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丰富实用的教育教学资料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哲士网 >> 教育教学 >> 历史 >> 高中三年级 >> 历史高中三年级复习试卷 >> 正文

 

[图文]中国古代史秦汉测试卷

查询历高三上复习的详细结果

中国古代史秦汉测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秦朝统一促进了社会生产的发展,其主要原因是

A.扩大了领土疆域 B.创造了安定环境

C.推广了生产技术 D.促进了各地交流

2.秦始皇曰:“天下共苦战斗不息,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秦始皇为解决上述问题,“求其宁息”的措施是

A.焚书坑儒 B.推行郡县制 C.修筑长城 D.统一文字

3.秦朝郡县制适应封建集权政治的需要,最主要在于

A.郡县官吏必须对上一级负责

B.郡县是地方行政治理机构

C.郡县官吏与皇帝是臣与君的关系

D.郡县完全由中心和皇帝控制,官吏不能世袭

4.秦朝设立的南海郡,其郡治在今天的

A.广西桂林 B.海南海口 C.广东广州 D.广西南宁

5.秦始皇通令全国使用的字体是

A.隶书 B.楷书 C.甲骨文 D.小篆

我国古代有一位作家这样评论秦的灭亡:“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据此回答6-8题:

6.这句话出自( ),该作者是__朝的__,请选择

A.《史记》西汉 司马迁 B.《过秦论》西汉 贾谊

C.《后汉书》西汉 班超 D.《阿房宫赋》唐 杜牧

7.从经济学角度看,秦灭亡的原因是

A.秦统治残暴 B.农民起义结果

C.秦苛捐杂税沉重 D.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规律

8.从哲学角度徒,秦灭亡体现的哲理是

A.先有内因,后有外因 B.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

C.内因是事物变化的根据 D.外因是事物变化的条件

西汉初年统治者推行休养生息政策,据此回答9—11题:

9.西汉初年,统治阶级调整统治政策的目的不包括

A.为农业生产提供安定的社会环境 B.控制田租剥削,提高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C.打击大地主,限制土地兼并 D.解放奴婢,增加农业生产所需的劳动力

10.该政策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

A.增加农业劳动力 B.减免农民赋役

C.开垦荒凉土地 D.增加政府收入

11.该政策的实质是

A.封建国家暂停对农民的剥削 B.通过减轻刑罚,安定民心

C.侧重于减轻农民的徭役负担 D.将封建剥削降到农民可以接受的程度

12.“汉兴之初,国内新走,同姓寡少,惩诫亡秦孤立之败,于是割裂疆土,立二等之爵”上述政策实质上是否定了秦朝

A. 君主专制制度 B.中心集权制度 C. 郡县制度 D. 民族政策

13.汉景帝时,晁错“削藩”的建议主要是

A.削夺王国的封地 B.削夺官吏任免权

C.削夺王侯的爵位 D.分散王国的领地

14.汉武帝时为解除王国对中心的威胁,采取的措施有

①平定七国之乱 ②把王国官吏的任免权收归中心

③颁布“推恩令” ④削除去大批王侯爵位

A. 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 D.①②③④

15.刘邦实行的治国措施与政策中,动机与效果明显示矛盾的是

A.休养生息政策 B.沿用秦朝的郡县制

C.分封同姓子弟作王 D.对匈奴的"和亲"政策

16.董促舒提出“大一统”思想的理论基础

A.“天人感应 B.“德治”

C.“君为臣纲” D.“秦无道而汉代之”

17.在争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与“大一统”二者关系时,下面四人的结论,比较正确的是

A.政治上的统一确保思想上的统一

B.董仲舒的学说适应专制统治的需要

C.汉武帝的政策使儒家思想逐步成为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

D.思想上的统一为政治上的统一服务

18. 汉武帝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使秦始皇创立的封建中由集权制得以巩固,这体现了

A.经济基础的决定作用 B.上层建筑的反作用

B.政治决定经济 D.经济决定政治
19.西周的分封制与汉初的王国制的相似点是

①都是中心集权制 ②都是封建君主专制的产物 ③都随社会经济基础的变革而瓦解 ④都是为了巩固自身统治而实行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③④ D.④

19.西汉初年和东汉初年,政府都下达过释奴奴婢为平民的沼令,对这种历史现象解释不正确的是

A.说明两汉时期已经进入封建社会 B.保证封建国家的赋税和财政收入

C.反映了地主阶级和奴隶主阶级的斗争 D.要增加政府控制的劳动人口

20.光武中兴的措施中,反映了时代特点的一项是

A.释放奴婢 B.减轻赋税 C.整顿吏治 D.提倡节俭

21.. 史称"光武中兴"是因为汉光武帝

A.恢复了汉朝政权和社会的安定与发展

B.调整统治政策减轻了对人民的剥削

C.下达了释放和禁止残害奴婢的法令

D.提倡节约和惩办了贪官污吏

22.下列关于东汉初期豪强地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支持东汉政权建立 B.受到东汉政权保护

