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东版《宝玉挨打》
|
查询语文高中三年级教案的详细结果
|
李莫然
【本讲要点】
宝玉挨打是《红楼梦》上半部的一大高潮。挨打的起因,其一是贾政让宝玉会见贾雨村,宝玉无精打采,令贾政很不满意;其二宝玉和艺人蒋玉菡交往,贾政认为这是“流荡”行为;其三金钏跳井,贾环进谗,使贾政大为恼火。诸方原因齐集一起,归根结底,贾政毒打宝玉的焦点在于价值观念、人生道路的选择、正统与非正统,是两种世界观两种价值取向两种文化思潮的斗争。这样一种世界观冲突,最后演变为暴力冲突。我们通过“宝玉挨打”一事,可以看到封建卫道者怎样残害封建叛逆者,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社会的腐朽和丑恶。
宝玉挨打,集中反映了各种矛盾冲突,父子之间,嫡庶之间,母子之间,充斥着思想和权益的关系。宝玉挨打,引起大家的关切,但众人态度不一,要仔细体察人物各自的性格特点。
宝玉挨打,矛盾纷繁复杂,情节起伏跌宕,层层递进,是全书的第一高潮。我们要很好地欣赏作者精湛的艺术技巧。
【重点讲解】
一、宝玉挨打的起因
起因之一:一个夏日的午间,湘云与小丫鬟翠缕前往怡红院找袭人。在宁静的大观园里,主仆二人轻松愉快地谈论着“阴阳”二气,又捡了个文彩辉煌的金麒麟。在怡红院湘云又与袭人叙起了家常。本来这是一个十分悠然的午间,不料,贾雨村的造访破坏了这一美好氛围,引发了宝玉的一番人生观价值观的议论。在这里,宝玉和黛玉共同的志趣,宝钗、袭人、湘云完全认同现实符合主流观念的思想特点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宝玉一句“林姑娘从来说过这些混帐话不曾?若他也说过这些混帐话,我早和他生分了”,引得黛玉百感交集,感慨万端。
你不能不佩服曹雪芹化腐朽为神奇的大家手笔:一桩极为普通的会客事件,居然立刻使得小说人物的思想得到充分展现,使小说主题得以扩展深化。
两种人生观价值观的冲突立刻显现出来了。
而这不正是贾政始终为之痛心疾首的吗?
果然,正是这种“不通庶务、怕读文章”,厌恶“仕途经济”的心态,使得宝玉在见了贾雨村之后“全无一点慷慨挥洒谈吐,仍是葳葳蕤蕤”,令贾政大为不满。这是宝玉挨打的最初起因。
起因之二:30回中,宝玉与金钏儿调笑被王夫人发觉,王夫人大怒,不顾金钏儿哭求立刻把她撵了出去,金钏儿含羞忍辱投井自尽。金钏之死,是宝玉挨打的重要原因。由于金钏之死,宝玉五内摧伤,唉声叹气,“恨不得此时也身亡命殒,跟了金钏儿去”。(整个贾府中,除了金钏儿家人以外,对金钏之死抱以极大悲痛的也就只有宝玉了)这样的精神状态,就使得贾政“原本无气的,这一来倒生了三分气”。
起因之三:琪官事件。这是宝玉挨打的决定性因素。宝玉与琪官蒋玉菡在酒席上一见如故并互赠了汗巾,而且两人过从甚密似乎也从不避人,忠顺王府的长史官所说的“这一城内,十停人倒有八停人都说,他近日和衔玉的那位令郎相与甚厚”似乎也不是信口开河。因此,当琪官在王府里“突然蒸发”不见踪迹,怎能不令人怀疑宝玉与此大有干系?当贾政得知此事,深知得罪王爷的严重后果,其内心的震撼可想而知!所以,宝玉无论如何难逃此劫了。
起因之四:贾环进谗。真是祸不单行,正当宝玉岌岌可危之际,贾环为免去父亲的责打,抓住机会,变被动为主动,变辩解为进谗,乘机给宝玉“下了蛆”。这一招击中了要害,使得贾政立刻失去了理智。这一回合中,贾环取得了完全的胜利,嫡庶之争的冲突又一次展开。所以,这次宝玉挨打又是贾府内部不同利益集团间尖锐冲突的必然结果。事出于偶然,但情属于必然。
二、贾政为何如此狠毒?
