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丰富实用的教育教学资料
<

 

梦游天姥吟留别

查询现代作品分析的详细结果
崩,只听轰隆一声,神仙洞府的石门打开,青色的天空一望无际,日、月、金台、银台交互辉映,是真正的仙境。这一段写梦境的进一步展开,时徐时疾,波澜横生,使读者目不暇接,恍若身入仙境。

梦境的高潮是仙人盛会。因为仙人们是从空而降了,所以先写他们的衣裳和坐骑。\"云之君\"即楚辞中的云中君,由于来者甚多,只拿他作代表。他们都聚集到那金银台上来做什么呢?诗人只写了\"虎鼓瑟\"这样一个细节,其余一切让读者自己去想--读者一定会想到,这是一次幸福欢乐的盛会,这样美丽的环境,所有的与会者都来那里亲切地交谈,兴高采烈地举杯痛饮,像人世间的朋友们欢聚在一起。

这样\"梦游\"真是一种美的享受。

五、小结:梦(因)

梦游天姥吟留别 梦(境) 游历 (山景)

(括号中的文字让学生写) 梦(感) 幻入 (仙境)

全文紧扣梦游二字,浑然一体。

六、诗人描绘梦游图景,并非是为了追求虚空的幻想。

梦中游历,正折射出诗人现实生活中的苦闷,\"古来万事东流水\",包含了诗人对人生的几多失意与深沉感慨,浪迹山水,欣赏大自然的美景,寻仙问道,是为了心灵的抚慰。当然,这首诗的意味远非\"苦闷\"二字可以概括,诗篇最后两句\"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恍若天外飞来之笔,痛快淋漓地一吐对权贵的憎恨和蔑视,诗人豪放不羁的形象如立纸上。主题被点亮了,意境拓展示升华了。英国诗人柯尔律治说:\"诗的各个部分都是相互支撑相互解释的。\"读至此,再体会1、2两段,我们心里豁然开朗:高大雄奇的天姥山,不正体现了诗人所羡慕的人格形象吗?富丽堂皇,超脱尘世,和睦美好的仙境不正是诗人对世俗生活的超越,对美好人生的追求吗?抒情主人公最后发出的感慨和呼喊,不也正是为梦中图景心旌激荡的结果吗?我们知道了,诗人对壮丽奇伟的崇高美的向往,不是我们所追求的吗?正是因为人生征和的激情的驱动,虽然有苦闷,但洋溢着热情!诗歌也由此气势流注,奔放飘逸,形成了内在强大的精神力量。

七、完成练习 补充阅读

\"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

--《梦游天老吟留别》教学札记

唐代大诗人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一诗收入高中语文课本已有多年,现又收入人教社编写的高中语文第三册第三单元。有关教学参考书上一般都把李白所描写的梦境说成是\"景物壮丽非凡的仙境,光明一片,不见一丝阴暗\",还说神仙们\"济济一堂,呈现出一种相敬相爱、雍雍穆穆的极乐世界\",而至于\"古来万事东流水\"这种消极情绪,则是\"当时比较清高的封建士大夫所共有的思想\"。既然梦境是一片光明,神仙们\"相敬相爱,雍雍穆穆\",为什么诗人会\"魂悸以魄动\"?他\"惊起而长嗟\"难道是因为推动了美好的梦境而感到惋惜吗?如果这样理解,那么这和\"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主题又有什么内存联系呢?还有,\"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难道是游离在作品之外的一种普遍心态吗?这种消极的虚无主义的出世思想和积极的愤世嫉俗、决心抗争的精神统一在同一个诗人身上,这又该如何理解呢?

