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史第六单元测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25小题,共50分)
明清时期是我国专制主义中心集权的高度加强时期,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5题:
1、下列对明太祖强化君主专制措施的概括,不恰当的是:
A、以集中军权的原则设置军事治理机构;
B、按分散地方权力的办法改革行省制度;
C、设置不受政府司法部门管辖的特务机构;
D、制定、颁布维护君主专制的法律;
2、八股取士最主要的弊端是:
A、限定考试命题的范围; B、严格规定答卷的文体;
C、答卷不许发挥个人见解; D、考试科目单一;
3、清朝大兴文字狱的首要目的在于:
A、树立清朝统治的权威; B、压制汉人的民族反抗意识;
C、巩固理学的官方哲学地位; D、防范民主思想的发展;
4、清朝君主专制权力的强化,基本上完成于:
A、顺治皇帝时; B、康熙皇帝时;
C、雍正皇帝时; D、乾隆皇帝时;
5、明初加强专制统治的措施中,与后来宦官专权有直接关系的是:
A、废除丞相制度; B、设立厂卫特务机构;
C、八股取士; D、地方设立三司;
明清的封建经济达到我国封建社会的高峰时期,结合所学知识,回答6——10题:
6、明清时期社会经济继续发展的主要原因在于:
A、农业生产力进步的促进; B、封建生产关系调整的影响;
C、商品经济繁荣的拉动; D、对外贸易扩大的刺激;
7、清朝的“地丁银”就是:
A、取消人头税,只对土地税征收白银; B、对田赋和丁税分别征收白银;
C、地丁合一,按土地统一征收白银; D、按人丁和土地的统一征收白银;
8、明清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处于“萌芽”状态,是指它:①始终未能出现劳动力的商品货币化 ②力量远不足分解封建生产方式 ③总体上没有进入工场手工业阶段 ④长期不能改变其自然经济的性质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 D、②③④
9、导致下表中清代人均占有土地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年号 |
公元(年) |
每人平均田亩(亩) |
康熙二十年 |
1673 |
27.92 |
乾隆十八年 |
1753 |
6.89 |
乾隆三十一年 |
1766 |
3.56 |
A、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 B、人口数量的迅猛增加;
C、耕地面积的明显减少; D、土地兼并的日趋严重;
10、清朝前期封建制度对资本主义萌芽的阻碍作用,表现在:①在自给自足状况下,农民不需到市场上购买物品 ②地主、商人拔剥削来的钱财,用于买田置地,影响手工业扩大再生产 ③市场上只有白银可以作为流通货币 ④国内设卡收取重税,闭关禁止海外贸易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明清时期,政治、经济又很大的发展,在此基础上,明清时期民族关系和中外关系有很大发展,如民族关系上,中心加强了对边疆地区的控制;中外关系上,除了发展传统的友好往来、经济文化交流外,中国还进行了英勇的反侵略斗争。据此回答:11——17题。
11、明清时期再西南地区的“改土归流”:
A、中心开始加强对西南地区的治理; B、使地方长官由世袭改为中心任命;
C、为平定“三藩之乱”奠定了基础; D、是指再西南地区撤司设省;
12、清朝对西藏地区治理加强的标志是:
A、建立僧官制度; B、把握宗教首领的册封权;
C、加强对达赖与班禅转世的监督与任授权; D、设置驻藏大臣;
13、少数民族入住中原后,统治者为消除民族隔阂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A、采用汉族封建化经济、政治制度; B、任用汉族官吏;
C、和汉族杂居相处; D、不会说汉话的人不许在朝中做官;
14、郑成功收复台湾与清朝政府设立台湾府的相同作用是:
A、维护了国家主权; B、使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得到巩固;
C、促进了台湾的开发; D、加强了台湾同祖国大陆的联系;
15、中俄《尼布楚条约》签订的重要意义在于:
A、双方平等协商,提供了处理领土争端的范例;
B、使清朝军事胜利后的又一重大胜利;
C、用法律手段维护了领土主权;
D、收回了尼布楚等地主权;
16、明太祖派郑和下西洋的主要目的是:
A、加强同西洋各国的联系; B、促进对南洋地区的开发;
C、开拓世界贸易市场; D、寻找奇珍异宝;
17、明朝中后期,倭患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明朝政治统治危机,海防松弛; B、日本具有侵略扩张的传统;
C、东南沿海部分奸商勾结倭寇; D、欧洲殖民者开始殖民扩张;
一定时期的文化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的反映,在政治、经济发达的基础上,明清文化繁荣,据此回答:18——23题
