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年级历史第一次月考试卷
高 三 历 史 命题:朱继华
一、选择题:本卷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图中的斜线区域在公元前403年发生的历史事件是
A.三家分晋
B.田氏代齐
C.初税亩
D.城濮之战
2.针对图5所反映的问题,汉武帝采取的解决措施是
A.郡县制 B.推恩令 C.更戍法 D.三司分权
3.观察下列三幅图,其历史文化价值主要在于它集中反映了:
地动仪 东汉说唱俑 导引图
A秦汉时期的杂技发展水平 B 秦汉时期的绘画艺术
C 秦汉时期文化先进 D 秦汉时期的丝织水平
4.下列不属于唐时期商品经济繁荣表现的是
A.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发展较快 B.市中有专营货币的柜坊
C.扬州成为最繁华的商业城市 D.广大农村有定期举行的草市
5.“宋开国时,设官分职,尚有定数,其后荐辟之广,恩荫之滥,杂流之猥,词禄之多,日增月益,遂至不可纪极。”范仲淹为此进行改革,主要是针对
A.冗官问题 B.冗费问题 C.冗兵问题 D.边患问题
6.阅读右图中的这段引言。这段话表明,我国封建社会主要的经济政策是
A.歧视商人 B.重视商业
C.工商皆本 D.重农抑商
7.“全部的百姓反了,不卧自己的被儿里,互相攻打”反映的 蒙古高原哪一时期的状况
A.成吉思汗统一蒙古高原前
B.成吉思汗统一蒙古高原后
C.忽必烈统一全国前 D.忽必烈统一全国后
8.行省制度在历史上产生过重要影响。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①加强中心集权统治 ②地方治理制度初步形成
③为历朝历代所沿用 ④维护统一多民族国家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9.明清时期,我国的赋役制度发生了重大变化。明朝的“一条鞭法”和清朝“摊丁入亩”的办法
A.都是为了减轻农民的赋役负担 B.都规定只按田亩多少征税
C.都是为了促进商品经济的发展D.都有利于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增长
10.“四月天山路,今朝瀚海行。积沙流绝塞,落日度连营。战伐因声罪,驰驱为息兵。敢云黄屋重?辛劳事亲征。”这首诗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汉代对匈奴的战争 B.唐太宗打败东突厥
C.清时平定噶尔丹叛乱 D.康熙帝收复雅克萨
11.“兵兴以来,地荒民逃……其令所在有司,广加招徕……各州县以劝民耕之多寡,……岁终抚按考核以闻。”反映清朝初期,解决粮食问题的措施有
A.鼓励垦荒,扩大可耕地面积 B.清政府不再向人们征收赋税
C.“更名田”实行“摊丁入亩” D.推广玉米、甘薯等高产作物
12.史载:在江南制造总局,“工匠不会随意去留”,“作家徒按日点工给价”。对以上材料的理解表述不当的是
A.工人不是自由劳动力 B.工匠所受剥削带有某些资本主义性质
C.存在雇佣劳动 D.完全维持旧的封建生产关系
依据表1,回答13~14题。
表1:中国古代南北方战争比例变化表
|
先秦 |
秦汉 |
魏晋南北朝 |
隋唐五代 |
宋辽金 |
元明 |
清 |
北方 |
87% |
76% |
61% |
68% |
50% |
29% |
26% |
南方 |
13% |
24% |
39% |
32% |
50% |
71% |
64% |
13. 从《中国古代南北方战争比例变化表》中可以看出
A.经济发展程度决定各地发生战争的频度 B.隋唐时期南方发展程度不如魏晋南北朝
C.东部沿海地区是各政治势力的必争之地 D.唐宋以后农民起义主要发生于南方地区
14. 宋元明清时期涉及到南方地区的战争包括
①抗击西方殖民侵略 ②反抗北方民族南下
③镇压地方割据势力 ④统治阶层争权夺利
A.①④ B.②③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15.面对鸦片的输入,林则徐力主禁烟,在广州领导了禁烟运动,并在虎门将收缴的鸦片全部销毁。禁烟运动的实质是
