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奉文明,明辨是非,崇尚正直,仗义执言,是跨世纪中学生道德取向的主流,但也不可否认,在中学生中,唯我独尊,行为过激,感情用事,不计后果而酿成祸患的事时有发生。做了错事,不以为耻,反以为荣,人生观错位,若不加强道德修养,学会控制自己的感情,长此以往,后果不堪设想。
而做为一名合格的教育工作者,就要了解青年学生的心理特点,把握学生的思想脉搏,做好教育与疏导工作。
人们常说“说话要有人情味”,“办事要合情合理”,“待人要有真情实意”,都是指处事要符合人的情绪和情感。可见人的情绪、情感渗透在人们的一切活动之中,并直接影响人的活动。
处于青春期的中学生,情感丰富而强烈,有时常为一点小事而激情爆发。他们暴怒时,暴跳如雷,拍案大叫;狂喜时手舞足蹈,如疯如癫;绝望时心灰意冷,头昏脑迷……人处于激情状态时,大脑皮质控制和调节作用显著降低,所以很难掩盖内心强烈的喜欢感、愤怒感,绝望感以及悲痛感,激情状态时,人总是作有机体状态的剧烈变化和明显的表情动作,常常不能控制自己,不能顾及行为的后果。
如何预防和控制学生的消极情绪呢?一是自我预防,当学生预感到可能爆发不良激情时,首先要多问自己几个“为什么”,不光问自己这一方,还要问对方为什么,替对方着想时往往能消除我们不必要的恼怒,也能因自己的不发火而对自己做出较好的评价。二是自我控制,如果事情发生了,那就要想法控制一下爆发的激情了,如有人强迫自己紧闭嘴、咬紧牙,不再话赶话、火上烧油,以延缓和降低爆发的强度。三是请人帮控。发脾气的人大都尝过发脾气的苦头,大都有控制自己的愿望,平心静气时充满战胜自己的信心,一旦情绪的怒涛翻卷,薄弱的意志大坝便被冲垮。此时很有必要在大坝冲跨之前,请人帮忙堵住。当代著名的教育家魏书生在这方面给我们做出了榜样。学生的监督和帮助使他能遇事不躁,妥善处理。这种方法不仅适用于名人,普通学生也会在这种方法的实行中受益。
然而,控制情绪,最终的根本办法是加强道德修养,培养高尚情感,养成文明的道德习惯。在这点上,教育者应给学生以科学的指导。如针对学生的“唯我独尊”、“随意伤害人”的现象,教师可利用班会向学生灌输“尊人者人尊之”的思想,让他们明白,只有尊重别人,把自己融入集体中才会快乐的道理。也可以为学生提供名人事例,或身边活生生的例子,使他们学有所依。东北抗日联军的战士们能以爱国主义的道德情感抑制流血牺牲,忍饥受冻的痛苦情绪,抗击敌寇;陈景润能以追求真理、探索真理的道德理智抑制各种生理、生活需要不能满足而产生的苦恼,勇摘数学桂冠上的明珠。这些实例说明了高级情感对消极情绪的有效抑制。
有一位高一女同学,脚上的伤口刚刚痊愈就按要求回校参加军训。不巧,训练中,一个同学迈错了步子,这女同学的脚被重重地踏了一下,这个女同学疼得叫了出来,可当她抬头看见教官期待的目光,听到耳边同学歉疚的道“对不起”时,咬了咬牙,摆摆手对教官说:“没事!”事后,这位女生说:“当时真想捧着脚大哭一场!可一想,我的同学乐意踩着我吗?我一哭,她不定多难受呢?而我不哭,队照走,她心头也会轻松些吧!”这个女同学在突出的痛苦的情绪面前实施了有效的控制,她之所以成功,是由于她平时就注意道德学习与道德修养,以致在事发时,按照习惯的思维程序去想问题,才使“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落在了实处。
像这位女同学这样处理情绪问题,她的情感世界会越来越小吗?
有一天,高二的同学正午间休息,忽然天花板上滴滴答答漏下水来,湿了书,脏了地,也滴到了同学身上……大家议论着:“这不是故意害人吗?”“不好啦,有人想把咱班变澡堂啦!”……一时间,说啥的都有。班长一肚子火——他正听同学讲题呢!冲出屋门,前去“讨伐”。上了楼,见到的是暖气试水,闸头断开,暖气里的水已奔涌四溢。于是,他二话没说,冲回班里,大叫一声:“拿起笤帚跟我来!”就又二次上楼。……在大家的努力下,那水终于扫净了,不再渗漏。而班长那一肚子的不良情绪,也因调查研究,并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后而化为乌有。回班时,班长微笑着,同学们微笑着,他们的道德情感得到了满足,他们尽力为他人排了忧解了难,他们感受到了自身的价值。他们的世界中不光有自己,还有许多别的认识或不认识的人。
然而有的中学生把闹情绪当作有个性,以耍笑他人为乐趣,其结果只能使自己的圈子越来越小,只能一天天地做茧自缚。
道德高尚的人懂得以己与他人易位的思考问题的方法,每一次这样的思考,就是一次自我的延伸,而自我的延伸使他享有了丰富的大世界,他在容纳他人中扩大了自己。在忘却小我中实现了大我,实际上他获得了生命的主宰——与他人相处的道德,也就为成功的人生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