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总复习练习题
高三年级 王俊苓
一、中国古代史总复习(一)
⒈史记.商君列传载::“商君相秦十年,宗室内贵戚多怨望”。这主要是因为商鞅变法( )
A、允许工商者入仕做官 B、准许土地自由买卖
C、承认土地归私人所有 D、规定按军功授爵赐田
⒉秦始皇在全国范围内确立了封建主义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中央集权是指( )
A、全国有统一的货币、度量衡 B、全国有通行的统一文字
C、以皇权至高无上为最基本的原则 D、中央机构对地方机构实行有效的行政管辖
⒊东汉与前代相比,政治上的突出特点是
A、封建君主专制加强 B、王国威胁中央集权的巩固
C、儒家思想成为统治思想 D、豪强地主享有特权
⒋隋炀帝开通东北到涿郡,东南到余杭的大运河的根本目的是( )
A、满足其奢侈享乐愿望 B、为对外战争做准备
C、巩固隋朝对全国的统治 D、南粮北调,入仓贮藏
⒌史书记载:“水激轮转,众筒兜水,次第下倾于岸上……以灌稻田,日夜不息,绝胜人力。”这种提水灌溉工具最早出现于 ( )
A、东汉 B、曹魏 C唐朝 D北宋
⒍从越南传入的占城稻,在福建普遍种植,并推广到江浙和淮河流域的时期是( )
A、五代 B、北宋 C、南宋 D、明朝
⒎元朝时,南粮北运,运河和海道的交汇点在( )
A、通州 B直沽 C、涿郡 C、临清
⒏下列各项,与城市商业繁荣不相关的是( )
A、交子 B、岁币 C、瓦肆 D、机房
⒐从西汉到清朝我国赋税制度的沿革,表述不正确的有( )
A、征收标准由以人丁为主向以田亩为主演变
B、逐渐由征收实物向征收银两过渡
C、人头税在赋税中的比重越来越少,最后取消
D、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对商品征税逐渐减轻。
二、中国古代史总复习(二)
1、下列各项中,哪些不符合匈奴族的历史( )
A、早先游牧在蒙古高原一带 B、战国时期活动在河套地区
C、两汉时曾征服过西域 D、建立了北魏
2、下列少数民族中在与中原地区交流前已能制造精良铁器的是( )
A、突厥 B、革末革曷族 C、回纥 D、吐蕃
3、不属于汉、唐在西域设置机构的共同作用的是( )
A、加强了以边疆的管辖 B、有利于各民族经济交流
C、有利于中西交流 D、帮助西域各政权摆脱了北方民族的控制
4、唐代从内地传入吐蕃的技术有( )
①凿井 ②养蚕 ③造纸 ④印刷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5、骨力裴罗、大祚荣、皮罗阁的不相同之处有( )
A、边疆少数民族的首领 B、建立起本民族的政权
C、生活在西南 D、得到过唐朝皇帝册封
6、我国古代居民的大规模迁移活动主要有两个流向,一是由北方草原迁入黄河流域,一是由黄河流域迁入长江以南。这两种迁移的相同作用是( )
A、促进民族融合 B、加剧民族矛盾 C、促进经济发展 D、人口分布趋于平衡
7、耶律阿保机、完颜阿骨打、元昊都曾采取过的措施是( )
A、推广植棉 B、与宋议和 C、创制文字 D、设置榷场
8、下列事件与皇太极直接相关的是( )
①改女真族名为满洲 ②改金为清 ③迁都沈阳 ④迁都北京
A、①②③ B、①② C、①②③④ D、①③
9、清代负有西藏地方管理之责的有( )
①驻藏大臣 ②达赖喇嘛 ③班禅 ④理藩院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 D、②③④
10、清初设置的两个“办事大臣”是( )
①伊犁 ②乌里雅苏台 ③西宁 ④西藏
A、③④ B、①② C、②④ D、①③
三、中国古代史总复习(三)
1、在下列哪个时期,我国就已经测定立春、春分、立秋、秋分、立夏、夏至、立冬、冬至等节气( )
