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丰富实用的教育教学资料
<

 

向沙漠进军

查询教学计划和设计的详细结果



教学目的

    一、学习本文围绕中心抓住事物的特征和根据事物的内容联系有条理地分类说明事物的写作方法,领会恰当使用修饰和限制词语准确地解说事物、剖析事物和事理的特色。

    二、认识改造沙漠的重大意义;理解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教学设想

    一、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本文运用证唯物主义观点从征服沙漠的角度说明人和自然的关系。其重点是文章的第二部分(第4—12自然段):怎样向沙漠进军。教学难点是两个自然段解说事理的说明:一是第4自然段中关于“阵地战”的说明;二是第5自然段关于“造防护林方法要求”的解说,教学中应帮助学生认真阅读课文,还可以采取示意的辅助手段,帮助学生理解。

    二、教学方法

    1 本文篇幅不长,脉络清楚,层次分明,各部分相互联系环环紧扣。教师可采用“点线读书法”进行教学,培养学生阅读水平,提高自学能力。

    2 教学步骤建议按照“整体——局部——整体”的程序进行,力求使精讲和导读密切结合。

    3 结合课文后面的练习题,边讲边导,剖析课文。

    三、教学时教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前预习

    1. 注意字音字义

        竺、桢、沛、榆、逞、涸、噶、馏

    2. 理解词语含义

    充沛、肆虐、城郭、绿洲、葱笼、俨然、移居、逞强施威、不毛之地

    二、导入新课

    《向沙漠进军》是我国著名科学家竺可桢写的一篇说明文。主要说明了沙漠的特征和如何征服沙漠提出了改造沙漠的办法。

    三、简介作者

    竺可桢(1890—1974),浙江绍兴人。气象、地理学家,我国现代气象事业的创始人。历任第一、二、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中国科学院副院长,中华全国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中国科学院生物学地学部主任,中国气象学会名誉理事长,中国地理学会理事长等。196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对中国近代气象学和地理学的建立和发展做出了贡献。

    四、分析课文

    1 教师范读课文一遍(要求在正音的基础上,结合课文129页“练习”一,具体划出文章的三个部分,并分别用一句话概括每部分的内容)。

    2 提问明确:本文围绕“向沙漠进军”这个中心进行说明。紧扣“进军”二字,可把全文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1—3自然段)为什么要向沙漠进军;第二部分(4—12自然段)怎样向沙漠进军;第三部分(13自然段)向沙漠进军的前景。

    3 讲读第一部分:文章一开头就明确指出“沙漠是人类最顽强的自然敌人之一”(第1自然段),道出了自然界与人类的关系。“最顽强”表明沙漠危害严重性,而又有长期难以制服的特点;“之一”从数量上说明人类最顽强的自然敌人远不止沙漠,诸如火山爆发、地震、洪水等都是。作者运用这两个词语加以限制,就把较复杂的事物和较深奥的道理说得确切明晰了。有关文字既说明了向沙漠进军的原因,又暗扣文题,读来引人入胜。为了说明沙漠是最顽强的自然敌人之一,作者用简洁的语言,提出了“进军”的艰巨性;从中可见,向“沙漠进军”是有史以来人们征服自然的伟大事业。

    接着列举了两个典型事例:“文明的摇篮”——“变成荒漠”;“天然的草原区”——“变成沙漠”,具体地说明“沙漠”对人类的危害,更进一步突出“最顽强”三个字(2—3)自然段。

    小结归纳:第一部分的大意是:说明沙漠对人类的危害。

    第二部分:先指名学生郎读第4自然段,并且要求回答问题:沙漠对人类有哪些危害?有哪两种进攻的方式?”

    教师讲析:沙漠作为人类最顽强的自然敌人,它向人类进攻的武器是风和沙。它用风沙作为武器,采用了“游击战”(风沙袭击)和“阵地战”(沙丘移动)的方式向人类进攻。

    这一段文字是作者长期从事自然科学的研究和考察工作的结果,因而能够准确地把握自然变化的规律,恰切地进行分类解说。

    提问一:对照课文,请同学们指出作者选用哪些动词来突出“沙漠特征”的?

    讨论明确:“并吞”、“侵占”、“侵入”、“袭击”、“逞强施威”、“进攻”、“肆虐”、“打死”、“拔起”、“摧毁”、“埋葬”等词语。

    提问二:作者遣词造句很有功力,请举例说明作者为了力求准确使用修饰和限制词语恰到好处。

    讨论圈出(用着重号表示):“一次大风袭击,可以把幼苗全部打死,甚至连根拔起。”“沿长城一带风沙大的地区,农民常常要补种两三次才能有点收获。”“……可是所到之处,森林全被摧毁,田园全被埋葬,城郭变成丘墟。”

    本段对人们认识沙漠的特征提供了大量的感性知识,而认识自然是征服、改造自然的必要前提。通过作者的“因势利导”使读者领悟到防止沙漠对人类的危害首先必须是挡风、阻沙,在“守”和“攻”两种方法中,这一段起到了承上启下的纽带作用。

    师生共同分析(5—7段)

    提问:人类征服沙漠主要采取哪些办法?