孟子曾说过要\"以意逆志\",这的确是读书的正确方法。读书人要懂得\"知人论世评文\"这个道理,作品的内涵和作者的思想是某一历史时期有客观存在,读者不能去改变这种存在,只能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和辩论的方法去考察这种存在,弄清写作的时代背景和作者当时的境遇,用自己的\"意\"去理解作者的\"志\",只有这样,才能打开一座座文学迷宫的大门。

李白是一位积极用世的诗人,具有盛唐时期知识分子的那种进取精神。年轻时虽曾有一段隐居学道的生活,但用他自己的话来说,这是\"尺蠖之屈、龙蛇之蛰\"。天宝元年,由于道士吴筠的储藏,李白被唐庇玄宗征召进宫,做了个翰林供奉的闲官,成为皇帝的高级文学侍从,便是,他那种傲岸不羁的狂放性格,实在是委不适合于做这种工作的。在那几年当中,他得罪了一些权贵佞臣,终于被玄宗\"赐金放还\",离开长安,来到山东,这是李白政治上遭受的第一次重大打击。长安古年,他亲眼见到了封建官场的黑暗和宫廷生活的糜烂,这使他原来具有的对政治理想的追求和对建功立业的渴望一下子化为泡影。他产生一种消极避世的情绪,又从心底发出坚定的誓言:\"安能摧眉拆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这是一声大彻大悟者的呼喊,这是一个从旧营垒里出来的判逆者的心声。这两种情绪,看似对立,其实是完全一致的。\"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虽然诗人好像从裕间和时间两个方面否定了人间的一切,但实际上是他对十年来宫廷生活的否定。诗人把这十年比作是一场院梦,--这不是什么\"光明一片,不见一丝黑暗\"的美梦,而是一场令人\"魂悸以魄动\"的恶梦。我们不仅可以从上述史实中找出这个答案,而且可以从作品本身中找到有力的证明。

这首诗从入梦之由写到梦醒后的感叹,共有三年大段。第一大段到\"对此欲倒东南倾\",借越人之口,描述天姥山的雄奇峻拔,这不禁使诗人心驰神往,为\"入梦\"作铺垫。第二大段到\"惟党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这一段描写了梦游天姥山的整个过程,诗人用\"赋而比也\"的表现手法,既描述了光怪陆离的梦境,又写出了他在人生旅途中的一段重要历程。这一大段又可分为三层:第一层到\"空中闻天鸡\"。诗人因越人之语而\"梦吴越\",清风为伴,明月相随,镜湖飞度,来到剡溪,又著屐登山,一路上贪图了自然风光之美,湖月如镜,绿水荡漾,清猿啼啸,海日东升,天鸡长鸣,从容不迫一形态、声音、色彩诸方面极写所见景物之美,从而表态了诗人的无限欣喜之情,我们也可以由此体会到诗人初入宫廷时的那种心情--眼前的确是一片光明!第二层到\"水淡淡兮生烟\"。这时诗人所见的景物由光明美好的世界一下子变成了昏暗的使人迷惑和恐惧的世界。\"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或已螟\",道路迷失,天色昏暗,耳边震响着\"熊咆龙吟\"般的瀑布,这可怕的声音连林木山石都为之发抖。到处烟云迷漫,什么都看不清楚。诗人正在惊疑不定的时候,梦境中出现了更为可怕的景象。第三层,到\"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一道电光,一声霹雳,山峦崩塌,石壁中开,简直是天崩地裂!这时的诗人哪里有什么\"喜悦\",他在万分恐惧之中,看到\"洞天\"中是这样一番景象:虽然日月照耀,金璧交辉,霓裳风马,神仙如麻,但是\"青冥浩荡不见底\",在这富丽堂皇、雍容华贵的背后,究竟隐藏着些什么?在这些云之君、仙之人的面前,诗人可能在想:这里有我应该有的一席之地?这进诗人心情,绝不是教参上说的\"我心中的忧愤啊全都忘却,这美妙的仙境就是我理想的境界\",而是几年来宫廷生活中遭受排挤打击而积淀下的全部忧愤一下子被唤起了。这不是什么美妙的仙境,这是现实生活在梦中的反映;这不是什么\"理想的境界\",而正是作者所憎恶鄙弃的\"世间行乐\"的生活。

