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放短片:你知道吗?介绍负数的来源
(设计意图:适时介绍有关负数的知识,让学生了解负数产生和发展的历史,了解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是怎样创造和使用正、负数的。学生在了解负数发展史的过程中,受到了爱国主义教育。)
五、谈话总结。本堂课你学到了什么?
【教材分析】 认识负数是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的内容,本单元教学负数,是过去小学数学里没有的内容。教材安排在六年级下安排教学负数的知识(只涉及负整数的初步认识)可能出于这样几点考虑:第一,负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还是比较多的,学生经常有机会在生活中看到负数。让他们学习一些负数的知识,有助于他们理解生活中遇到的负数的具体含义,从而拓宽数学视野。第二,适量知道一些负数的知识,扩展对整数的认识范围,能更好地理解自然数的意义。第三,小学阶段对负数知识的了解可以非常有效地为中学时期更好地学习相关数轴等知识做好铺垫。 在教材中对于本单元的教学内容分两部分编排:第一部分是结合现实情境教学负数的意义,让学生初步认识负数,初步能认、读、写负数;第二部分是负数的实际应用,引导学生应用正数和负数表示日常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数量,进一步体会负数的意义。 【教学目标】 1、知道负数的写法和读法,能用正数和负数表示一写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2、经历数学化,符号化的过程,体会负数产生的必要性。 3、感受正、负数和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并结合史料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思想教育。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了解负数的意义,初步学会用正、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是课标中要求学生掌握的,我把它作为教学的重点。 2、教学难点: 了解负数的意义以及对0的新认识。在学生的原有认知中,0表示没有,而在本节课的教学中,赋予了它新的意义,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0是分界线,这是比较难于理解的。 【教学过程】 有了对新教材的上述认识,本节课的教学过程大致分为以下几个环节: 课前:1.游戏引入。 师:石头、剪子、布玩过吗?那我们也来玩一玩。 师:请同学们用你的表情来告诉我输赢的情况。 [评析]本节课从“石头、剪子、布”的游戏入手,通过游戏让学生感受到相反的意思,为学好负数的意义做好铺垫。 新课: 一.从相反意义的量引入,感知负数产生的必要性,初步认识正负数 1、引入实例。 师:同学们,每天我们都要和数打交道,你们对学过的数熟悉吗? 生:熟悉。 师:那我现在说几件事,你能把听到的数据信息,准确的记录下来吗? 生:(异口同声):能! 师:好,请同学们准备好记录单,拿好笔。 师:(投影记录单):
足球比赛 |
转学情况 |
帐目结算 |
上半场 |
个 |
四年级 |
人 |
三月份 |
元 |
下半场 |
个 |
五年级 |
人 |
四月份 |
元 |
先听要求:独立思考,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记录。关键呀,是让别人一眼就能看明白,你所表示的意思。咱们开始! 第一件事:足球比赛,中国国家队上半场进了2个球;下半场丢了2个球。 第二件事:学校四年级共转来25名新同学,五年级转走了10名同学。 最后一件事,张阿姨做生意三月份赚了6000元,四月份亏了2000元。 (生记录,师边说事,边巡视) [评析]这部分的设计,主要是为学生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有一种切实地生活体验。通过学生的个性记录,使学生发现同一件事有许多不同的记录方法,确实是非常的不方便,从而体会负数产生的必要性。 2.深化认识正、负数。 (1)、交流学生的表格 从而引出:统一表示 (2)、出示学生用正负数表示的形式并交流这种记录方法的好处 (3)认识正负数及其符号 [评析]通过学生自己记录产生的数学实例来进行教学,学生乐于接受也易于接受。在交流的过程中,学生认识了+2、-2、+25、-10、+6000、-2000等数,从而初步了解和认识了正数与负数。 二、了解正负数的数学史、感受数学文化(课件展示)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认识和运用负数国家,早在2000千年的《九章算数中,就有正数和负数的记载。在古代人民生活中,以收入钱为正,以支出钱为负;在粮食生产中,以产量增加为正,以产量减少为负。古代的人们会区别正负数,常用红色的算筹表示正数,黑色的算筹表示负数。而西方国家认识正负数要比咱们中国晚了数百年。 [评析]介绍负数产生的历史,主要是要体现了数学的一种人文价值。把各种人文因素在教学过程中优化组合,滋润渗透,使数学教学脱去僵硬的外衣,显露出生机,洋溢着情趣,充满着智慧,使学生在浓浓的人文氛围中,潜移默化,形成一定的人文修养。 三、感知生活中的正数和负数 在接下来的时间,就到我们自己的生活中去了解负数,认识负数,好不好? 同学们,你们还在哪里见过这样的负数呀?(银行存折、扣分单、购物单……) 1.出示城市天气预报,理解用正负数来表示零上和零下的温度。 重点感受“0”的意义 北京的温度是-5℃到5℃,这两个温度的意思一样吗? 2、让学生来拨动温度计,再次感受正数、负数和0,并渗透负数的大小比较思想。 3、讨论正数、负数和0的关系 师:那同学们想一想看,所有的正数要和零比的话,有什么关系? 引导得出:正数都比0大,负数都比0小 讨论“0”的关系:“0”算正数,还是负数? [评析]温度是生活中常见、常用的,学生对于这样的数学实例有很深生活体验。借助经验与直观,丰富了学生对负数的认识。通过用负数表示低于零度的温度,有助于学生再次感知负数。同时通过温度的教学,使学生突破了难点,明确了“0”的意义。这种生活化的情境能够使学生比较有效地掌握正负数的读写法,对所学新知做更深一步的巩固。体现了新课标中所倡导的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学习负数。 四、负数的应用 师:看来大家学得都不错,那就让我们用所学的知识一起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1.填一填。 2.出示电梯按钮,问上五楼和地下二楼应按哪两个键? [评析]本部分的设计,主要是拓展应用情景,加深对负数意义的理解。 五、探究升华 1.认识海拔高度的表示方法。 师:新疆吐鲁番盆地是我国海拔最低的地区,你知道它的海拔高度是多少?(出示海拔高度图) 师:以海平面为标准,珠穆朗玛峰比海平面高,吐鲁番盆地比海平面低。 师:你能用今天学的知识表示这两个地方的海拔高度吗? 学生尝试表达。 小结:以海平面为基准,比海平面高8844米,可以记作:+8844米;比海平面低155米,可以记作:-155米。用正负数还可以区分海平面以上的高度和海平面以下的高度。 2.练一练。 [评析]用正数或负数来表示海拔高度,丰富了对负数的感性认识。一定量的练习更是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巩固了学生所学的数学知识。 五、全课小结 基于课题研究的教学设计《认识负数》 行知小学徐海明 “负数”这个概念在小学阶段由于学生是初次接触所以比较陌生,但在学生的生活中“负数”却普遍存在。《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很丰富,他们更多的关注周围的人和事,有进一步了解现实世界,解决实际问题的欲望。因此,素材要密切联系学生的现实生活,运用学生关注和感兴趣的事例作为认识的背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得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与现实世界密切联系。” 在今天的课中,我结合正在实施的县级课题《寻找生活中的数学实例,促进学生数学学习》设计了这样一课。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