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前后色彩的对比的意图,便迎刃而解了。(齐读本段) 小结,在大家齐读时,我突然又想到一个话题,李白异常的性情、仙境的追求、丰富的想像,让我想到了在他之前另一位伟大的诗人——屈原,两人之间竟有如此的相似……思维的火焰总是难以熄灭,还是让我们在一番离奇的遐思和古朴的旋律中,与古人相知,与古人相别。 返回主页 点击遐思万千。 【注】:参考资料 《唐诗鉴赏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中学语文参考》人教版,《高中教材优秀教案》南方出版社。
游天姥吟留别(教案) 江陵二中:杜天云 [教学目标要求] 一、深入体会诗的主旨和内涵。 二、鉴赏本诗的构思和意境。 [文本解读] 李白早年就有济苍生,安社稷的抱负。唐玄宗天宝元年(742)李白的朋友道士吴筠推荐了李白,玄宗于是召他到长安,李白进京本想借此施展才能,有所作为,然而很不如意,玄宗只把他看作词臣,并不重用他,又受到权贵的排挤,天宝三年(744)李被赐金放还,第二年,他南下吴越故地,与友人作别,作诗《梦游天姥吟留别》以表心情。 [课件内容及功用说明] 图片:1.月夜 2.山形 3.仙境 4.醉醒 5.送别 文字内容:全文的分段节选,讲解的重要词句 功用说明:借助音乐、画面、引发学生的联想 [教学过程设想] 一、导入:由月、诗导入 二、解题: 由题目所包含的信息入手 三、配乐朗读: 1.示范朗读 2.学生齐读全文 四、全文思路: 五、品读全文: 1.入梦缘由 2.入山情景 3.登山情景 4.梦中仙境 5.梦醒时分 6.醒梦留别 六、遐思万千: 让学生在遐思中结束全文的教学,留下余味。
上一页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