C.享有政治经济特权 D.威胁东汉封建统治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多民族国家。公元前221年,秦王赢政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据此回答下列41—43题:

23.秦朝建立后曾从内地向黄河河套地区大量移民,其主要目的是

A.发展该地区生产 B.增加该地区人口

C.加强对匈奴的防御 D.预备出击征服匈奴

24.下列各项是说明秦朝是一个“多民族国家”的理由,其中哪一项最为准确

A.当时秦朝疆域内的主要居民都是春秋战国时的许多民族融合而来的

B.当时活动在秦朝疆域以外的匈奴、月氏等后来都融入了汉族之中

C.当时在秦朝的疆域内就生活着闽越、南越等许多少数民族

D.现在我国民族众多的状况是从秦朝开始才发展起来的

25.下列各项,是对一些时期多民族国家发展特点的叙述,其中不正确的是

A.春秋战国时期中原各族逐渐融为一体,被称为汉族 B.南北朝时期进入黄河流域的少数民族出现汉化高潮 C.隋唐时期边疆各族与汉族的经济文化交流十分密切 D.宋元时期民族融合进一步发展,汉族中融入更多民族

26.要了解北匈奴、南匈奴与中原政权的和战关系,可供查阅的史籍有

①《史记》 ②《后汉书》 ③《汉书》 ④《资治通鉴》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7.班超出使西域与张骞出使西域所起作用的不同这处是

A.促进了西域同内地经济文化交流

B.有利于中国同西亚、欧洲的沟通和往来

C.有利于我国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

D.直接帮助西域人民摆脱匈奴控制、压迫

28.下列地点,不在丝绸之路上的是

A.玉门关 B.函谷关 C.阳关 D.葱岭


29.下图人物中,谁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数学家

30.下列史实,在《史记》和《汉书》中都会有记载的是

A.平定七国之乱 B.班超出使西域

C.设西域都护 D.城濮之战


中国古代史 测试卷

班级 姓名 座号 评分

一、单项选择题答案表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题号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二.材料解析题

3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75年在湖北云梦县睡地虎出土的竹筒,第一次提供了自秦孝公至秦始皇时期陆续修成的秦律的部分内容。…律文中对农田水利、山林保护、牛马饲养、国家粮食的贮存发放、货币流通、市场治理、工程兴建、徭役征发、刑徒监管、官吏任免、军爵赏赐等各方面,都有许多严格具体的规定。…秦律规定“盗徙封,赎耐”,即私自移动田界,要判处耐罪,可赎。严禁对私有土地的侵犯。…“盗”采别人桑叶不满一钱者,也要判处30天劳役。律文中所见到的刑名讲有斩首、磔(断裂肢体)、弃市、斩左趾、鋈(钛、足)、黥、劓(割鼻)、城旦舂(男子输边筑城,女子舂米,均为四年以上徒刑)等。

___摘自 詹子庆主编《中国古代史》上册

材料二 在《田律》、《徭律》《仓律》、《工律》、《工人程》、《金布律》、《关市律》等律中,对劳动人民缴纳田税、赋税、服徭役以及手工业生产和商业贸易活动都有明确规定和限制,违反者处以严厉的刑罚,…秦法对“宦大夫”等地主阶级、“隶臣妾”等被压迫阶级的身份、地位以及户籍等都有明确的规定,不得任意变更。

___摘自 林剑鸣《秦史稿》

材料三 秦始皇统一六国以后,以秦律为基础,参照六国律,制定了全境通行法律。秦律经过汉朝的损益,成为唐以前历代法律的蓝本。

___摘自《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历史·秦汉史》

材料四 至于秦始皇兼吞战国,遂毁先王之法,灭礼谊之官,专任刑罚,躬操文墨,昼断狱,夜理书,自程决事,日县石之一;而奸邪并生,赭衣(指刑徒)塞路,囹圄成市,天下愁怨,溃而叛之。

___摘自《汉书·刑法志》

回答:

①根据上述材料,归纳秦律在社会政治、经济生活中具体职能。

②根据上述材料,指出秦律的特点。

③评价秦律的实质及在历史上的作用。

三.问答题

32.汉武帝曾对其大臣说:“汉家庶事创,加四夷侵陵中国,朕不变更制度,后世无法;不出师征伐,天下不安;为此者不得不劳民。若后世又如朕所为,是袭亡秦之迹也。”结合史实分析评价汉武帝这一言论。