18、明清时期,出现了一些早期民主启蒙思想家,他们的共同点是:
A、以“异端”自居; B、具有朴素的唯物思想;
C、主张发展商品经济; D、批判君主专制制度;
19、明清时期,心学出现的主要目的是:
A、对抗理学; B、加强内心修养;
C、维护封建统治; D、上升为统治思想;
20、清朝前期,西学东渐势头衰落的主要原因是:
A、儒家思想占统治地位; B、外国传教士干涉中国的内政与风俗;
C、中国处于康乾盛世时期; D、资本主义制度与封建制度的斗争;
21、我国现存最大的一部丛书是:
A、诸子百家书籍;B、史学丛书; C、《永乐大典》;D、《四库全书》;
22、明清文化与以往相比,所具有的新的时代特征是:①产生了反封建专制的民主思想 ②统治阶级对教育的控制进一步加强 ③出现反抗礼教、追求自由的文学作品 ④受西方文化影响增强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23、明朝时期,我国科学技术发展的特点是:①开始介绍西方科技 ②传统科学技术仍然走在世界前列 ③出现了总结性的科技著作 ④萌发了反封建的民主思想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③④ D、①③④
24、参见右图,明朝中期以后,最早出现资本主义萌芽的地区是:
A、① B、④
C、② D、③
25、清代许多商人、工场主用从事工商业赚得的钱财购买大量土地的根本原因是:
A、封建剥削沉重;
B、农民购买力低下;
C、“重农抑商”政策;
D、对利润的追逐;
二、材料解析题:(24分)
2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天下初定,百姓财力俱困,譬犹初飞之鸟不可拔其羽,新植之木不可摇其根,要在安养生息之。”
——摘自《洪武实录》卷25
材料二: 洪武五年(1372年),明太祖颁布诏令:“因战乱而为人奴隶者,即日放还。”还下令由朝廷代为赎还因饥荒而典卖的男女。同时《大明律》还规定:“庶民之家,存养奴婢者,杖一百,即放从良。”
材料三: 洪武五年,明政府颁布命令:“佃见田主,不论齿序,并如少事长之礼;若在亲属,不拘佃主,则以亲属之礼行之。”
——摘自《洪武实录》卷73
材料四: 1368年,明太祖下令,各地荒田,农民垦种后归自己所有,并免徭役三年。1395年又下令,山东、河南农民在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以后“新垦土地,不论多寡,俱不起科”。
——摘自《洪武实录》卷243
回答:
(1)据材料一和二,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明初面临着怎样的社会现实?(9分)
(2)用材料中的某一句话,指出朱元璋的治国方针。(3分)
(3)据材料二、三、四,概括朱元璋的治国措施。(6分)
(4)试以简洁的语言评述朱元璋的治国方针措施的影响。(6分)
三、问答题:
27、概括指出满族的演变历程,(15分)他们各个阶段是如何建立自己政权的?(6分)清王朝最终统一中国的标志是什么?(5分)
第六单元测试题答题纸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
|
|
|
|
|
|
|
|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
|
|
|
|
|
|
|
|
|
21 |
22 |
23 |
24 |
25 |
|
|
|
|
|
|
|
二、材料解析题:
26、⑴
⑵
⑶
⑷
三、问答题:
27、
第六单元测试题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A |
C |
B |
C |
B |
B |
C |
D |
B |
C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B |
D |
A |
C |
C |
A |
A |
D |
C |
B |
21 |
22 |
23 |
24 |
25 |
|
D |
D |
B |
C |
C |
|
二、材料解析题:
26、⑴元末长期战乱,社会经济受到严重破坏。(3分)经元末农民战争的冲击,大部分奴婢恢复了人身自由,(3分)农民的人身依附关系有所削弱。(3分)
⑵安养生息。(3分)
⑶释放、赎放奴婢;(2分)用少长关系冲淡良贱的隶属关系。(2分)奖励垦荒,减轻赋役。(2分)
⑷在法律上肯定了农民人身依附关系的松弛,(2分)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2分)农业生产得到恢复发展。(2分)
三、问答题:
27、唐朝时东北的北部分部着黑水靺鞨,(3分)宋元时黑水靺鞨发展为女真族,(3分)明朝初期,奴儿干都司管辖东北的建州女真,(3分)皇太极改建州女真为满洲,(3分)辛亥革命后称为满族。(3分)
1115年,阿骨打在会宁建立金政权;(2分)1616年努尔哈赤建立后金政权,(2分)1636年,皇太极改后金政权为清。(2分)
1683年,清军进入台湾,(2分)第二年设置台湾府,标志着清政府统一中国最终完成。(3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