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丰富实用的教育教学资料
<

 

《负数》教学反思

查询负数的详细结果

余文森教授在“关注和尊重个体知识决定课程教学转向”一文中指出“教学必须实现知识的情境化”。学生的个体知识往往是在情境中生成和显现的,教育必须帮助学生实现知识的情境化。它提示我们:要引导学生在情境中学习知识,让学生经历知识的生成过程。教师要结合学科性质和特点,引领学生形成观察和思考问题的独特学科视角。

林晶老师这节课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1、注重情境创设的有效性,体现知识的魅力。

知识的情境化,把知识还原或置于特定的情境中,将儿童置于或引入特定的情境中,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唤起学生的求知欲,诱发学生进入教材的欲望,让学生在迫切要求的状态下进入学习。把0以外的数分为正数和负数,起源于表示两种相反意义的量。因此,对于负数的学习来说,给学生寻找一种能承载负数本质意义而又具体直观的合适的现实模型也就显得尤为重要。林晶老师在充分解读教材的基础上,以例题“用温度计表示三个城市某一天的最低气温”这一学生熟悉的现实情境为教学切入口,通过创设“小小气象员”这一富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设置认识冲突,让学生思考如何用数学方法明确地表示出“零上气温”和“零下气温”这样一组意义相反的数量。在用数学符号记录温度的过程中,学生因为需要而思考,因为思考而创造,引发学生学习新知的情感需求,体会了在数的领域中负数产生的必要性及意义,初步感受负数与正数。初步认识到正、负数的意义,拓宽了已有的知识结构,自然就会在“比较”、“对比”思想的观照下,进一步研究、探讨认识负数的意义。

2.注重对“负数” 概念的多维解构,达成对知识的深刻理解。

就负数概念而言,其经验性表现为负数可以用来记录生活中相反意义的量,没有生活经验的积累,很难在生活经验层面上使用负数;其演绎性表现为负数还是一种运算中出现的新数,有了负数,才能实现加减运算的封闭。负数概念的这两层含义,并不是孤立的,两者的统合在于深刻理解相反意义——不仅仅是词面意义上的绝对相反,如向东和向西、支出和收入等,而且是0作为分界点的相对相反,如和海平面相比的高低、和标准重量相比的多少等。理解了0不仅仅可以表示没有(或起点),还可以作为一个标准来衡量一组数量的大小。比如0摄氏度是一个确定的温度,海拨0表示海平面的平均高度。如何沟通过负数和0之间的关系,从经验性和演绎性双维角度深刻理解负数的意义?林晶老师在例题的教学中,时时、处处强化学生对于0做为正数与负数的分界点的认识,并在练习最后一题,让学生根据记录单上的正负数推算出实际跳高的高度。这样从新课的教学到练习的设置,围绕教学目标,达成学生对数学概念的深刻理解。

3、注重融入数学,彰显数学本质。

如何让数学史走进课堂?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很多教师只是把数学史做为数学文化的时尚外套,机械地链接在课堂教学中,比如在课末总结时简单呈现。林晶老师在揭示用正四和负四这两个数表示出气温中相反意义的量之后,适时利用课件,发挥媒体资源的功能,图文并茂地介绍了刘徽给出筹算中表示正负数的两种方法,介绍了法国数学家吉拉尔首次用“+”、“-”来表示正、负数,还介绍了《九章算术》中的“粮食入仓为正,出仓为负”的思想。抽象的数学概念只有放在历史背景中,和抽象活动的历史过程结合起来,才能变简练为丰富、变艰涩为生动。通过厚实的史料解决具体的问题,来阐述正、负数的意义,从而让数学史成为厘清数学本质的厚实背景。教者从数学史的视角入手,使课堂多了厚重感,亦使学生多了一份学好数学的自豪感与责任感。数学史的融入与链接,使数学课堂拥有丰满的“教育广度”这样教学,把数学史内在于课堂教学的要素中,润物无声般地进入课堂,成为数学课程的组成部分,使数学教育变得更厚重而深邃。

 《负数》这一单元是让学生在熟悉生活情景中初步认识负数,能正确的读、写正数和负数,知道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初步学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能借助数轴初步学会比较正数、0和负数之间的大小。关于本内容的教学,我是这样安排的:
    1、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认识负数,感知负数。你在生活中哪里见到过负数,大部分学生认为:天气预报的温度,还有收入与支出中往往也涉及负数等。学生在说的基础上,我让他们写一写,读一读。学生在读的过程中,我让他们体会负数与正数的意义。还要让学生知道:我们规定海平面的海拔高度为0米,如果高于海平面就用正数表示,低于海平面就用负数表示。
    2、借助数轴,让学生比较数的大小。教师先向学生介绍一下数轴,认识数轴,熟悉数轴,在此基础上,如果让学生比较两个数的大小,学生就比较容易了。教师让学生说一说数轴上的0为分界点,0的左边为正数,0的右边为负数。要比较两个数的大小,也可以在数轴上先标出来,再通过观察两个数,数轴上右面的数大于左面的数,按照这样的方法,学生比较两个数的大小正确率就比较高。

朱文文

此课之前我参加了宜昌市数学优质课竞赛的学习,听了好几位优秀老师上的关于《温度》这一课的教学过程,吸取他们的长处,加上自己对教材的理解,详备教案,并且参照教学,对于教学过程及效果反思如下:

1.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根据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价值观三个方面进行确定,转变了教学观念,结合生活实际感受负数在生活中的运用及其意义。

2.在本节课中,结合学生的切实感受理解负数的意义,通过对温度高低的感受来理解负数大小的比较,并运用温度计的特点让学生初步感受数轴这一新的知识点,理解负数、零、正数之间的关系。学生在负数比大小的时候,容易犯错,这就要充分结合温度来进行比较,从而延伸到单纯负数的比较,并让学生自己尝试去总结比较的方法。

3.坚持“变教为导”,把学生引向主动探究,启迪学生的智慧,拓展他们主动探究的思路。让学生从理解的角度灵活运用负数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通过此次课的教学,让学生接受比较抽象但又与生活息息相关的负数,要充分结合生活实际才能让学生理解负数的意义,及其在生活中的运用。负数对于学生来说挺新鲜,老师就要抓住这股新鲜劲因势利导提高教学效率。

来源:中国哲士网

教师学生家长 负数资料 备课考试教学

教育资料 《负数》教学反思 文章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