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在网上搜到一个动物知识网站,于是便兴趣大增仔细地浏览起来。这里的动物知识分门别类地放置在主页上,选择一个类别进去后会看到许多图片,每张一种动物,点击图片进去后就是这种动物的相关知识了。看了几个我又打开了一张变色龙的图片,这种动物吸引我的地方首先就是它的名字里带有一个龙字,这多少就给它增加了一点神化的感觉。当然,吸引我的最主要原因是它会变色,它的皮肤可以随着周围环境的变化而改变颜色来隐蔽自己以达到捕捉猎物和保护自身的目的。看完了变色龙的介绍,我不由地对变色龙能在相应的环境中改变身体颜色而感到惊奇,同时也觉得“变色龙”这个名字不只适用于动物中的变色龙。
像变色龙这样根据环境的不同来改变自己,实乃生存之道,要想生存下去只有先溶入某个环境才可。变色龙可以变得与周围颜色相同,大多数是因藏匿于所在环境中谋生的需要,当然也存在着少数的客观因素。能够在主观上因环境而变,这就是适用环境。如果在一个环境中的时间长了,即使不适用也会在外界的影响下慢慢溶于其中。动物中的变色龙先暂且不谈,就说人这种“变色龙”的思想是最容易在环境的影响下变成另一种的。人们常说孩子会遗传父母及家人的某某特征,孩子长成什么样这不可否认有一定的关系,但最主要的还是成长环境的原因。有些东西说是遗传,倒不如说是后天学的,所谓遗传仅仅是在某些事物上的。人出生后几乎所有的东西都是从外界学来的,环境的不同关系着孩子的思想意识和对学习的热情。有的人因为环境而变坏,从一个尖子生变成小混混儿,甚至会在社会上惹事闯祸,有的则只是不爱学习但所接受的教育环境较好,所以在外面并不会造成什么太坏的影响。一个人学习不好虽然会让人对他有偏见,但学习不好并不等于其它的都不好,所以不能就这么把他整个人都给否决了,他也只是对学习不感兴趣而已。
对孩子的影响主要是社会和家庭两个方面,这是造成孩子思想正确性与否的关键,他们的思想从小就是在这些地方地熏陶下渐渐树立起来的。一些家长也是出于让孩子保持学习成绩的目的不给他们买电脑或不让上网,这就迫使想上网而家中没有电脑的孩子们到网吧上网了。网吧是个鱼龙混杂的地方,去的次数多了难免就会认识一些社会上的不良少年,这些小混混都是整日泡在网吧里的游戏高手,在玩游戏时他们也许会与孩子们配合的天衣无缝,这样就使孩子对他们产生了好感并在心理上离他们越来越近,跟着他们在社会上混,受这样环境的影响孩子就会觉得原来这样生活也很好,以至于学习成绩一路下滑并开始逃学上网直到最后成为名副其实的小混混,现在再要给孩子改掉一些恶习让他好好学习就有一定的难度了。
孩子如果单单是不爱学习了倒也没什么,家长慢慢地引导回来就是了,可有时孩子们整日在网吧泡着就会学坏并在外面闯祸,这才是让人最担心的事情。当然,学习不好并不意味着孩子就会在外惹事,有些孩子也许从来就没学习好过,但是家里的教育环境使他远离了社会上的不良氛围,即使在学习上不是一个好孩子在家里也是一个听话的孩子,学习不好只是个人差异等问题学不进去,可能等到长大点儿了,自己知道学了成绩就会上去。当然也不排除有些孩子一直到毕业都学习不好,尽管都是学习不好,可这与前面所说的长大了自己知道学的孩子就是两种学习不好的概念了。一种是小时候贪玩从而影响了学习成绩,这种孩子其实很聪明,只是不肯好好学罢了。另一种是天生不爱学,哪怕是老师天天围着用课本向里灌都没用,他就是学不进去你又能怎样,恐怕连神仙都拿他没办法。
学习不好还有另外一种原因就是家长了。也许大家都会以为做家长的哪有不希望自己孩子学习好的?这样说也对,人之常情嘛,不过有些女孩儿的家长觉得孩子的自身条件比较好就不这么想了,他们深信干得好不如嫁得好,女儿长得漂亮将来嫁个有钱的不就成了,到时一样是吃香的喝辣的,原本学习还可以的女儿在父母思想的熏陶下就越来越不爱学了。话虽如此,可做家长的也要考虑一下,既然女儿的先天条件这么好,为什么不好好培养培养让其将来才貌双全呢。试想一下,就算将来有大款看上了自己的孩子,可世上的人多了,保不准哪天遇到一个才貌双全的女孩儿他就会移情别恋,有一次就会有第二次,这样不就让所有的梦想落空了,这会儿就后悔当初要是把孩子也培养成才貌双全该多好啊,只可惜这后悔药不好吃啊。
变色龙不仅仅是动物中有,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人也是一种特有的“变色龙”,只不过变色一词对于动物变色龙的含义是外表颜色的改变,而对人却是指思想上的变化。思想是一个人行为和意识变化的关键所在,而思想怎样变化又是受教育环境影响所造成的,这一点在孩子身上尤为明显。学习不好不等于是坏孩子,学习好的也很容易被周围人带坏,孩子在成长中处于对社会的认知状态,如不好好管教和正确引导很容易走歪,做家长的不称职能怪孩子吗。说来说去,一个人长成什么样完全取决于环境,没有一个好环境,就是再好的人也难以维持其原有的本性,换句话说人其实就是环境培养出来的。
课堂教学设计Ⅰ
一、教学目标
1.学习本文通过鲜明生动的对话表现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了解契河夫小说善于以日常生活的平凡事件揭露社会本质的特点。
2.认识沙皇俄国社会的黑暗和“变色龙”这个典型人物的社会意义。
3.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二、难点、重点分析
1.本课的结构是怎样划分的?