A、夏朝 B、西周 C、春秋 D、战国
2、被人们尊称为“医圣”的是( )
A、扁鹊 B、华佗 C、张仲景 D、李时珍
3、《九章算术》讲到了下列哪些方法( )
①丈量土地面积 ②测量距离远近
③计算凿渠、筑城的土方 ④计算方仓、圆仓的容积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 D、②④
4、下列关于唐都长安的叙述,不正确的有( )
A、国际性的大都市 B、唐朝的政治中心
C、亚洲文化交流中心 D、坊、市交错,商业繁华
5、唐朝医药学家孙思邈的著作是( )
A、《千金方》 B、《内经》 C、《伤寒杂病论》 D、《本草纲目》
6、赵州桥在中外桥梁史上居于重要地位是因为( )
①是今天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一座石拱桥 ②已有一千三百年的历史,桥身仍然坚固
③在交通运输上起了重要作用 ④桥的开关美观,样板上的花纹生动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7、下列农作物品种,哪些是明朝时传入我国的( )
①、玉米 ②、占城稻 ③、烟草 ④甘薯
A、①② B②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8、甘薯传入中国不久,就有一部科技图书记载了这种作物的特性及推广的情形,这部图书是( )
A、《农政全书》 B、《日知录》 C、《梦溪笔谈》 D、《齐民要术》
9、“从西洋人利玛窦学天文、历算、火器,尽其术”的科学家是( )
A、沈括 B、郭守敬 C、徐光启 D、宋应星
10、下列各项中,哪项选择不是《天工开物》的内容( )
A、介绍农业生产经验 B、介绍欧洲的水利方法
C、记述纺织等手工技术 D、描述手工业生产的专业分工
四、中国近代史复习(近代前期)
1、鸦片战争前夕,清政府实行的闭关政策的含义是( )
A、禁绝中国对外贸易 B、严格限制对外交往
C、一概排斥西方事物 D、封闭边界固守疆域
2、鸦片战争对中国经济产生的影响,包括( )
① 清政府被迫大借外债 ② 东南数省手工棉纺业受到很大打击
③ 自然经济瓦解,小农经济完全破产 ④ 中国出现第一批新式的船坞和工厂
A、① ② B、 ② ③ C、① ③ D、② ④
3、鸦片战争后的二十年中,中国社会性质呈现出的最主要特征是( )
A、封建社会 B、半殖民地 C、半封建社会 D、殖民地
4、两次鸦片战争期间,掌握清政府实权的统治者是( )
① 道光帝 ② 咸丰帝 ③ 同治帝 ④ 慈禧太后
A、① ② B、 ② ③ C、① ③ D、② ④
5、太平天国北伐军占领下列哪一地区后严重威胁到清朝统治( )
A、北京 B、廊坊 C、静海 D、涿县
6、下列事件表明太平天国在军事上达到全盛有的有( )
A、占领南京建立政权 B、击破江北、江南大营;攻占江西等大片土地 C、太平军取得三河镇大捷,重创湘军 D、太平军攻入江淅,打到上海附近
7、太平天国之所以是中国农民战争的最高峰,最主要是因为( )
A、其规模和延续时间均属空前 B、建立了与清政府完全对立的政权
C、制定了较完整的革命纲领 D、对封建王朝的打击空前沉重
8、《资治新篇》没有实行的根本原因是( )
A、太平天国是农民革命政权 B、处于紧张的战争环境
C、太平天国未能推翻清政权 D、缺乏必要的社会条件
9、英国一历史学家曾说:“当中国人实行一种激烈的禁烟运动而使危机加剧的时候,战争果然就来到了;可是它并不是为了维护鸦片贸易而进行的斗争,它不过是一个持续了二十年,并且要决定东方和西方之间应有的国际和商务关系的斗争的开端。
回答:① “危机加剧”是因为“中国人实行一种激烈的禁烟运动”而引起的吗?为什么?
② 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目的是什么?你认为这一“目的“的实质是什么?