33.吴师道《昭君出塞图》中题曰:“平城围后几和亲,不断边烽与战尘,一出宁胡终汉世,论功端合胜前人。”王峻《题明妃出塞图》云:“塞上香风暗度时,琵琶声急马蹄迟,美人一曲安天下,愧煞貔貅百万师。”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西汉初对匈奴采取什么政策?其历史原因和现实原因是什么?汉初实行这一政策有何积极意义?请你对上面两首诗的观点作一简要评述。


34.“丝绸之路”(The silk road)是怎样开辟的?简要说明它在中外经济文化发展史上的历史地位。


中国古代史 测试卷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5、BBDCD; 6-10、DDCCA; 11-15、DCACC;

16-20、ADBDCCC; 20-25、ADCCA; 26-30、ADBBA

二.材料解析题

31.①秦律的职能:维护封建土地所有制:保护私有财产;保证地主对农民的经济剥削:重农抑商;规范社会经济活动;维护封建等级制度和封建秩序。

②法律比较周密,涉及内容广泛;体现法家思想,严刑酷法,轻罪重刑。

③实质:是秦国、秦朝封建中心集权政治制度的组成部分,体现新兴地主阶级的意志。

作用:从法律上维护新兴的封建生产关系,保护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具有历史进步性:为中国封建社会前期法律制度的完备奠定了基础。秦律过于严苛,又会破坏社会生产力,激化农民阶级与地主阶级的矛盾,成为秦朝灭亡的原因之一。

32.汉武帝对自己政绩的评价是符合实际的。

汉武帝即位时,王国问题还没有根本解决,中心集权制还有待巩固。汉武帝“变更制度”,通过“推恩令”削弱了王国的力量,进而剥夺大批王侯爵位,最终巩固了中心集权制度,这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汉武帝统治时期,虽然国力强大,但匈妈仍然经常侵扰西汉,使西汉北部边郡的人民生活不得安宁,汉武帝征发大量兵力彻底击败了匈奴,使北部边郡得到安定,有利于生产发展。汉武帝对自己问题的熟悉是正确的。

汉武帝连续大规模的对外战争,耗费了大量的民力物力,这对社会的安定,统治的巩固是不利的。他的继续者再继续他的做法就是“袭亡秦之迹”了。

33.①汉初采取和亲政策。②历史原因;战国时期,匈奴扩大,经常出兵南下掠夺,秦时北伐,修长城,暂时缓和了汉政权与匈奴的矛盾;现实原因:汉初,国力困乏,对匈奴战争处于劣势。③积极意义:a、和亲政策在当时是进步的,加强了汉匈两族友谊和交流。b、王昭君从国家利益和民族利益出发,不惜牺牲个人的幸福,换取北部边疆和平和安宁。c、出塞和亲,使边疆烽烟熄灭,解除了广大人民的征战之苦。④评述:两诗颂扬了王昭君在加强汉匈两族友谊、团结方面所作出的巨大贡献。这一点应当充分肯定。但两诗的作者把汉族和匈奴族和好的决定因素看成是“昭君出塞”一事则是错误的。汉、匈两族由战争转向友好相处的根本原因是两族人民皆饱受战争之苦,渴望和平安定,和平相处符合两族人民的根本利益。

34.开辟:西汉以前,中国的丝绸等经西北各民族,少量地辗转贩运至中亚,而中亚、安息、大秦之间也有商旅往来。张骞通西域,汉武帝反击匈奴战争的胜利,使西域的交通畅通,天山南北与内地联成一体。张骞出使西域以后,汉朝的使者、商人接踵西行,这条沟通中西交通的陆上要道“丝绸之路”开通。西汉自武帝以后,在西域屯田、驻军,设置西域都护,东汉班超经营西域,保证了丝绸之路的畅通。

历史地位:丝绸之路的开通在世界古代史上具有划时代的历史意义。丝绸之路东起中国,中经中亚、西亚,西达大秦(古罗马),将欧亚几个文明中心联结沟通。随着丝绸之路的开辟,中国辉煌灿烂的文化开始影响世界,世界优秀的文明成就也逐渐融人中国固有的文化。从此,大量的丝帛锦绣沿着丝绸之路不断西运,西域各国的珍奇异物也陆续输人中国。中国的铁器、丝绸和养蚕缫丝技术,以及铸铁术、井渠法、造纸术先后西传。两汉之际,佛教等也通过丝绸之路传人中国。通过丝绸之路,中国与中亚、西亚、南亚诸国进行了频繁的经济、文化交流。丝绸之路的闻名是由于通商,非凡是丝绸贸易,但它的更大贡献却是沟通东西方文化交流,不仅沟通了东西方文明,而且促成了几个文明中心的文化相互渗透。它是欧洲人开辟新航路以前一条重要的联系东西方的大通道。

