基础上多背多加星,作到保底不封顶,鼓励多背书。
四、培养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是一条提高语文教学效益的有利途径。本学期继续培养和巩固1、查阅字典的习惯2、认真读书的习惯3、独立思考的习惯 4、上课做笔记的习惯, 5、背诵摘抄的习惯。通过经常强调培养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的重要意义,使学生认识其在语文学习中的重要作用作用。在学习中树立习惯意识,努力克服不良习惯,形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对学生要有具体要求,如:这几种最基本的语文学习习惯都要具备,缺一不可;学生要针对自己的实情来确定一种或几种自己欠缺或不足的习惯来着力培养;每一习惯中又都有度的不同差异,学生因人而定;学生要有一个具体可行的达标计划。习惯的形成非一夕之功,所以在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时,一丝不苟,从一招一式人手,从一点一滴抓起。开始时一定要严格要求,出现偏差及时给予指导,直到行为方式固定化。最后要坚持不懈培养习惯,持之以恒。
五、关注后三分之一学生,加强个别辅导。
建立后三分之一学生档案,上课特别关注,发现肯定闪光点鼓励发言,课后及时检查目标达成情况。同时给后每位三分之一学生与前三分之一学生结对,引导同学之间相互学习。尽可能多给以关照,如在作业批改上予以面批,亲自检查他们的背书情况,辅导的形式除必要的书面练习外,还可进行谈心、开展游戏活动等,如利用课余时间与他们谈心,把握他们的语文学习兴趣习惯和方法,以便针对性指导。
激发学习尖子生的积极性,经常开展如朗读、写字、故事、演讲、小报等比赛,创设尖子生锻炼的平台;成立习作兴趣小组,课外阅读兴趣小组等,鼓励主动学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