⒑太平天国的前期和后期面临怎样不同的斗争形势?说明太平天国是怎样达到中国农民战争的最高峰和表现出新时代的特点。
五、中国近代史复习(近代后期)
1、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 )
A、由朝鲜东学党人起义而引发 B、日本借口朝鲜事变而蓄意发动
C、朝鲜请中日帮助镇压东学党起义而引起 D、中日两军发生冲突而爆发
2、甲午战争后,列强竟相向清政府贷款,是为了( )
① 攫取高额回扣利息 ② 长期把持中国海关
③ 进一步控制中国经济命脉 ④ 扩大在华政治势力
A、① ② B、 ①② ③ C、①② ④ D、①② ③④
3、甲午战争后,中国人民的爱国救亡运动出现新的变化的发展的最根本因素是( )
A、帝国主义国家掀起了瓜分中国狂潮 B、中国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
C、中国无产阶级作为新的政治力量登上政治舞台
D、中国资产阶级作为新的政治力量登上政治舞台
4、义和团运动的性质是( )
A、被清政府利用的农民盲目排外运动 B、 农民反帝反封建的革命
C、具有资产阶级革命性质的农民革命 D、以农民为主体的反帝爱国运动
5、促进中国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的是( )
A、洋务派与顽固派的论战 B、维新派与顽固势力的论战
C、革命派与保持保皇派的论战 D、“问题”为“主义”的论战
6、康有为、孙中山各自政治主张中主要的不同点,表现在( )
A、对封建顽固派的态度上 B、对兴民权的态度上
C、对君主统治的态度上 D、对资产阶级三权分立的态度上
7、资产阶级革命派提出的民权主义比维新派兴民权思想进步,主要体现在( )
A、反对民族压迫 B、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
C、国家的阶级实质 D、反对封建土地所有制
8、关于三民主义的评价最完整、准确的是( )
A、它主张推翻清朝,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具有历史进步性
B、它主张进行民族革命、政治革命和社会革命,内容广泛
C、它表达了资产阶级在政治上和经济上的利益和要求
D、它反映了中国人民要求改善自身地位的愿望
9、近代中国各派军阀的共同点有( )
① 始终打着维护共和制度的旗号 ② 利用中央政权排斥异己
③ 以分散性地主经济为基础 ④ 以帝国主义为靠山
A、① ② B、 ① ③ C、③④ D、①④
⒑19世纪末中国维新变法思想的基本内容是什么?与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相比,两者促进社会变革的作用上有何不同?为什么?
六、中国现代史复习(前期)
1、对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的正确表述是( )
A、“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 B、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C、1923年的《中国国民党宣言》 D、新三民主义的基本原则
2、1927年,大革命失败了。这里所说的失败,主要是指( )
A、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没有完成 B、蒋介石、汪精卫背叛革命
C、共产党内右倾投降主义占了上风 D、工农运动转入低潮
3、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立的最重要的意义是( )
A、是党的历史上重要转折,使革命转危为安 B、建立了工农红军第四军
C、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 D、确立党对红军的绝对领导
4、从规模和次数上比较,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工人运动不如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其主要原因是( )
A、王明“左”倾错误的干扰 B、城市的反动势力过于强大
C、反对北洋军阀斗争已基本胜利 D、中共改变了工作重点
5、多次击退敌人,迫使日军三易主帅的战役是( )
A、收复多伦战役 B、淞沪会战
C、台儿庄战役 D、“一.二八“事变中的战斗
6、从北伐战争到抗日战争时期,国民政府所在地迁移的顺序是( )
A、广州——武汉——南京——重庆 B、广州——南京——武汉——重庆
C、广州——武汉——重庆——南京 D、广州——南京——重庆——武汉
7、日军发动“豫湘桂战役”的直接目的是( )
A、建立太平洋战争后方基地 B、切断中国外援的路线
C、配合近卫声明以逼蒋投降 D、援救侵入南洋的日本孤军
8、毛泽东说:“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如果我们能够普遍地彻底地解决土地问题,我们就获得了足以战胜一切敌人的最基本条件。”这说明( )
A、只要解决了土地问题,中国革命就可以稳操胜券
B、在敌强我弱的形势下必须实行“工农武装割据”
C、红军要存在,要发展,必须要开辟更多、更大的根据地
D、农民是中国革命的同盟军,进行革命必须要取得农民的支持
9、重庆谈判与北平谈判相比,不同点是( )
A、都是国民党首先提出来的 B、都是国民党以和谈来换取部署内战的时间
C、主动权都掌握在中共方面 D、国共皆签署了协议
⒑结合有关社会背景,概述1949年以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兴衰过程。简要说明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在旧中国的历史地位。
七、中国现代史复习(后期)
1、南京临时政府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西方列强都采取政治上孤立、经济上封锁,军事上威胁的做法,共同原因是( )
A、新成立的政府与西方列强制度不同 B、列强在中国的权益被取消
C、不愿中国走上独立发展的道路 D、本国反动势力的要求
2、中共八大作出正确决策的条件有( )
①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即将确立 ②总结建国以来的建设经验
③借鉴苏联的经验教训 ④坚持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3、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我国政治生活的主题应是( )