A.反对列强经济侵略的斗争 B.反对列强走私商品的斗争
C.反对列强掠夺资源的斗争 D.反对列强倾销商品的斗争
16、 鸦片战争前白银兑换制钱数如下表。造成表中情况的主要原因是
A. 随着对外贸易的兴盛,白银取代铜钱成为主要货币
B. 随着鸦片输入,白银大量外流使铜钱价格越来越低
C. 随着通商口岸的开放,外商以白银购物使银价高涨
D. 随着协定关税的订定,外商以条约哄抬白银的价格
17.在禁烟运动中,林则徐主张对外商“奉法者来之,抗法者去之。”“正经贸易者,加以优待;倘有带烟发觉,立正刑诛。”这说明林则徐
①维护清朝律令②严厉禁绝鸦片走私③鼓励正常贸易④注重区别对待外商
A. 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18.鸦片战争后,英、法、美分别强迫清政府签订了《南京条约》、《南京条约》附件、《望厦条约》和《黄埔条约》,假如把这四个条约的内容依次看成a、b、c、d四个集合,那么下列表示它们之间关系的图示正确的是
19. 19世纪30年代,一位来华传教士捐文说:假如不透彻了解中国历史,要解决其长期存在的政治和其他问题将是徒劳的;假如这个民族与世隔绝的“秘密”不被发掘出来,那么,“将他们与世界其他民族相分隔的万里长城就不能连根铲除”。上述言论适应了当时西方国家
A.垄断贸易的要求 B.商品输出的要求
C.瓜分殖民地的要求 D.资本输出的要求
20.“设将来大皇帝有新恩施及各国,亦应准英人一体均沾”。此项不平等规定表明,英国获得的侵华权益是
A.增开通商口岸 B.在通商口岸租赁土地和永久居住
C.片面最惠国待遇 D.传教士在中国通商口岸可自由传教
21.至20世纪初,“外货风行,土布渐归淘汰”,洋布战胜土布,最根本的武器是
A.洋布外观漂亮 B.洋布广告充斥 C.洋布引领时尚 D.洋布价格低廉
22、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渐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所带来的影响是
① 农村家庭手工业日趋破产 ② 中国外贸出口逐渐加大
③ 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④ 刺激了民族工业的产生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23.鸦片战争后武夷北苑,夙著茶名,饥不可食,寒不可衣,末业所存,易荒本务。乃自各国通商之初,番舶云集,商民偶沾其利,遂至争相慕效,漫山遍野,愈种愈多。从上述材料中能够获取的信息是
①武夷北苑地区曾视种茶为“末业” ②开口通商导致了对外贸易的逆差
③对外贸易刺激了茶叶种植的扩大 ④农产品的商品化程度进一步提高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24.1893年《澳门新闻报》报道说:“中国官府完全不晓得外国的政事,又不询问考求,至今仍不知西洋。只有林总督行事与其他官员相反。”其“林总督行事”应是指
A.虎门销烟 B.抗击英国侵略者 C.编译《四洲志》 D.主张学习西方政治制度
25.1861年,曾国藩的幕僚赵烈文在谈到一本书时写道:“其中所言,颇有见识。……皆是效法西人所为。其钦折西洋,殆为心悦诚服,而于夷情最谱。”“观此书,则贼中不为无人。”此书应是
A.《海国图志》 B.《资政新篇》 C.《天朝田亩制度》 D.《瀛环志略》
二、非选择题:共4题,第26题15分,第27题10分,第28题11分,第29题14分,共50分。
26.(15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是以赏莫如厚而信,使民利之;罚莫如重而必,使民畏之;法莫如一而固,使民知之。”
——韩非子《五蠹》
材料二 秦律规定:凡因斗殴而伤别人肢体发肤要受到严重的刑罚。盗窃赃物价值满一百一十钱者,判处徒刑并服苦役若干年。偷来价值在一钱以下的桑叶,罚徭役三十天。秦律答应某些罪人用钱财赎罪。秦律的刑罚分死刑、肉刑和徒刑。徒刑将犯人拘禁并服苦役,这是常用的刑罚,从盗窃、伤人到官吏的严重渎职,都可判处徒刑,故受刑人数很多。
