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丰富实用的教育教学资料
<

 

商中间有0和末尾有0的除法

查询三年级数学单元的详细结果

 

四、教师小结

通过完成这一份统计图。你得到了哪些信息?进一步体会统计的作用。你想对这些同学说些什么?
     (实践作业)让学生从报纸、书籍上找到更多形式的统计图表,并找出相应的信息,可以培养学生从各种渠道收集信息的能力。
 五、巩固练习:40页2、41页3、5
                          

 

 

 

 

  第三课时平均数(1)

教学内容

 第42页例1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初步学会简单的平均数的方法。

2、  理解平均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

3、  培养应用所学知识合理、灵活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使学生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初步学会简单的平均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

     培养应用所学知识合理、灵活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创设学校“捡回一个希望”角学生参加收集矿泉水瓶情境,谈话导入。
   1、他们在干什么?其中有一个红领巾小队收集的情况是这样的(给出数据、、7个  、、5个   、、4个    、、8个、、、、、、、)。
   2、看了这些数据,你获得了那些信息?你是怎么发现的?
 二、探索新知
    1、刚才有同学发现了这四位同学平均每人收集了6个矿泉水瓶,谁能说说平均是什么意思?
    2、这四位同学收集的个数如果都一样多的话,每个人收集了6个,这个数,你能给他取个名字吗?
   3、他是怎么得到平均每人收集6个的呢?请同学们拿出学习材料,四人小组讨论一下。最后,推选一位同学介绍你们小组的学习成果。
小组汇报
     1、他们用到了估算的方法,我们一起来估算一下,(教师把一根水平线移到7块的高度),平均数会是这么多吗?(继续往下移动水平线到4块的位置)会是这么多吗?(继续把水平线慢慢往上移)体验平均数。为什么呢?
 2、通过这样的方法,使得不一样多的数量,在总数不变的情况下同样多,就得到了他们的平均数。你们能给这种方法取个名字吗?
(板书)还有其他方法吗?(以多补少)
  3、那平均数是不是就是以前学过的每份数呢?为什么?(7+5+4+8)表示什么?
总数量(板书)4又表示什么呢?总份数,那你们知道平均数可以怎么求吗?
  4、刚才同学们通过自己讨论,尝试,发现了平均数,学会了求平均数。知道这个红领巾小队平均每人收集6个。如果我们全班40名同学都去参加,一次可以收集多少个呢?你是怎么想的?这就是平均数的一个用处。我们还可以推想出全年级的收集的个数。
三、巩固
   1、  我们已经学会了求平均数的方法,你们能解决有关平均数的问题吗?老师这里有一组来自会展中心博览会的消息。出示下列信息:
 (1)美食节开幕后,第一天参观的有3万人;第二天参观的有4万人;第三天参观的有1万人。
 (2)李刚参加打靶比赛,第一次中了7环,第二次中了9环,第三次与第四次共中了16环。
   2、你能求什么问题?请大家做在练习本上。
反馈时强调:我们在求平均数时要找准总数量与总份数之间的对应关系。
   3、平均数问题在我们生活中有很广泛的应用,我从统计部门了解一组平均数。出示:
  (1)1959年南宁市女性平均寿命是52岁,1999年南宁市女性平均寿命是72岁。
  (2)1978年南宁市平均每人住房面积4平方米,1999年南宁市平均每人住房面积9平方米。你发现了什么? 是不是南宁市每个人都拥有住房面积9平方米呢?
    我们同学家里的住房面积有多大?你们能算出你们家里平均每人的住房面积吗?
我们同学家里的人均住房面积比9平方米大的有多少?
100%的同学都比9平方米大。生活是很幸福的,我们一定要珍惜这样幸福的日子,好好学习。
 四、拓展
 生活当中还有那些地方也用到平均数呢?谁举例
   1、平均数在生活中的用处确实非常广泛,我们学校的校医非常关心我们同学的身体健康,经常要了解我们同学的平均体重,平均身高等,(出示班级座位图):
如果老师想要了解三(5)班第一组6位同学的平均身高的情况,你们想一想老师还需要了解些什么?
   2、老师了解了这么些数据:(出示)你们能求出这一小组同学的平均身高吗?自己试一试。
   3、请一位同学来说一说。
    老师这里还有一组数,是第一排同学的身高,你能很快的求出平均身高吗?说说你是怎么求的?
   4、这样同一个班里,抽取了两组数据,求出的平均身高是135厘米130厘米,到底那一个更接近全班同学的平均身高呢?请认为是135厘米的同学说说理由。
 五、总结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第四课时    平均数的应用

教学内容   第43页例2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掌握平均数的意义和求平均数的方法。

2、  懂得平均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和作用。

3、  培养应用所学知识合理、灵活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使学生掌握平均数的意义和求平均数的方法。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 

来源:中国哲士网

教师学生家长 三年级数学单元资料 备课考试教学

教育资料 商中间有0和末尾有0的除法 文章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三年级数学第8—9单元检测题
    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测…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第五册教学计划
    认识周长
    三位数加、减三位数
    新村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周长单元
    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期末检测题的评…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的知识点教学目…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数学实验教…
    有余数的除法及四边形这几块知识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
    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八、九单…
    教材编写特点和教学建议
    统计知识练习题
    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教案——《位置与…
    三年级下册数学期末试卷49
    初三年级数学单元练习
    三年级下册数学期末测试卷
    数学三年级下学期 第二单元测试题
    积的符号由负因数
    3位数加3位数连续进位加
    三年级第二学期数学第一单元测试卷
    三年级下册数学期末试卷18
    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期末试卷(人教版)
    三年级第二学期数学单元测验(一)
    第一学期三年级数学期末试卷
    熟悉24时计时法
    南城区阳光第一小学三年级数学第四、…
    三年级下册数学期末综合测试二
    三年级下册数学科组工作总结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教学…
    减法的计算法则。连续退位减法
    三年级数学第五册第一单元
    三年级下册数学期末试卷50
    小数的初步认识
    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测量》的教…
    青岛版五年制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质量…
    口算乘法
    比较两种结果的可能性大小
    时间单位“秒”的认识
    数学三年级下学期 第一单元测试题
    国标本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八…
    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面积单元测试卷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第八单元试卷
    2010年秋季学期小学数学三年级单元检…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苏教版三年级下册数…
    认识长方形、正方体、圆柱、球等立体…
    三年级数学概念汇总和方法
    2010年春季学期小学数学三年级单元检…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
    复习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
    平行四边形的认识
    三年级下册数学期中试卷
    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一次质量调测答题卷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期末试卷(二)
    青岛版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材分析
    福建省长丁县实验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
    青岛版六年制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质量…
    小数加、减法混合计算的技能技巧
    笔算乘法
    表内除法的笔算、一位数除两、三位数…
    被除数的前两位再除的算理
    三年级数学(下)第六单元考试卷(A卷)
    2008学年三年级上册数学第八、九单元…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教学计划
    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试卷
    学会看日历,知道某年某月是星期几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