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负数》教学片段与反思
“认识负数”这节课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了解负数产生的背景,理解正、负数及零的意义,掌握正负数的读法、写法。能用正负数描述现实生活中的现象,如温度、海拔高度等。通过教学,让学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本节的教学,我个人觉得成功之处有以下几点:
一、 激趣导入,提高学习兴趣
【片段一】
师:五一黄金周快到了,大家想和爸爸妈妈一起去外地旅游吗?
生:想!
师:你准备去哪儿旅游?
生:七嘴八舌议论开了。
师:下面就请大家一起和我走进天气预报,仔细观察和倾听你想去旅游的地方的气温,以便做好出门前衣物的准备。
师播放天气预报视频。
……
【反思】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数学课程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出发。这就要求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关注学生的个人知识和生活经验,要从学生出发去导入新课。通过创设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问题情境,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不仅解决了问题,而且还能抽象出数学概念。因此,我在教学本节课时,利用“黄金周旅游”的热门话题来引起学生的兴奋点。接着,每个人的目的地是有所不同的,于是就让他们关注自己目的地所在城市的气温。这样不仅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有关注了学生的个性。同时,天气预报声音响起,学生仿佛回到了家中,学生感到新鲜,随着不同城市气温的变化,负数也逐渐出现,自然而然引入到课堂,使学生初步感受了一下负数是如何记录的?为学习新课做好了准备。
二、 巧妙过渡,教学自然流畅
【片段二】
师:你所关注的城市的气温如何?是多少摄氏度?
生:(略)
师:想了解各地城市的气温我们可以看天气预报,那想知道今天教室里的气温,该怎么办?
生:温度计!(大部分学生脱口而出)
师:对!那我们现在就一起来测量一下现在教师内的温度。(实物投影)
师:简单介绍摄氏度和华氏度。
师:你能看出现在教师的气温是多少摄氏度吗?
生:21度。
师:每个小刻度是多少摄氏度?你是怎么知道的?
……
【反思】
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不仅要保证每个教学环节始终指向教学目标,而且要注重各教学环节之间有机关联,互相贯通,层递推进,以寻求课堂教学“1+1>2”的整体效果,这就要求我们不仅要精心设计每个教学环节,还要细心考虑教学环节之间的过渡,它是课堂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中间环节,且从属于教学内容。成功的过渡表现为水到渠成,自然流畅,下一环节是上一环节的逻辑延伸,上一环节是下一环节的启发性开端。
我在这节课的教学中也认真思考了各教学环节间的过渡问题,如:例1的教学是要求学生看温度计写出四个城市的温度,我考虑到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很少接触温度计,必须先要进行如何准确的看温度计的教学。于是在学生刚看完天气预报的录像之后,我就提问:要了解各城市气温,我们可以看天气预报,但要了解我们课堂里现在的温度该怎么办?学生马上想到了温度计。于是师生一起测量教室的实时气温。这样的过渡,不仅很自然的引出了温度计,还有效的进行了如何正确地看温度计的教学,为下一环节“学生写出四大城市的气温”的教学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片段三】
师:课上到这儿,你们一定有点疲倦吧。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玩个游戏,好吗?
生:好!(学生听到玩游戏又非常兴奋了)
师:好!那我们来玩“幸运52”里“根据主持人的描述猜所描述的地方”
师:它是世界第一高峰
师:它位于中国和尼泊尔交界的地方
师:它海拔8848米
生:珠穆朗玛峰(部分学生很早就跃跃欲试)
师:正确!加上一枚商标。
生:哈哈大笑
师:准备下一题。
师:它是我国陆地最低的地方
师:它是我国四大盆地之一
师:它位于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
师:它那里的水果最甜
生:吐鲁番盆地
师:正确!加上一枚商标
生:又哈哈大笑!
……
[1] [2]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