材料三 高祖入关中,与父老约,法三章耳: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余悉除去秦法。……秦人大喜,争持牛羊酒食献飨军士。
——《史记·高祖本纪》
材料四 大明律增加了经济立法;同时主张量刑“重其重罪,轻其轻罪”。规定了皇族和贵族大臣的封建特权。它明文规定,百姓若对朝廷有所不满与反抗,就以“谋反”“大逆”等罪名,判决“凌迟处死”,祖孙三代也要株连斩首。
——高中《中国古代史》
请回答: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材料一的基本主张是什么?(2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秦律的一些基本特点,并指出材料二与材料一的联系。秦律的这些特点对秦王朝的统治与社会现实带来什么影响? (5分)
(3)与材料二相比,材料三的最大不同是什么?为什么汉高祖能获得关中父老的欢迎? (4分)
(4)根据材料四,指出封建法律的本质是什么?与材料二相比,《大明律》在法制建设上的进步性主要体现在哪里? (4分)
27.(10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中国古代领先世界的科技成果统计
类别 |
数学 |
天文
历法 |
地学 |
化学 |
农学 |
机械 |
水利 |
兵器 |
轻工 |
项数 |
22 |
25 |
25 |
9 |
25 |
7 |
7 |
8 |
9 |
——《中国的世界记录》
(1)指出中国古代领先世界的科技成就主要分布在哪些领域?(2分)为什么有这样的特点?(2分)
材料二 中国文明有许多方面在唐宋几个世纪中达到顶峰,文化领域尤其如此……(唐宋)科学技术取得了至今才得到充分理解的非凡成就。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2)举例说明唐宋时期科技取得“非凡成就”的表现(举两例)及原因。(4分)
材料三 假如把中国科技发展比作一只航船,那么当我们翻开它几千年的航行日志时,就会发现,顺治元年到宣统三年(1644~1911年),这268年的航程是如此艰难曲折。
——沈毅《中国清代科技史》
(3)从顺治元年到宣统三年,中国近代科技发展为什么“艰难曲折”?(2分)
28.(11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明清时期,江南地区出现了一些城市,如棉纺业发达的松江、陶瓷业发达的景德镇、冶铁业发达的佛山、长江的商品转运码头等地。……丝织巨镇盛泽镇,本是青草滩上一荒村,“明初居民止五六十家,嘉靖间倍之,以绫绸为业,始称为市”。因“丝绸之利日扩”,到乾隆时,“居民百倍于昔,绫绸之聚亦且十倍……盖其繁阜喧盛,实邑中诸镇之第一。”
――摘自岳麓版高中新课程《历史》必修Ⅱ
材料二:明清时期,在全国各地涌现出了许多地域性的商人群体,其中人数最多、实力最强的是徽商和晋商。晋商在明初利用地接北部边防之便,为官府运送军粮,将粮食运至边地交纳,获取贩盐的权利,成为富有大盐商。后来,逐渐扩大经营范围,如贩卖丝绸、铁器、茶叶、棉花、木材等。经过长期的经营和积累,晋商的财力不断壮大。到清代,晋商的活动范围极为广泛。晋商自豪地说:“凡有麻雀能飞到的地方,都有山西商人。”
——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材料三:江南各地的徽杭大贾,不仅贩布,而且染布、踹布(将布踹压平整使其紧薄有光);不仅贸丝,而且开车巢丝。
——翦伯赞主编《中国史纲要》
材料四: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江苏巡抚曹时聘由苏州民变上疏皇帝,内中提到“吴民生龄最繁,家杼轴而户纂组。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相依为命久矣”“浮食其民,朝不保夕,得业则生,失业则死。臣所睹记,染坊罢而染工散者数千人,机房罢而织工散者又数千人,此皆自食其力之良民也。”
——《明神宗实录》卷三六一
(1)据材料一指出明清时期城市发展的主要原因。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明清时期城市经济发展的新特点。(5分)