诗人从这恶梦中醒来,惊起一词是承上说,告诉读者当时他自己的心境:拍拍心口--恐怕已经是浑身冷汗了。长嗟一词是启下说,使诗的内宾转入第三段。从\"世间行乐亦如此\"到\"使我不得开心颜\",都是长嗟的内容。

\"世间行乐\"是泛指,但也可以理解为指几年来的宫廷生活:满怀着美好的希望入宫,却受忌才害能的小人排挤打击,还差一点儿使龙颜大怒,虽然最后赐金放还了,给了一点面子,但实际上是被赶出宫门的。宫廷中的丑恶、卑鄙和黑暗,终于使诗人觉悟了--醒了,有了这样的觉悟,于是就鄙视了一切。为了保持自己的人格,为了维护自己心灵的纯洁,诗人决心从此骑白鹿,访名山,再也不\"摧眉折腰事权贵\"了。这首诗的最后一句点明了主题,可谓卒章见志。但是读者往往只注意了前者,而忽略了后者。于是,在理解这首诗,探求作者志的时候,就陷入了主观臆断的泥坑。

这首诗的原题是《梦游天姥山别东鲁诸公》,\"吟\"是古代诗体的一种,相当于\"歌行\"。\"梦游天姥\"是诗的内容,\"留别\"是诗的作用,原题对这个作用说得很清楚,说明这是一首赠别诗。李白的赠别诗很多,但记梦赠别的只有这一首。诗人为什么要叙述一个梦境去留别东鲁诸公呢?现在我们可以知道,这是托梦言志。诗人离开长安,来到山东,又准备南游淮泗,寄情山水,借助美好的大自然去排遣他内心的忧愤,去寻找光明与自由的生活,于是是就写下了这首诗,向东鲁诸公倾吐自己的思想感情。一个追求美好理想又不愿为权贵所屈的诗人表现出的这种\"视名利为粪土\"的反抗精神,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应该是一种积极的世界观,难能可贵的,是值得肯定的

附:导语2

同学们,我国古代有这样一位大诗人,当他郁郁不得志的时候,他悲愤地呼喊:\"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当他自认为能够实现自己的伟大抱负时,他满怀激情地唱道:\"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他一生酷爱饮酒:\"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他对生活充满了自信:\"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他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纵情山水:\"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这位诗人是谁?他就是我们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



作者邮箱: www.ydyzqingshan@126.com

上一页  [1] [2] 