分析:第一部分(1~5段)写警官奥楚蔑洛夫遇到了一场乱子——狗咬伤人这一案子的发生。(开端)
第二部分(6~27段)是全文的重要部分。作者以极其辛辣的讽刺手法对奥楚蔑洛夫处理案子时的声色变化作了鲜明的对比,揭露了他的媚上欺下,看风使舵的丑态。(发展和高潮)
又可分六个层次:
第一层(6~8段)不知是谁家的狗。做出第一次判定:弄死狗,罚狗的主人。
第二层(9~13段)有人说:“是将军家的狗”;做出第二次判定:狗是无辜的,“原告”讹诈。
第三层(14~17段)有人说“这不是将军家的狗”;做出第三次判定:狗是“下贱胚子”“原告”受了害,要教训狗的主人。
第四层(18~20段)有人说“是将军家的狗”;做出第四次判定:狗是娇贵的动物,要以自己的名义派人把狗送到将军家去。“原告”受斥责。
第五层(21~23段)将军家的厨师说:“我们那儿从来没有这样的狗”;做出第五次判定:“这是条野狗”,“弄死算了”。
第六层(24~27段)将军家的厨师说“这是将军哥哥的狗”;做出第六次判定:小狗“怪伶俐的”,“好一条小狗”。
第三部分(28~29段)写奥楚蔑洛夫审理案子结束,小狗被带走,赫留金受到讪笑和恐吓。(结局)
2.综合时代背景及主人公的性格特征,分析本文反映了怎样的社会意义?
分析:像奥楚蔑洛夫这样的媚上欺下看风使舵的走狗、奴才,可以说是当时沙皇腐败统治的产物。作者以极端憎恶的感情,用尖锐辛辣的笔触揭露了这些走狗、奴才的丑态和肮脏的灵魂,用以揭示沙皇统治的腐败黑暗。这是作者塑造“变色龙”——奥楚蔑洛夫这样一个典型所具有的社会意义。
3.讨论“军大衣”这一细节描写在作品中的作用。
分析:“新的军大衣”是沙皇警犬的特殊标志,也是他装腔作势、用以吓人的工具。
“脱”、“穿”军大衣的细节,既表明了奥楚蔑洛夫借此为自己的变色争取时间,进而为再次变色作准备,又揭示了他看风使舵的狡猾的内心。
4.作者怎样用对话生动地表现了人物的性格特征?
(1)对老百姓的话,表现了奥楚蔑洛夫大耍威风、欺下凌弱的性格特点。如:
“我绝不轻易放过……”“我要好好教训他一顿”“我要拿点颜色出来”“混蛋”“猪崽子”
(2)对上司说的话,表现他奴颜媚骨、趋炎附势的性格特点。如:
“这是他老人家的……”“就说这狗是我找着,派人送上的”“娇贵”“伶俐”
三、教学过程设计
(一)作者简介和解题。
安东·巴夫洛维奇·契河夫(1860~1904)是19世纪末俄国著名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写过七百多篇小说,还写了很多剧本。他的作品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契诃夫的祖先原是农奴,父亲曾开过一个小食品杂货店,最后小店破产。契诃夫的少年时代饱尝了人生的忧患和穷苦的滋味。他对当时黑暗的社会现实,有深切的感受和认识,他的作品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变色龙》是他早期创作的一篇讽刺小说。
解题:指导学生看注①。变色龙是一种什么东西?(学生回答)小说的题目《变色龙》是不是写蜥蝎呢?不是,而是用变色龙来比喻小说中的主要人物,他是谁?奥楚蔑洛夫。作者把小说主人公奥楚蔑洛夫比作变色龙,并用它作题目,我们学习了课文以后就会明白,这是有深刻意义的。
(二)检查预习。
(挂小黑板,给加点的字注音;解
[1] [2] [3] [4]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