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中国经济呈高位加速之势,二季度和上半年GDP分别增长11.3%和10.9%,系近10年来之最,消费物价连续4个月走高,6月份上涨1.5%,均与年初预期的走势相左。问题表现为当前货币供应和贷款投放偏多,投资规模和贸易顺差过大,根源在于长期实施外向型经济优惠鼓励政策和主要服务业市场化改革滞后。 无论是内外经济失衡,还是投资增长过快,货币和贷款投放过多,抑或是住房供给结构不合理和房价上涨过快,其制度根源在于政府间无序竞争的加剧。因为,在这些问题的背后,我们都可以看到政府那只闲不住的手在活动。土地是政府批的,贷款是政府担保的,如很多高校的贷款,引资中优惠政策的恶性竞争也是政府实施的,主要服务业也是政府垄断的。对于这些问题,宏观政策是无效的,政府管制也解决不了问题。这是政府制度安排和工作方针中的问题,即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情况下如何界定和限制政府和官员权力的问题,如何规范和约束政府和官员行为的问题,如何选拔和任用政府官员的问题,如何对政府和官员进行监督和考核的问题。不去解决这些问题,而是大谈宏观调控,不会起到根本的效果。 由这里引申出一个基本的理论问题。即什么是宏观调控,什么是政府管制,什么是战略决策?是不是所有的政府行为都是宏观调控?或者说,在目前的政府决策中,哪些是宏观调控,哪些不是宏观调控?从现行的政策实践来看,很多官员搞不清楚,有些经济学家也有意无意地将其混在一起。于是,政府的一切经济政策决策都成了宏观决策和宏观调控,宏观调控成了最时髦和使用频率最高的字眼,正如民谚所言:宏观调控是个筐,什么都往里面装。因此,在理论上做一点区分也许是有益处的。 其一是,在经济学中,宏观经济分析和宏观调节主要是针对经济的短期运行,解决经济的周期波动问题,主要手段是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包括汇率政策,有时还使用收入政策,在中国的现实情况下,还要辅之以行政措施。但是,宏观调控决不直接解决水资源、土地资源和能源资源在国家层次上的配置问题,也不直接解决西电东送、西气东输、北煤南运、南水北调之类的问题,这些都是重大的战略决策问题,不是短期宏观政策能够应对得了的。 其二是,尽管宏观调节和政府管制都是由政府及有关部门实施和操作的,但两者的具体目的和手段并不一样。宏观调控主要是运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等宏观政策手段,间接影响微观主体的行为选择,以熨平经济波动,保证经济稳定增长,而政府管制主要是运用行政权力,直接限制微观主体的市场行为,如市场准入,数量管制和价格管制,自然垄断和共有资源的管理等。就目前的政策决策和政策操作而论,征收房屋交易营业税和提高开发商自有资本比率是宏观政策,而提高首付比例和两个70%的规定,并不是宏观政策,而是政府管制措施。至于西电东送、西气东输、南水北调等,由于具有自然垄断性质,也有政府管制的问题,你不可能在同一条线路上架设两条高压输电线和埋设两条输气管道,南水北调东、中、西三线有无竞争性需要研究,如果无竞争性,就有自然垄断的问题。更何况,这些事情可能是私人企业不愿做、也做不到的,政府也就责无旁贷。将由政府管制的事情归入宏观调控是不恰当的。 其三是,把宏观调控和政府管制与市场经济对立起来是不对的,正是由于我们正在走向市场经济,才需要宏观调控和政府管制,才有可能进行宏观调控和政府管制。计划经济下无所谓微观独立决策,就没有必要区分什么宏观和微观的问题,也就无所谓宏观调控和政府管制,因为一切都是政府管理和控制的,进一步的区分不过是画蛇添足而已。市场经济之所以需要宏观调控和政府管制,是因为市场会失灵和失败,宏观调控和政府管制只是为了校正市场失败,使之更有效地运行,而不是为了抑制和取代市场。否则,不仅市场会失败,政府也会失败,用一个失败去对付另一个失败,不一定能取得胜利,也许失败会更大。这是值得高度警惕和关注的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