“贾政一见:眼都红了,也不暇问他,……只喝命堵起嘴来,着实打死。”这生动地露出他狰狞的本来面目——毒打!
在“打”的过程中,支配着贾政的思想动机是在这里,先看这一段描写:
宝玉……起先觉得打的疼不过,还乱嚷乱哭,后来渐渐气弱声嘶,哽咽不出。众门客见打的不祥了,赶着上来,恳求夺劝。贾政那里肯听?说道:“你们问问他干的勾当,可饶不可饶!素日皆是你们这些人把他酿坏了,到这步田地,还来劝解!明日酿到他弑父弑君,你们才不劝不成?”
再看当王夫人出来劝阻时,贾政更是说得明白:“不如趁今日一发勒死了,以绝将来之患。”打的根本动机就在这里,就在于贾政的封建头脑中所深为忧虑的那个“弑父弑君”。
三、王夫人为何痛哭宝玉?
王夫人哭贾宝玉嘴里却在喊贾珠:“若有你活着,便死一百个,我也不管了!”可见王夫人的爱贾宝玉,只不过是因为她现在只有这一个儿子。因为失去这个“孽障”,就几乎等于失去了她的一切,像她这样一位正统夫人所应有的一切。在封建社会里,作为一个传宗接代的工具的女人,如果没有儿子,她就会失去存在的价值,冷淡凄凉的日子就会等待着她。所以,王夫人哭道:“……我如今已五十岁的人,只有这个孽障,必定苦苦的以他为法,我也不敢深劝。今日越发要弄死他,岂不是有意绝我呢?既要勒死他,索性先勒死我,再勒死他!我们娘儿们不如一同死了,在阴司里也得个倚靠!”很明显,贾环和赵姨娘把贾宝玉看做眼中钉,千方百计地想把它拔掉,正是为了这个利益上的争夺。
四、贾政为什么也痛惜贾珠?
一提起贾珠,连正在盛怒中的贾政“那泪更似走珠一般滚了下来”。这个贾珠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物呢?为什么一再这样地被王夫人和贾政提起并怀念不已呢?在《红楼梦》第二回里,书中人物冷子兴曾经给我们作过介绍,原来这是一个十四岁进学,不到二十岁就娶了妻生了子、在科举场中已经显露头角的青年公子,一个按照封建礼教所培养出来的人物。
贾政为这个死了多年的贾珠伤心掉泪,恨不能起死回生,而对于眼前的贾宝玉却恨不得活活地打死;从这样的鲜明对照里,更可以看到:贾政和贾宝玉之间所以发生剧烈的冲突,正是由于封建主义和反封建主义这两种思想不可调和的结果。这种不可调和的冲突,曹雪芹一笔一笔地写来,既显得那样的丝丝入扣,又显得那样的含蓄丰蕴。
五、贾母为什么一出场就平息了这场冲突?
贾母——这个封建家族的太上权威,在这里几乎是以一个令人喜悦的角色出现的。这个把贾宝玉娇惯得深怕“灯穗子招下灰来迷了眼睛”的“老祖宗”,确实是贾宝玉唯一可以利用来反抗封建管制的有效力量。贾宝玉也确实在她的维护下,使他的种种带有反封建主义的叛逆行为,得到了不小的伸展。然而,贾母的爱贾宝玉也终究只是“溺爱”而已。
贾母用来驯服贾政的那个封建主义的“孝道”,在这一场剧烈冲突中,确实发挥了不小的魔力。这个“孝道”,先使贾政“躬身陪笑”,接着又向贾母保证“从此以后,再不打他了”,最后甚至“直挺挺跪着,叩头谢罪”。这时,贾政所深为忧虑的那个“弑父弑君”,已经抛弃一旁了。贾政的行为是显得那样的前后矛盾而又滑稽可笑。
九、宝玉的形象
