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反映生活本质的“夸张”,才具有讽刺力量。当然,讽刺还有其他多种手法。
(十二)第一人称的运用。本文的故事叙述人、作品的主人公、作者自己,这三者,全靠第一人称融合起来,仿佛马克·吐温自己在叙述受难经过,增强了故事的可信性。
课堂教学设计Ⅱ
一、 教学目标
(同“课堂教学设计Ⅰ”)
二、 难点、重点分析
(同“课堂教学设计Ⅰ”)
三、 教学过程设计
(一) 快速精读测试
概括课文内容,依照先后次序填写下表。
莫须有的“罪名” 实际情况 “我”受诬时的心情 1 2 3 4 5 6 7 8
测试记录
快速“概括与提炼”24题用时:__________分钟
快速“概括与提炼”速度:_________题/分钟
快速“概括与提炼”正确率:_________%
快速“概括与提炼”效率:__________题/分钟
(二)激疑质疑。
1.关于“概括与提炼”。
课文描写“我”在竞选中遭到诬蔑、攻击与恐吓,究竟揭露了什么,从中可以看到美国的所谓“民主政治”是什么货色。
答:
2.关于“构架与思路”。
全文共16段,能正确表示其结构的是:
总叙 1
A. 分叙 B . 分叙 2至 14
16
结叙 结叙 15
分叙1 总叙1
1 2 3
2 3 4 5
4 5 6 7
C. 分叙 6 7 D. 分叙 8 9
8 9 10 11 12
10 11 12 13 14
13 14 15 16
分叙15 16
3.关于“训词与析句”。
(1)结合句意解释加点词语在句中的含义。
①大家都会注意到,吐温先生对于那桩交趾支那的伪证保持缄默,似有隐衷。
②像这样毁谤九泉之下的死者并以谰言玷污他们的令名的无耻手段……()
③我可以继续举出许多例子,直到读者发腻为止。()
④我准备要“答复”那一大堆无稽的指控和那些下流而恶毒的谣言。()
⑤暗自因此得意的时候,却有一股不愉快的浑浊潜流“搅浑”我那快乐心情的深处。
()
⑤这时候舆论鼎沸,叫我“答复”对我提出的那一切可怕的控诉……()
⑤民主党的权威报纸则将一桩大事渲染的讹诈案硬栽到我头上。()
(2)将下列成语按组合方式分类,并解释加点的词语的含义。
①提心吊胆②德高望重③来势汹汹④相提并论⑤声名狼藉
⑥穷形尽相⑦无精打采⑧不知所措⑨甘拜下风 ⑩偃旗息鼓
联合式:
主谓式:
动宾式:
狼藉: 倡:
穷形尽相: 偃:
措:
4.关于“鉴赏与评价”。
(1)本文由于善于运用夸张手法,语言也含蓄,使一些极平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