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丰富实用的教育教学资料
<

 

毛泽东词二首《沁园春•长沙》《采桑子•重阳》

查询现代作品分析的详细结果
朱德,陈毅率领红四军主力刚解放不久的上杭县城,在由南北上的沿途中,他对闽西山地的秋色感受甚深。到达上杭县城后,加之对上杭县城获得解放的喜悦心情,因而诗兴愈浓,于是便在上杭县城情不自禁地吟成了《采桑子•重阳》。

2.课文讲解

此词最初发表时没有标明词题和写作时间,词题《重阳》和写作时间“一九二九年十月”,都是1963年人民文学出版社集成《毛主席诗词》出版时才补上的。同时,最初这首词的上下阕次序是倒过来的,毛泽东修改时,才把它调整为现在的前后阕顺序,

“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上阕着重抒发面临一年一度的重阳节时的深沉感慨。它有数层含义。首先是感慨人生的短暂和宇宙的无限。人生,人的生命或人的一生。每个人的人生,无论是凡人的人生抑或伟人的人生,在容易衰老这点上都是一样的,每过一年任何人都,会有较明显的变化。而天呢,大自然呢,宇宙呢,其变化相对说来却是缓慢的,甚至难以在一个人有限的生命历程中明显地看出来。可不是这样吗?“岁岁重阳”,年年岁岁都有重阳节,去年有,今年有,明年有,岁岁有,而且年年岁岁都似乎相似。人是岁岁老,重阳是岁岁照旧来,这不确确实实是“人生易老天难老吗?毛泽东在此并非哀叹,亦非悲歌,而是用诗句揭示唯物辩证法,既是概括揭示“人生易老天难老”的不可违抗的客观自然法则,也是在自勉和启迪众人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高度珍惜有限的人生,以求最大限度地实现人生的价值。毛泽东早年就以改造旧中国,旧世界为己任,这是极其艰巨的事业。以易老的人生去从事这样的伟业,不争分夺秒和竭尽全力怎么行呢?因此无论处于顺境还是逆境,都应毫不气馁地以只争朝夕的精神,力求为革命伟业多做贡献,这该是毛泽东借“人生易老”的诗句抒发的深层的情怀之所在。

接着,毛泽东又着重抒发了对“战地黄花”的深切感受。“今又重阳”,今年的重阳节又来了,今日又适逢重阳节了。这里的重复咏叹,不仅给人以回环起伏的旋律感,而且细察语气,含有今与昔之重阳节已有所不同的意味。不同在何处?就在于“战地黄花分外香”。这是毛泽东的独特感受。重阳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佳节,时于每年农历九月初九日;古人认为九是阳数,两个阳数相重,故名重阳节,又称重九。在古人的观念里,九月九日,阳九同举,日月并应。最为长久,因而颇重视此节日,世代有在此日登高与赏菊的风俗,藉以愉悦情怀和增进良朋至交的友谊。毛泽东突出地歌颂今年的重阳节,他感到今年战地上的“黄花’格外芳香。黄花,即菊花;如今的菊花的品种和花色,都已多样化,但据说在我国古代,菊花的主要品种是黄的,《吕氏春秋•季秋纪》载:“季秋之月:……菊有黄华。”这里的季秋即秋季的末一个月,秋季三个月,分为孟秋、仲秋、季秋;黄华,即黄花,黄色之菊花;每年秋季末月,黄色的菊花就开了。毛泽东词里的“黄花”是指开放在战地上的金黄色的野菊花。1929年秋,红四军在闽西歼灭了土著军阀势力,解放了上杭,这当然是毛泽东提炼出“战地黄花分外香”词句的原因之一。同时,据何为的《临江楼记》说:毛泽东在1929年10月上旬,住在刚解放的上杭小山城“临江楼二楼一间明朗的前厢房内”,“据老红军回忆,那时临江楼的楼上楼下,确实种了许多菊花”,临江楼临汀江岸边,“汀江岸边盛开的菊花”,“黄灿灿如同遍地耀眼的碎金”。毛泽东提炼出“战地黄花分外香”的词句,恐怕与此菊花盛开的居住环境也有关系。当然,还不仅限于此。在秋季,在南国山地里,金黄色的野菊花是随处可见的。毛泽东不仅在坐担架由永定地区的合溪到上杭城的途中,必然对沿途山坡上竞相开放的野菊花感受颇深,而且毛泽东自上井冈山以来,对每年秋季在转战赣南闽西各地时所见到的绚丽夺目的野菊花,都会怀有深情,这多年的战地感情的积累,都可能参与他提炼“战地黄花分外香”的词句。在战争频繁的岁月度重阳,照样赏菊,而且深感生长在战地的野菊花,比闲庭盆菊清香得多,这是毛泽东当年的豪情与感受,这种豪情与感受,充分表达于他高度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从而使词的基调更加高昂了。