课文《林黛玉进贾府》(节选自第3回)中有一首《西江月》,“批宝玉极恰”,其中描绘宝玉“无故寻愁觅恨,有时似傻如狂”“潦倒不通世务,愚顽怕读文章”。课文《诉肺腑》(节选自第31、33回)中,湘云笑劝宝玉也该“谈谈讲讲些仕途经济的学问”,宝玉极为反感,视为“混帐话”。这样一个“愚顽”的宝玉,偏又“在姊妹情中极好的”(第3回),宝玉最伟大的名言是“女儿是水做的骨肉,男人是泥做的骨肉,我见了女儿便清爽,见了男子便觉浊臭逼人”(第2回)。宝玉所有的热心都倾注在女儿身上,是大观园里的情痴。周汝昌先生认为“痴”是“情”的最深度和最高境界,《西江月》中的“潦倒”是“越礼慢世”;俞平伯先生认为“不顾世人诽谤”是“特立独行,悠然于世俗之外”。这些都表现了宝玉对虚伪腐朽的封建礼法和封建世俗观念的叛逆。宝玉是一位未受封建道统礼法熏染的青春少年,有着活泼自由的思想、纯洁善良的心地、平等待人的态度、愤世嫉俗的情怀,是寄托着作者审美理想的人物。金钏儿被撵,实在是王夫人对宝玉不讲主仆之礼、喜欢与丫头们厮混的训戒;宝玉对蒋玉函的衷心倾慕,实在是出于精神气质上的相互吸引。挨打的两个直接原因,都关连着宝玉的思想性格和精神气质。
十、贾政其人
贾政自幼酷喜读书,是封建道统礼法社会中的正派人物。他望子成龙,盼望宝玉能博个金榜光耀门楣。第9回里,宝玉要上学,贾政对宝玉的仆人李贵说,“你去请学里太爷的安,就说我说的,什么《诗经》、古文,一概不用虚应故事,只先把《四书》一齐讲明背熟,是最要紧的”。可见思想何其迂腐偏狭,恪守道统。贾政是传统礼法社会的忠臣肖子,是封建社会秩序和道德的化身。他责打宝玉,目的是防范“明日酿到他弑君杀父”。
贾政与宝玉的思想、性格、精神、气质上的格格不入,从宝玉周岁试志时起,到这一回发展到了高峰。宝玉挨打,实质是两种思想观念、两种人格类型的矛盾冲突的必然之事,象征着封建秩序、封建道德与追求自由和个性解放的叛逆人格的矛盾。
十一、高潮的形成有必然性
对于荣国府的封建家长来说,贾宝玉是不可或失的命根子,是延荣续贵的唯一希望。为挽狂澜于既倒,支撑残厦于将倾,贾府的统治者在贾宝玉刚生下后就为他铺设了一条仕途经济的青云大道。早在第九回,贾政就给私塾馆的教师爷捎话:“只是先把《四书》一齐讲明背熟,是最要紧的。”但是,贾宝玉硬是唱反调,无心于仕途之间,绝意于经济之途。他大骂迷恋于仕宦的人是“禄蠹”,史湘云劝他:“该常会这些为官作宦的,谈谈讲讲些仕途经济的学问。”宝玉听了,如针刺耳,大为反感:“姑娘请别的姐妹屋里坐坐,我这里仔细肮脏了你知经济学问的人。”矛盾双方的这些言和行都发生在三十三回前,作为伏笔深深地埋藏着。一方强令其邀名取禄,一方偏不就范,双方冲突不已,矛盾的激化也就势在必然。这就为三十三回的高潮提供了充分准备。当经过大大小小的火力侦察和互相摩擦后,对立的矛盾就必然会激化到诉诸武力。这样的高潮的形成就思想意义上讲,有社会必然性;就故事发展的角度看,有情节必然性。
十二、高潮的组织层层递进
云是雨的兆,从乌云一片到墨云翻滚到电劈雷轰直到大雨滂沱,很有层次。同理,文学作品的高潮作为完整的矛盾运动中的重要阶段,具有前因后果、相互勾连的逻辑层次。金钏儿投井,雨村临门,是高潮的导因;忠顺王府索人是高潮的诱因;贾环的飞短流长、造谣中伤是高潮的直接发因,由远及近,脉络清晰,一步紧接一步,层深叠进,一环衔接一环,丝丝入扣[1] [2] 下一页
|
来源:中国哲士网
教师学生家长 语文高中三年级教案资料 备课考试教学
教育资料 广东版《宝玉挨打》 文章
|
上一篇文章: 善良 |
下一篇文章: 《包拯》教学设计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