A、探索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 B、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
C、处理敌我矛盾 D、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4、下列各项中不属于1956年至1966年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成就的是( )
A、石油全部自给 B、南京长江大桥建成
C、基本建设投资完成近千亿元 D、新安江水库建成
5、1975年邓小平主持全面整顿的实质是( )
A、把国民经济搞上 B、系统地纠正“文化大革命”的错误
C、实现社会秩序的稳定 D、以实现“四个现代化”为全党工作大局
6、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表述不正确的是( )
A、这次讨论是为纠正“文化大革命”以来的“左”倾错误而开展
B、是党中央为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而做的思想理论准备
C、肯定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否定了“两个凡是”的错误观点
D、打破了长期以来个人崇拜和教条主义束缚
7、党的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的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 )
A、集中精力,把经济搞上去 B、发展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
C、分三步走,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D、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8、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民主协商的政治制度初步建立的标志是( )
A、1946年庆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 B、1949年北平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
C、1954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
D、1956年共产党提出“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
9、当前,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首要的目的是( )
A、为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争取有利的国际环境
B、为世界和平与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C、为建立国际新循序而斗争 D、使世界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
10、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工业生产关系经历了哪几次转变?简要指出每次转变的主要原因、核心内容及结果。据此,你认为制定工业发展政策时应吸取哪些教训?
11、建国以来,我国农村生产关系的变革或调整经历了哪几个步骤?每一步变革或调整的主要原因、核心内容以及结果如何?据此,你认为在制定经济政策是应遵循什么原则?
八、世界近代史.现代史复习提纲
1、下列著名航海家在开辟新航路的过程中,抵达或绕过好望角的有( )
① 迪亚士 ② 达.伽马 ③ 哥伦布 ④ 麦哲伦
A、① ② ③ B、③ ④ C、① ② D、① ② ④
2、下列关于人文主义的评述,不正确的是( )
A、反映了新兴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思想要求
B、反映了为创造现世幸福而奋斗的积极进取精神
C、为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到来做了充分的舆论准备
D、其核心是资产阶级的人性论和人道主义
3、1640年英国新议会的召开是资产阶级革命开始的标志,这是因为( )
A、议会提出了掌权的要求 B、国王宣布“讨伐议会”挑起了内战
C、议会组建军队与王军交战 D、内战后议会把持了全国政权
4、18世纪上半期,北美殖民地的民主和民族意识日趋增强,是因为( )
A、美利坚民族开始形成 B、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影响
C、启蒙思想的传播和北美启蒙思想家出现 D、北美产生了共同语言和共同文化
5、日本明治维新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最突出的表现是( )
A、掌握政权的人是原属统治阶级的武士
B、不少垄断资本家由旧式特权商人脱胎而来
C、不少垄断集团与军阀集团相勾结,推行军国主义政策
D、天皇是国家元首兼军队最高统帅,拥有专制权力
6、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突出特点是( )
A、自然科学的迅速发展 B、科学技术与工业生产密切结合
C、生产和资本日益集中 D、与第一次工业革命交叉进行
7、受中世纪神学束缚的最大的学科是( )
A、化学 B、物理学 C、数学 D、生物学
8、在下列各项中,哪些属于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的前提条件( )
① 有巩固的工农联盟 ② 国家掌握了一切经济命脉
③ 国民经济已明显恢复 ④ 帝国主义干涉已粉碎
A、① ② ④ B、② ③ ④ C、① ④ D、② ④
9、蒙巴顿方案的实施意味着印度和巴基斯坦( )
A、脱离英国独立,成为英联邦的自治领 B、脱离英联邦独立,成为共和国
C、脱离英联邦,内政外交独立自由 D、脱离英国独立,成为共和国
10、两次世界大战之间,苏联和美国的经济政策发生了哪些重大变化?说明其原因,并就美国经济政策对二战后西方世界经济政策的影响,谈谈你的认识。就苏联经济政策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影响,以及我国后来经济政策的变化,谈谈你的认识。
11、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是何时形成的?其特点是什么?应当如何评价它?