“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下阕进一步抒发他对整个秋天的深沉感慨。重阳的季节是秋天,因此这阕把笔触扩展到描绘整个秋天是十分自然的。它着重描绘秋色的壮美,江天的辽阔。秋,每年都是要到来的,一年一次,而且都要刮起一阵阵秋风;劲,强劲之意,毛泽东感到“秋风”带有一点强烈的意味,也就是带有“劲”的特点,因此它确实不同于春日的景致。春秋当然是有区别的,春夏秋冬,寒来暑往,一年四季都是有区别的,这也是自然法则。春光明媚,和煦宜人,桃红如锦,柳绿如丝,百花争艳,婀娜多姿,可见,春光也是美好的,毛泽东也是喜爱春光的。但是,在这首词里,毛泽东更强调的却是秋,是“秋风劲”的秋,他说这种秋“胜似春光”,这就确实与常人的性格有些不同了。“似”是多义词,可当“像”解,有近似、类似之意,词中前一个“似”即用此义;“似”还有表示“超过”之意,例如说人民生活一年强似一年,即等于说一年强于一年,两相比较,后一年超过前一年。词中后一个“似”即用此义。毛泽东既觉得秋光“不似春光”,同时又觉得秋光“胜似春光”,秋天的景致胜过春天的景致,这种观感也是既独特又辩证的。为什么“胜似春光”?因为放眼望去,“寥廓江天万里霜。”寥廓,即辽阔;江天,指江面和天空,江面是那样宽阔,天空是那样高远;霜,这里实指箱天后的秋色,万里,极言其纵横广阔。于是活出了汀江流域天高气爽,江天一色、秋光万里的景致。可以说其中既包括着“霜叶红于二月花”的意味,也包括着“万木霜天红烂漫”的意味,还包括着“万山红遍,层林尽染”,“万类霜天竞自由”的意味,这么美好的景致,比起暮春三月来,岂不果真好得多吗?岂不的确值得热爱与赞美吗?岂不别有一番滋味吗?从这种对红色根据地万里秋光的无限赞美中,可以展望到光辉的前景,可以感受到坚强的信心,可以想见到宽广的胸怀和气度,可以感染到高度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从而使词的意境更加高远、激越了。

这是一首重阳述怀词,没有伟大的情怀,难以创造出如此动人的词句。全词扣准“重阳”词题,反复咏叹“重阳”。重阳离不开赏菊的举止,因此它自然而然地写菊、赞菊;重阳的时令正值秋天,因而它继而写秋风,赞秋色,顺势将情意步步向前伸展。它起句突兀挺拔,充满唯物思辩色彩;它结句意境宏大,余韵无穷。从起句到结束,都洋溢着乐观、高昂的情调。其笔法前后阕大体相似,都是由议论而转入写景抒情,含哲理意味于直叙,议论,写景之中,寓深情于秋光的宏观概写之内,其感慨独特激越,意象瑰丽宏远,可谓情深意永,令人击节称赞

