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sp; 延边教育出版社)
这篇课文通过劝夫捐金、劝夫复学两件事,刻画了乐羊子妻廉洁正直与远见卓识的感人形象。 文章成功地运用了鲜明的对比。一是乐羊子拾金而昧,想讨妻子的欢心,却遭到妻子反对,批评他是“求利以污其行”。贪图意外小利内心鄙陋的丈夫,与廉洁正直心地纯洁的妻子形成对比。二是乐羊子外出学习才一年,便弃学回来探妻;妻子却果断地规劝他要“日知其所亡”,而不能中途辍学。目光短浅贪恋家室的丈夫,与远见卓识坚毅果断的妻子又形成对比。 乐羊子妻的说话更令人赞叹。她善于用鲜明的对比说服丈夫。丈夫把拾到的金子交给她,她用与丈夫行为相反的事例“不饮盗泉之水”,“不食嗟来之食”,说服丈夫,让他认识到自己的鄙陋。 她善于用形象的比喻感化丈夫。丈夫外出学习一年就中途辍学,她用割断日积月累的(转载自第一范文网http://www.diyifanwen.com,请保留此标记。)织物作为比喻,告诉丈夫为学之道必须有恒心,有远见,而不能半途而废,形象具体的比喻深深感动了丈夫。 她善于用反诘的口气激励丈夫。如:“况拾遗求利以污其行乎!”“若中道而归,何异断斯织乎?”让丈夫自己下结论,激励他去更正自己的错误。 此外,乐羊子妻没有指责丈夫:“难道你没有听说过不饮盗泉之水,不食嗟来之食的故事吗?”假如用这种教训人的口气,她的丈夫怕很难接受批评了。在第二件事中,她先很有礼貌地“跪问其故”,问清了再发言,都体现了乐羊子妻良好的道德修养与恰当得体的语言艺术。 本文叙述描写详略得当,详写乐羊子妻,对乐羊子则用概述的方法略作交代,使主人公的形象更加明晰。而乐羊子的“大惭”与“感其言”则可以看成是侧面描写,很好地突出了乐羊子妻,也是精彩的一笔。
在东汉时期,河南的洛阳地区,出了一位名人,叫乐羊子。他的道德高尚,学问渊博,人们都很敬重他。而他的成就,是和他妻子的劝导与帮助,密切相关的。
有一天,乐羊子在路上捡到别人丢失的一锭金子,他十分欣喜的带回家中,把金子交给妻子,满以为妻子见金眼开,会跟他一样高兴的。可是,出乎意外的是:妻子皱起了眉头,若有所思。她连看都没看那金子一眼,很严肃的讲:“我听说,廉洁的人,不饮盗泉之水(笔者注:有一条名为“盗泉”的河水,在今山东泗水县境内。传说:喝了这里的水,人会贪财忘义);气节高尚的人,不吃嗟来之食(不吃侮辱人格的施舍之饭)。更何况,你是捡到了人家丢失的贵重之物,不想归还失主,而欲纳入私囊。这样做,难道不是玷污了自己的品行吗?”
乐羊子好象被迎头泼了一盆冷水,吃了一惊,立刻觉的冷静、清醒了起来。他感到十分羞愧,便立即把金子放回到原处。
妻子见乐羊子知错就改,非常欣喜而且心疼,又规劝他:“趁现在年青,到外面去拜师求学,将来做个大有学问的人,这才算有出息。”乐羊子便别妻离家,远出拜师求学。一年以后,乐羊子孤身在外久了,很是想家。他突然回来了。妻子惊问他:“这么快就学成归来了?是有什么特殊的原因吗?”乐羊子说:“时间久了,就是想家。没有什么特殊的原因。”
妻子心里明白了,好好照顾他休息了几天。她在织布机前,对丈夫讲:“我一个人在家织布,也很孤苦。但我们现在正年轻,吃些苦,磨练自己有好处。你看,我在家织丝绸是这样的:这些很细的蚕丝,穿梭往返,一根一根的积累起来,才会有一寸长。再一寸一寸的积累下去,才会有一丈,有一匹。现在如果把织布机上的这些丝织物,一刀子割断了(她拿过来一把刀子,比划了一下),那就会前功尽弃,白白的浪费掉以前的许多辛苦和时日。你在外拜师求学,也是这样。你应该坚持不断,日积月累,不断长进,才能有成就。”
乐羊子被妻子的话,深深打动了。他下了大决心,从新开始,再次出门求学,遍访明师求教。整整七年,没有回家。终于成为道德高尚,学问渊博的人,受到世人的尊敬。
乐羊子的妻子去世时,当地的太守为她举行了隆重的安葬仪式。朝廷还给她封赠为“贞义”的谥(shi)号。《后汉书》中,就有关于“河南乐羊子妻”事迹的记载 上一页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