来源:中国哲士网

教师学生家长 历高三上复习资料 备课考试教学

教育资料 [图文]中国古代史秦汉测试卷 文章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高三历史统一模拟考试卷
    中国近代史(上册)练习(二)A卷
    中国近代思想领域的撞击
    中国古代史综合练习
    中国古代史明清单元测试卷
    上海单科历史试卷
    三月历史月考
    《中国近代现代史》(上册)测试题
    《中国近代现代史》下册综合测试
    《中国古代史》期末综合测试题2
    两次世界大战对国际关系中心的影响
    上学期同步测控优化训练高三历史 辽、…
    上学期同步测控优化训练高三历史 明清…
    上学期同步测控优化训练高三历史 夏、…
    上学期同步测控优化训练高三历史 两汉…
    中国近代现代史下册综合练习
    高三历史复习浅谈
    绍兴县高三历史复习综述
    高三哲学总复习历史唯物主义部分
    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测试
    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测试(二)
    高三历史月考试题(试验)
    高三历史全国统一标准测试
    中国近代现代史练习(二)
    上学期同步测控优化训练高三历史 北宋…
    中国近代历史下册(二)
    中国近代历史下册
    第一学期高三历史三校联考试卷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复习
    [历史]高三历史复习浅谈
    中国古代民族关系和对外关系练习题
    中国古代经济部分复习导读
    中国古代史 第一节原始社会至南北朝时…
    高三历史月考试题(统编)
    高三年级历史第一次统测
    高三历史高考第一轮复习月考
    上学期同步测控优化训练高三历史 隋唐…
    第一学期高三年级教学质量检测
    上学期三星高中第二协作片高三联考历…
    高三第三次模拟检测试题历史试卷
    第一学期11月高三历史期中考试试卷
    凤凰华鑫高中高三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高三年级第三次阶段考试历史试卷
    高三11月份月考历史试卷(世界史部分)
    高三历史第二次月考试卷
    中国近代现代史综合测试
    高三历史总复习的有效性策略
    高三历史水平检测题(必修1)
    高考经验:高三文科生复习方法指导
    高三历史总复习练习题
    高考应考指导:高三历史第二阶段复习
    高三历史复习浅谈
    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测试
    以考试说明为指导高三历史如何复习与…
    浅谈高三历史新课程教学与复习
    第一学期期初历史调研试卷
    高三历史复习辅导体会漫谈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中国古代史综合测试
    中国古代史第一节原始社会至南北朝时…
    高中毕业班历史第一次质量检测
    高考复习指导:历史二轮复习策略与重…
    “一战”后的东西方世界
    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和半殖民地…
    中国古代史隋唐时期考试卷
    尤溪四中高三下学期历史试卷
    中国近代现代史选择题优化练习
    尤溪四中 高三下学期历史试卷
    高三下学期历史试卷
    世界近代现代史上册综合测试
    世界近代史部分整卷训练
    世界近代史练习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测试题
    中国古代史(1-3章)八十题
    第二次月考历史卷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测试
    中国古代史先秦考试卷
    世界两极格局的形成
    中学历史教材改革刍议
    中国古代史三国两晋南北朝考试卷
    中国古代史一单元检测
    中国共产党在探索中前进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练习
    新课程高考历史考试大纲(国家定稿)
    中国古代史历史选择题精选100题(附答…
    历史试题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测试
    上学期高三历史综合测试卷二
    第一学期调研高三历史试题
    高三历史阶段性考试卷
    高三历史第一次月考试卷
    高三历史水平检测题(必修1)
    世界历史上几次瓜分的概况与启示
    拓宽·挖深·提高谈高三历史复习教学…
    中国古代史第六单元测试题
    高考中古史强化练习2秦汉单元(B)
    历史高考讲座
    《世界近代现代史》(上册)测试题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打响新的辽沈…
    20世纪现代化发展道路上的改革与调整
    高三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高中毕业班摸底测试历史试卷
    上学期高三年级质量检测历史试卷
    高三年级历史第一次月考试题
    高三年级历史第一次月考试卷
    高三年级历史第一学期二调考试
    高三年级历史第一次月考测试题
    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测试
    高三大综合月考试题(统编)
    高中毕业班复习教学质量检测
    高三级历史第一学期阶段考试
    高三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
    高三摸底考试历史试题
    高三年级历史第二次月考
    高考热点(周年)问题复习提要
    高三中国古代史第一次月考试题
    高三大综合月考试题(试验)
    高三历史迎市调研模拟考试三
    高三历史必修1水平检测卷
    高三历史第一次调研测试卷
    上学期同步测控优化训练高三历史 春秋…
    张曙光:究竟什么是宏观调控?
    《中国古代史》期末综合测试题
    高三历史第三次月考试题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