    讨论明确:根据沙漠的活动规律,人们用“培值防护林”“培植草皮”以“减小风的力量”和“沙粒的来源”——对付“游击战”的办法;用“植树种”以“固定沙丘”——对付“阵地战”的办法。

    “培植防护林”和“植树种草”是人们采取的抵御沙漠进攻的办法,这只是被动的“守势”,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怎样转被动“防御”为主动“进攻”呢?作者的揭示了“风沙”、“植树种”、“水源”三者之间的内在联系后,抓住事物的本质指出了征服沙漠的根本问题。征服沙漠的最主要武器是水,因为有了充足的水源,向沙漠进军才能取得彻底的胜利。这就能使读者如何改造沙漠有一个比较深刻的认识。

    五、布置作业;

    1 课后完成理解·分析一。

    2 试归纳本文的中心和写作特点。

 

第二课时

    一、检查作业:“练习”三,先由学生回答,然后教师补充修正。答案可参阅人教社《教学参考书》。

    二、继续分析第二部分(第8—12段)。在第8段里,作者根据积累的大量资料,详细地说明寻找水源、利用水源是征服沙漠的主要方向;并例举出在我国已具备这方面的条件,说明我国向沙漠进军是完全可能的。

    第9—10段主要讲沙漠是可以征服的。说明解放后在党的领导下我们有计划地改造沙漠已经取得初步成果。例如:天山南北的国营农场,“开沟挖渠,种麦种棉植树”,使原来的“不毛之地”变成了“绿洲”;包兰铁路沙坡头,治沙护路工作提前完成,通车后,火车在沙漠

[1] [2] 下一页

来源:中国哲士网

教师学生家长 教学计划和设计资料 备课考试教学

教育资料 向沙漠进军 文章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全流通寓言之“塞翁分马”
    中国石拱桥
    梅岭三章
    木兰诗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
    白杨礼赞
    读报常识
    评论
    《消息 通讯》
    统筹方法
    口技
    听潮
    “友邦惊诧”论
    五人墓碑记
    核舟记
    孙悟空三打白骨精
    《咬文嚼字》导学学案
    在大熊猫的故乡
    《咬文嚼字》导学学案
    回忆我的母亲
    改造我们的学习
    《项链》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竞选州长
    大瀑布揽胜
    威尼斯商人
    模拟光合作用
    《高二新教材——外国诗四首》——《…
    北京立交桥
    《科学技术神通广大》教学设计说明
    记一辆纺车
    畏惧错误就是毁灭进步
    古代诗词五首
    我的老师
    一面
    从三到万
    小麻雀
    荔枝蜜
    同志的信任
    分马
    同志的信任
    俭以养德
    新诗三首
    我要的是葫芦
    《我与地坛》导学学案
    陈涉世家
    捕蛇者说
    曹刿论战
    论雷峰塔的倒掉
    出师表
    《爱莲说》导读
    有的人
    马说
    老杨同志
    七根火柴
    雄伟的人民大会堂
    梦想照进现实 神通广大的网络家电
    活板
    鸿门宴
    理想的阶梯
    《启明星 亮晶晶》教学实录与评析
    《科学技术神通广大》教学设计说明

    《挖荠菜》自读提示
    回延安
    《石壕吏》等古代诗歌五首
    驿路梨花
    《一件珍贵的衬衫》精讲导读
    《送元二使安西》等古诗五首
    苏州园林
    故乡
    关于《兰亭集序》
    活板
    核舟记
    从甲骨文到口袋图书馆
    在烈日和暴雨下
    三峡
    简笔与繁笔
    胡同文化
    邹忌讽齐王纳谏
    触龙说赵太后
    劝学
    过秦论
    我与地坛
    教学内容:《分马》至《出塞》。
    石钟山记
    最新卫星技术神通广大:追踪大白鲨
    病梅馆记
    况钟的笔
    鱼儿捎来的信
    工之侨献琴
    《提醒幸福》教学参考
    语文单元活动教学案例
    回忆我的母亲
    藤野先生
    人类的语言
    我的叔叔于勒
    葫芦僧判断葫芦案
    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怀疑与学问
    米洛斯的维纳斯
    科学技术神通广大(义务教材第十册)
    《科学技术神通广大》课堂实录
    13、科学技术神通广大
    和动物有关的管理定律之分马定律
    分 马(课内外阅读练习)
    分马
    十三 分 马
    分马
    周立波分马
    分马
    一三分马
    分马
    活板
    变色龙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