来源:中国哲士网

教师学生家长 现代作品分析资料 备课考试教学

教育资料 梦游天姥吟留别 文章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南朝诗两首》(粤教版)
    语文版教案《满井游记》
    《卫风•氓》教学设计
    《童趣》教案设计
    《犟龟》教学设计
    理想
    《犟龟》教学设计
    背影(八年级下)
    《劳山道士》教学个案
    周庄水韵
    巴东三峡
    《孔雀东南飞》(粤教版)
    走进纽约
    洲际导弹自述
    爱莲说
    珍稀的动物——针鼹
    陋室铭
    口技
    黔之驴
    苏州园林
    走一步,再走一步
    第十四课:美猴王
    《我很重要》教案
    生命生命
    《论语》十则
    《面朝大海 春暖花开》教案
    《错误》教案
    人生的境界
    《晏子使楚》
    《江南的冬景》教学设计
    《别了,“不列颠尼亚”》教案
    诗词五首
    《史记》详解
    强项令
    第十六课:勇气
    第十七课:犟龟
    第十九课:基因畅想
    第十八课:小溪流的歌
    《诗经》两首(粤教版)
    第二十课:如果人类也有尾巴
    《离骚》节选(粤教版)
    “认识自我”活动六:批评与自我批评
    【文本】《如果人类也有尾巴》拓展:…
    《汉魏晋诗三首》(粤教版)
    语文版教案《游恒山记》
    紫藤萝瀑布
    地毯下的尘土
    巨人和孩子
    我爱这土地
    蟋蟀在时代广场
    乡愁
    我为少男少女歌唱
    诗词五首
    纸船
    口语交际古诗文朗诵:古诗文朗诵
    《再别康桥》说课稿
    紫藤萝瀑布
    《宽容》节选
    散文家谈散文
    小说家谈小说
    陈太丘与友期
    诗人谈诗《宁静而深沉的意境》
    小巷深处
    第九课:春
    “认识自我”活动五:“你重不重要“…
    《汉乐府两首》(粤教版)
    第十一课:竹林深处人家
    第十二课:树林和草原
    第十三课:空城计
    “寻觅节日诗情”教学设计(原创,粤…
    在山的那边
    “认识自我”活动一:从“新”认识(…
    “认识自我”活动二:了解你自己(粤…
    桥梁远景图
    第八课:“两弹”元勋邓稼先
    “认识自我”活动四:定位你自己(粤…
    第七课:我的老师
    “认识自我”活动七:评赏佳作,预约…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洲际导弹自述》说课教案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空城计
    小溪流的歌
    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
    纪昌学射
    “认识自我”活动三:“秀”出你的故…
    爱莲说
    《台阶》教案
    《菱角的喜剧》
    《门》教学设计
    《窗》教案
    外国诗三首《致大海》《篱笆那边》《…
    毛泽东词二首《沁园春•长沙》《…
    《在那颗星子下》教案
    荷塘月色
    第十五课:心声
    我很重要
    《北大是我美丽羞涩的梦》
    北大是我美丽羞涩的梦:“认识自我”…
    胡同文化
    青海湖,梦幻般的湖
    核舟记
    《北京喜获2008年奥运会主办权》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济南的冬天
    我教《孔雀东南飞》
    深层挖掘,打破局限《爱莲说》教学精…
    《生命之舟》
    《朝抵抗力最大的路径走》第三课时
    必修一第一单元作文:《讲述自己的故…
    必修一第一单元结束课第四课时:《评…
    语文版七年级上册学案《忆读书》
    语文版七年级上册第二课《我的第一次…
    山中避雨
    回忆我的母亲
    语文版上册第六单元教案《小石潭记》
    《云南的歌会》教学设计
    岳飞
    语文版《诗词五首》:茅屋为秋风所破…
    粤教版教案八年级《故宫博物院》教学…
    《行道树》教案
    《勇气》教案
    过秦论(创新设计)
    《风筝》
    人生寓言
    《纸船》教学设计
    《黔之驴》教学设计
    师生互动,创设情景,发展创新思维:…
    语文版教案《记承天寺夜游》
    诺曼底号遇难记
    骆驼寻宝记
    诗词五首(七年级下)
    强项令
    口技
    《第一千个球》教学设计
    陈太丘与友期行(七年级上册)
    《陌上桑》(七年级上册)
    《犟龟》教案(七年级上册)
    烛之武退秦师
    陈奂生上城
    《我的老师》(七年级上册)
    写作训练:编写童话或科幻故事
    新课程教案《桃花源记》
    《始业课》教案
    《心田上的百合花开》教案
    《出色的球员》教案
    《我打败了男子汉》教案
    《我的梦想》教案
    门外观球
    《白色鸟》教学设
    我为什么而活着:我为何而生
    高三作文指导:巧借红日生光辉,回品…
    《干将莫邪》教案
    巨人和孩子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第六单元诗四首中…
    我的第一次文学尝试
    《山中避雨》教案设计
    《山中避雨》教案设计
    向青春举杯·体悟人生01
    向青春举杯·体悟人生02(第二课时)
    鼎湖山听泉
    归园田居
    庄子:在我们无路可走的时候
    《古诗文朗诵赏析活动课》案例设计
    《海燕》教案
    秃鹰之死
    秃鹰之死
    《江南的冬景》教学案
    《秃鹰之死》教学实录(校级研究课)
    《如果人类也有尾巴》(七年级上册)
    教学设计
    《美猴王》教学设计(七年级上册)
    第一板块--向青春举杯05(小结)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