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程标准》对负数教学提出的具体目标是“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理解负数的意义,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问题”。针对教学目标,我在第一课时的教学中,从以下几方面做出了努力:
1.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了解负数的含义。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课程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负数”这一概念虽然是第一次出现且比较抽象,但学生对此并不是一无所知。在课的开始,我从小明7月份瘦掉了2千克,8月份又长胖了1千克入手,以动画的形式介绍了负数的产生过程,激发了学生学习负数的兴趣;接着再以现实生活中的温度和海拔高度作为教学起点,让学生在生活实际背景中学习和感受正负数的意义;再从寻找生活中的正负数的活动中,尽可能让学生自己列举生活中正负数应用的实例,体会学习负数的必要性,理解负数的意义,建立正数和负数的数感。
2.深入研究教材,备好书本外的知识。
在这节课上,虽然内容很简单,但是还涉及到很多课本外的知识。比如:温度计上的摄氏度和华氏度,海拔高度、海平面。我课前上网查了相关的资料,弄清楚这些概念的含义:海拔高度也称绝对高度,就是某地与海平面的高度差;海平面是海的平均高度,每个国家的海平面并不一定相等,目前我们国家海平面高度是青岛的黄海海面的平均高度。我还了解到珠穆朗玛峰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山峰,而吐鲁番盆地是世界上海拔最低的盆地。这样不仅能更好的帮助学生理解正数和负数,而且能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3.深入了解学生,在学生的疑难处做好功课。
因为有以前的教学经验,我知道在这节课上学生对于负数的书写与读法并不是本课的难点,反而是对于如何正确地读出温度计上的温度以及在温度计上准确地标出零下温度才是学生的难点。因而我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演示了在温度计上读写零上温度时是由零刻度线往上看,而读写零下温度时是从零刻度线往下看。在这个动态演示的过程中,有效地突破了学生学习的难点,教学效果比较好。
4.注重知识之间的紧密联系,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在本节课中我还把教材进行了适当的调整。数轴本来是在第二课时的“试一试”中出现的,但是我查阅了初中教学数轴的相关知识后,了解到数轴在第三学段引入时都是从温度计入手的,因而我把它提到这节课。在这节课的尾声,我把温度计横放,然后把两端无限延长,形成直线并画上箭头,在直线上等距离地标出数据,这样逐步形成数轴,给学生一个直观的感受。这就为第三学段学生学习数轴打下了基础,注重了知识之间的紧密联系。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我深切地感受到:要想上好课,课前必须深刻地钻研教材,深入地了解学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高效的课。
人们在生活中经常会遇到各种相反意义的量。比如,在记账时有余有亏;在计算粮仓存米时,有时要记进粮食,有时要记出粮食。为了方便,人们就考虑了相反意义的数来表示。于是人们引入了正负数这个概念,把余钱进粮食记为正,把亏钱、出粮食记为负。可见正负数是生产实践中产生的。
本节课的目标是初步认识负数,能认、读、写负数。学会用正数、负数描述现实生活中一些简单的具有相反意义的量;让学生经历创造符号表示相反意义量的过程,经历数学化的过程,享受创造性学习的乐趣,相机发展学生的符号感。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在现实情境中初步认识负数的意义。而难点在于理解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能对正数、负数和0的大小进行比较。
课前设计了做相反动作的游戏,目的是想与所学的负数有直接联系,能把学生带入到“相反”的意义中,为负数的学习做好铺垫。 温度计是学生认识正、负数的有效载体。课前让学生自己了解了温度计的相关知识,在课上能让学生说得都交给学生,在生生互动相互交流、相互学习。通过课堂也反映出学生是有一定的学习能力,通过交流让学生知道零上温度用正数表示,零下温度用负数表示。明确在温度计上表示温度,首先要确定0℃的位置,也就是在温度计中0刻度的重要性,使学生明确感悟到:温度中,0℃是区分零上温度和零下温度的分界点,零上温度用正数表示,零下温度则用负数表示。 让学生知道高于海平面的用正数表示,低于海平面的用负数表示。
课前也让学生收集了一些相关资料,去找一些生活中负数,学生收集素材包括股票中的负数、存折中的负数、电梯上的负数等等。了解生活中不仅有负整数,同时也有负小数、负分数。让学生解释这些信息,并加以拓展练习,适当渗透正负数的运算,让学生学到实用的数学。为下面的教学打下铺垫。
课后,细细反思本节课的不足以及需要改进之处,应该让学生成对的读读正负数,让学生在感受到负数与正数是对应的,理解负数集合与正数集合同样无限;结合数轴,让学生感受负号后的数越大,值越小,理解负数、0、正数三者间的联系。
正负数的认识教学反思
文登市文峰小学 林涛
在课例教研课堂展示的活动中,候家完小的高守江老师的《正负数的认识》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高老师的教学环节环环相扣,教师精炼的课堂语言和驾驭课堂的能力都值得我学习。
首先,让学生充分体会学习正负数的必要性
一开始上课,老师提供了一组数学信息:2路车上来10人,3路车下去8人;三年级转来25名新同学,四年级转走18名同学;赚了1000元,亏了300元。学生根据这组信息用简便的方法在统计表中记录,学生的记录方法各种各样:有用文字记录的;有箭头记录的;还有的用图形记录的。学生通过比较发现:有的记录方法太麻烦;有的方法表示的意思不清楚;有的方法只有自己明白自己的意思。这时教师因势利导:数学语言要精确简练,数学符号就是数学语言,要找到一种既简练并且大家都明白的方法。这样学生深刻体会学习正负数的必要性,学习的兴趣自然而然的比较浓厚。
其次,老师借助温度计让学生体会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学生通过读地图上的温度,发现:零上的温度用正数表示,零下的温度用负数表示,0摄氏度是零上温度和零下温度的分界线,0摄氏度水开始结冰,是冰水混合物。
教师出示温度计,让学生在温度计上指出5摄氏度,刚开始学生感到很困惑,无法完成学习任务,通过思考他们发现要找到5摄氏度,先要找到零上温度和零下温度的分界线—0摄氏度,找到了0摄氏度学生很容易在温度计上找到零上温度和零下温度。另外学生还能在温度计上比较两个负数的大小。
温度计上没有零下25摄氏度的刻度线,学生根据5摄氏度的长度,大约估计零下25摄氏度的位置,学生的估计意识比较强。
通过上面的学习,学生发现学生发现0是正数和负数的分界线,它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最后,老师在教学中体现正负数的相对性
在巩固练习的时候,老师设计的练习题规定:向东走为正,那么向西走为负,学生在小组交流答案。学生完成练习后,教师又抛出一个问题:如果规定向西走为正,向东走7米,记作( )。通过这样的练习,学生充分感受了正数和负数的相对性。
总之,高老师的课给人的感觉很真实,课堂效果也比较不错,值得我学习的地方很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