四、难点分析

此词的主题是什么?诸家理解不一。将诸家理解综合起来,大致有如下看法:有的认为是歌颂革命的人生观的,是表达革命家的人生观、世界观的。其起句“人生易老天难老”即点明了此种意图。有的认为是歌颂革命战争的,是对革命战争的颂歌。革命战争才能给当时的社会带来巨变,它饱含着对革命战争的赞美之情,“战地黄花分外香”就点明了这种主旨。有的说它是歌颂革命根据地的,“战地”实际上就是革命根据地。有的说它是兼写人生观和战争观的,只不过以写人生观为主,因为战争观实质上也可归属于人生观范畴。有的说它是表达渴望将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斗争中去的,它表达一种渴望到前方战斗的战斗豪情。有的认为它主要表达一种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是充满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的抒情曲,它通过对战地黄花的欣赏和对壮丽秋色的赞美,来表现高度的革命乐观主义情怀。当时闽西根据地的斗争环境,还相当艰苦,面对艰苦斗争的环境,抒发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具有鼓舞人心的积极意义。它是一首表达奋斗就是幸福和欢乐的歌,是一首表达“与天奋斗,其乐无穷;与地奋斗,其乐无穷;与人奋斗,其乐无穷”的歌。

究竟哪种理解对呢?应当说,上述诸种思想精神因素,在这首词中都是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的。这首词并非主题单纯的词,它带有多义性,它可让人从多角度深思。当然,其旨意也并非毫无轻重之分的。它所寄托的乐观主义情怀和精神,是它的重心所在,而它的基调则在于革命的人生观。“寥廓江天万里霜”,“战地黄花分外香”,“胜似春光”,岂不都抒发出一种乐观情怀吗?而无论乐观精神,奋斗精神,还是战斗豪情,战争观或者对革命前景的信心,信念等,同人生观都是分不开的。主题是概括全词的,有的词的主旨单纯,无需综合即可表达;有的词有多义性,则需综合方能实事求是地予以表达。对毛泽东这首词可作如此概括:它通过咏赞重阳风物,通过重阳述怀,表达了对革命根据地和革命战争的赞美之情;表现了奋斗情怀,战斗豪情和高度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表达了革命的人生观、世界观。应当说,它赋予了传统重阳佳节以全新的时代内容和革命主题,是前所未有的。

附:参考资料

1.毛主席《词六首》浅释 振甫 《北京晚报》1962年5月17日

2.战地黄花分外香——读毛主席《词六首》 佛 雏 《江海学刊》1962年9月号

3.学习毛主席诗词札记 鲁 歌 《内蒙古大学学报》(哲社)1976年第1期

4.战地黄花分外香——读《采桑子•重阳》 魏 巍《毛泽东诗词鉴赏》(臧克家主编,河北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来源:中国哲士网