高三历史总复习练习题答案
一、中国古代史总复习(一)
1、D 2、C 3、D 4、C 5、C 6、B 7、B 8、B 9、D
二、中国古代史总复习(二)
1、D 2、D 3、B 4、B 5、C 6、C 7、C 8、B 9、A 10、A
三、中国古代史总复习(三)
1、D 2、C 3、A 4、D 5、A 6、B 7、D 8、A 9、C 10、B
四、中国近代史复习(近代前期)
1、B 2、D 3、B 4、A 5、C 6、B 7、C 8、D
9、① 不是。“危机加剧”的原因是英国坚持鸦片贸易,破坏了中国的禁烟运动。
② 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目的是:“要决定东方和西方之间应有的国际和商务关系。”实质是英国此时已完成工业革命,到处掠夺工业原料和商品销售市场;要把中国卷入资本主义市场。
10、从1851年初到1856年夏天是太平天国的前期。这一时期太平天国的斗争对象是清政府,其目的是要推翻清朝的统治。1853年定都天京后,正式建立了与清政府相对峙的政权。进行了北伐、西征和东征。1856年夏,军事上达到全盛时期。
从1856年天京变乱到1864年失败为太平天国的后期。天京变乱使太平天国元气大伤。军事上从进攻转入防御。1861年“辛酉政变”后,中外反动势力正式勾结。英法等国组织“洋枪队”和清军共同镇压太平天国。这一时期的斗争对象是中外反动势力。
太平天国颁布的《天朝田亩制度》,突出反映了农民阶级要求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强烈愿望,是几千年中国农民反封建斗争的思想结晶,标志中国农民战争达到了高峰。
太平天国在反对封建主义的同时还反对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体现了新时代的特点。1859年洪仁玕在《资政新篇》中表明了向西方学习,发展资本主义的愿望,这也是以往中国农民战争所不曾有的新特点。
五、中国近代史复习(近代后期)
1、B 2、D 3、A 4、D 5、B 6、C 7、B 8、C 9、C
10、内容:中国维新思想要求抵抗帝国主义侵略,摆脱民族危机;反对封建专制统治,主张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学习和传播西方科学文化。
相比:法国启蒙思想为18世纪末法国资产阶级革命作了充分的舆论准备,成国强大的思想武器,革命摧毁了封建制度,建立起资本主义制度。中国的维新思想促成了戊戌变法,以实现独立、进步和富强的目的,但变法很快失败。
原因:19世纪末中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程度远不如18世纪的法国,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具有软弱性、妥协性,因而维新思想缺乏坚实的社会基础,其革命性远逊于法国资产阶级。同时,法国启蒙思想经历了近一个世纪的发展过程,形成了完整体系,而维新思想则是在中国社会封建传统十分顽固和民族危机急剧加深的条件下仓促形成,缺乏比较成熟的理论基础。
六、中国现代史复习(前期)
1、B 2、A 3、D 4、D 5、D 6、A 7、D 8、D 9、D
10、兴衰过程:
①鸦片战争前,中国已有资本主义萌芽。战后,自然经济逐步解体,在外国资本主义和洋务运动刺激下,19世纪六七十年代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开始兴起。
②甲午战争后,列强争相对华输出资本,自然经济加速解体;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初步发展。
③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帝制,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西方列强被迫放松了对华经济扩张,民族资本主义工业一度迅速发展。
④20世纪30——40年代,官僚资本主义逐渐垄断社会经济,日本发动侵华战争,抗战结束后,美国加紧对华经济侵略,民族资本主义工业陷入困境。
历史地位:民族资本主义工业是一种新的经济因素,其产生和发展有利于社会进步。它是维新变法运动和民主革命运动的重要经济前提,也是无产阶级队伍壮大的前提之一。民族资本主义工业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没有形成完整的工业体系,地区分布不均衡理,在一定程度上依赖外国资本主义、本国封建势力和官僚资本主义,难以独立发展。
七、中国现代史复习(后期)
1、C 2、D 3、D 4、B 5、C 6、B 7、D 8、B 9、A
10、三次转变是:
第一次是建国初期到1956年以后,由建立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经济成份并存的经济,向高度集中统一管理的计划经济体制的转变。
第二次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由单一的公有制经济转变为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经济成份并存的经济,从高度集中的管理体制转变为间接管理为主宏观调控的体制。
第三次是从90年代以来,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由粗放式经营向集约化经济转变。
原因、核心内容及结果:
第一次转变的主要原因是照搬苏联模式,主观上追求“一大二公”,急于实现工业化,核心内容:实行和强化计划经济,完全废除生产资料私有制,建立社会主义公有制,片面追求工业发展高速度。结果:建国初期对恢复国民经济,发展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曾起过积极作用,并取得一定成就。但在发展中逐渐使企业失去活力,这是其严重的弊病。
第二次转变的主要原因是党中央正确地总结了建国以来工业建设正反两方面的经验,特别是吸取了“文革”教训,并借鉴外国经验,实行工业经济体制改革、对外改革开放政策。核心内容是: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体制,调整产业结构,改变企业管理方式,实行政修正分开等。结果:增强了企业的活力,解放了生产力,工业发展迅速,成就举世瞩目。
第三次转变的主要原因是党中央在认识国情和总结社会主义建设经验的基础上,决定加快改革开放步伐,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核心内容:把企业推向市场。结果,有利于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教训:发展工业,必须从中国国情出发、实事求是,遵循经济规律,改变和变革生产关系要遵循有利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原则,走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工业化的道路。
11、经历了四个步骤:土地改革、农业合作化、人民公社化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土地改革的主要原因是: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着生产力的发展。核心内容是: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结果:解放了生产力,为农业生产开辟了道路。
农业合作化的主要原因是:小农经济难以满足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核心内容是:把土地等主要生产资料由私有制转变为公有制,并实行集体经营。结果:进一步提高了农业生产力。
人民公社化的主要原因是:一些领导人主观地认为农业合作化规模越大,公有化程度越高,就越能促进生产发展。核心内容是:提高公有化程度和扩大规模。结果:严重挫伤了生产者的积极性。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主要原因是:党中央正确总结了合作化和公社化的经验教训,做出实行经济体制改革的决策。核心内容是:在坚持土地公有制的前提下,改变经营管理方式,实行分户经营、自负盈亏等。结果:极大地调动农民的积极性,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八、世界近代史.现代史复习提纲
1、C 2、C、 3、A 4、C 5、B
6、B 7、D 8、D 9、A
10、变化:苏联1921年改变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行新经济政策。1927年后苏联逐步取消新经济政策,实行计划经济和社会主义工业化、农业集体化政策。美国实行罗斯福新政,强化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原因:苏联实行新经济政策是由于国民经济遭到严重破坏,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已不适应新的情况,需要在一定限度内允许资本主义存在,恢复国民经济。在国民经济的恢复取得的显著成绩的情况下,为了消灭资本主义成分,建成社会主义社会,1927年后,苏联改变了政策。美国政府为了度过危机,缓和国内阶级矛盾,实行新政。
认识:罗斯福新政通过国家干预,缓解危机,发展经济的调整政策措施,为战后西方国家提供了重要的借鉴,起了积极的作用。被固定下来的苏联经济政策在一段时间里和相当程度上被我国所仿效,其中既有经验又有教训。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根据中国的国情,党中央提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加速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会的步伐。
11、1936年苏联新宪法的颁布,标志着斯大林时期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的形成。
特点:
经济特点是:否定价值规律和市场机制的作用,限制商品货币关系,用行政命令管理经济。政治特点是:权力高度集中,党政不分,缺少群众监督。
评价:十月革命后,苏俄工农业生产水平较低,这一体制与生产水平相适应,促进了苏俄工农业生产的发展,二三十年代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取得巨大成就就证明了这一点。但是,随着苏联社会生产力发展起来以后,这一体制的弊病和缺点日益暴露出来,越来越严重地阻碍了苏联经济的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