教师学生家长 现代作品分析资料 备课考试教学

教育资料 毛泽东词二首《沁园春•长沙》《采桑子•重阳》 文章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汉魏晋诗三首》(粤教版)
    语文版教案《满井游记》
    《卫风•氓》教学设计
    《童趣》教案设计
    《犟龟》教学设计
    理想
    《犟龟》教学设计
    背影(八年级下)
    《劳山道士》教学个案
    梦游天姥吟留别
    周庄水韵
    《离骚》节选(粤教版)
    《别了,“不列颠尼亚”》教案
    走进纽约
    洲际导弹自述
    爱莲说
    珍稀的动物——针鼹
    陋室铭
    口技
    我为少男少女歌唱
    诗词五首
    《史记》详解
    《北大是我美丽羞涩的梦》
    走一步,再走一步
    生命生命
    《论语》十则
    《面朝大海 春暖花开》教案
    《错误》教案
    人生的境界
    《晏子使楚》
    巴东三峡
    强项令
    【文本】《如果人类也有尾巴》拓展:…
    诗词五首
    第十五课:心声
    第十六课:勇气
    第十七课:犟龟
    第十九课:基因畅想
    第十八课:小溪流的歌
    《诗经》两首(粤教版)
    第二十课:如果人类也有尾巴
    “认识自我”活动五:“你重不重要“…
    《江南的冬景》教学设计
    《汉乐府两首》(粤教版)
    语文版教案《游恒山记》
    《南朝诗两首》(粤教版)
    紫藤萝瀑布
    地毯下的尘土
    巨人和孩子
    我爱这土地
    蟋蟀在时代广场
    乡愁
    黔之驴
    苏州园林
    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
    桥梁远景图
    《再别康桥》说课稿
    紫藤萝瀑布
    《宽容》节选
    散文家谈散文
    小说家谈小说
    陈太丘与友期
    诗人谈诗《宁静而深沉的意境》
    第八课:“两弹”元勋邓稼先
    “认识自我”活动四:定位你自己(粤…
    《孔雀东南飞》(粤教版)
    第九课:春
    第十一课:竹林深处人家
    第十二课:树林和草原
    第十三课:空城计
    “寻觅节日诗情”教学设计(原创,粤…
    在山的那边
    “认识自我”活动一:从“新”认识(…
    纸船
    第七课:我的老师
    “认识自我”活动三:“秀”出你的故…
    小巷深处
    “认识自我”活动六:批评与自我批评
    “认识自我”活动七:评赏佳作,预约…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洲际导弹自述》说课教案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空城计
    小溪流的歌
    纪昌学射
    “认识自我”活动二:了解你自己(粤…
    爱莲说
    《台阶》教案
    《我很重要》教案
    《菱角的喜剧》
    《门》教学设计
    《窗》教案
    外国诗三首《致大海》《篱笆那边》《…
    《在那颗星子下》教案
    荷塘月色
    第十四课:美猴王
    我很重要
    写作训练:编写童话或科幻故事
    北大是我美丽羞涩的梦:“认识自我”…
    胡同文化
    青海湖,梦幻般的湖
    核舟记
    《北京喜获2008年奥运会主办权》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济南的冬天
    我教《孔雀东南飞》
    深层挖掘,打破局限《爱莲说》教学精…
    《生命之舟》
    《朝抵抗力最大的路径走》第三课时
    必修一第一单元作文:《讲述自己的故…
    必修一第一单元结束课第四课时:《评…
    语文版七年级上册学案《忆读书》
    语文版七年级上册第二课《我的第一次…
    山中避雨
    回忆我的母亲
    语文版上册第六单元教案《小石潭记》
    《云南的歌会》教学设计
    岳飞
    语文版《诗词五首》:茅屋为秋风所破…
    粤教版教案八年级《故宫博物院》教学…
    《行道树》教案
    《勇气》教案
    过秦论(创新设计)
    《风筝》
    人生寓言
    《纸船》教学设计
    《黔之驴》教学设计
    师生互动,创设情景,发展创新思维:…
    语文版教案《记承天寺夜游》
    诺曼底号遇难记
    骆驼寻宝记
    诗词五首(七年级下)
    强项令
    口技
    《第一千个球》教学设计
    陈太丘与友期行(七年级上册)
    《陌上桑》(七年级上册)
    《犟龟》教案(七年级上册)
    烛之武退秦师
    陈奂生上城
    《我的老师》(七年级上册)
    口语交际古诗文朗诵:古诗文朗诵
    新课程教案《桃花源记》
    《始业课》教案
    《心田上的百合花开》教案
    《出色的球员》教案
    《我打败了男子汉》教案
    《我的梦想》教案
    门外观球
    《白色鸟》教学设
    我为什么而活着:我为何而生
    高三作文指导:巧借红日生光辉,回品…
    《干将莫邪》教案
    巨人和孩子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第六单元诗四首中…
    我的第一次文学尝试
    《山中避雨》教案设计
    《山中避雨》教案设计
    向青春举杯·体悟人生01
    向青春举杯·体悟人生02(第二课时)
    鼎湖山听泉
    归园田居
    庄子:在我们无路可走的时候
    《古诗文朗诵赏析活动课》案例设计
    《海燕》教案
    秃鹰之死
    秃鹰之死
    《江南的冬景》教学案
    《秃鹰之死》教学实录(校级研究课)
    《如果人类也有尾巴》(七年级上册)
    教学设计
    《美猴王》教学设计(七年级上册)
    第一板块--向青春举杯05(小结)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