(2)据材料二、三、四归纳明清时期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呈现出的特点。(4分)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清时期我国农业、手工业的发展怎样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区域性特征?(2分)
28. (14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792年,英国以给乾隆皇帝祝寿为由,派马戛尔尼使团前往中国,并致函两广总督,通报此事。
英方在信函中说,英国国王为了“与中国皇帝发生友谊,并增进两国之邦交,扩充两国人民之商业”,决定派遣马戛尔尼使团来华。使团携带有英国国王赠予给中国皇帝的许多精美礼物,以表达英国国王的真诚心意,从而“发扬两国之利益,建立两国永久之协和”。两广总督向朝廷上呈的信函译文称,英国国王命“马戛尔尼前来,带有珍贵贡物进呈天朝大皇帝,以表其慕顺之心。惟愿大皇帝施恩远夷,准其永远通好,俾中国百姓与外国远夷同沾乐利”。 ——摘编自《清史编年》等
材料二:乾隆皇帝接见马戛尔尼使团后,在给英方的加信中说:咨尔国王,远在重洋,倾心向化。朕披阅表文,词意肫恳,具见尔国王恭顺之诚,深为嘉许。
尔国王表内恳请派一尔国之人住居天朝,照管尔国买卖。此则与天朝体制不合,断不可行。其实天朝德威远被,万国来王,种种珍贵之物,梯航毕集,无所不有。然从不贵奇巧,并无更需尔国制办物件。
又据尔使臣称,欲求相近珠山地方小海岛一处,商人到彼,即在该处停歇,以便收存货物。天朝尺土俱归版籍,疆址森然。即岛屿沙洲,亦必划界分疆,各有专属。此事尤不便准行。 ——摘编自《清实录》等
(1)根据材料一,指出在陈述两国关系方面,两广总督上呈的译文与英方信函有何不同,并分析其原因。(6分)
(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马戛尔尼使团访华的英国国内背景。(4分)
(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乾隆皇帝对英方要求的回应。(4分)
高三历史答题卷
一、选择题:本卷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
|
|
|
|
|
|
|
|
|
|
|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23 |
24 |
25 |
|
|
|
|
|
|
|
|
|
|
|
|
|
|
二、非选择题:共4题,第26题15分,第27题10分,第28题11分,第29题14分,共50分。
26.(15分)阅读下列材料:
(1) (2分)
(2)(5分)
(3)(4分)
(4) (4分)
27.(10分)阅读下列材料
(1) (2分)
(2) (4分)
(3) (2分)
28.(11分)阅读下列材料。
(1)(5分)
(2)(4分)
(3)(2分)
28. (14分)阅读下列材料。
(1)(6分)
(2)(4分)
(3)(4分)
高 三 历 史
1-5ABCAA 6-10 DABDC 11-15 DDADA 16-20 BAABC 21-25 DDDCB
26.答:(1)主张:厚赏厚罚,赏罚分明而有信,让民众懂法。
(2)特点:①轻罪重罚具有严酷性;②严格维护社会秩序和私人财产;③富人和穷人在受罚中不平等。
联系:材料一是材料二的理论依据;材料二是一在实践上的表现。
影响:轻罪重罚,受罚人增多,一方面提供了大量无偿劳动力供秦驱使;另一方面 激化阶级矛盾,使秦短命而亡。
(3)不同:罪罚相当。
原因:约法三章针对秦律的严酷,对人的生命财产给予尊重,符合当时的社会实际,顺应了百姓的意愿。
(4)本质:法律是维护封建统治的手段和工具,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
进步性:①增加经济立法,适应商品经济发展的社会需要。②否定秦法轻罪重罚的主张,是中国法制建设的一大进步。
27:集中分布在数学、天文历法、地学、农学等与农业生产密切相关的领域。(2分)中国古代以农为本,自然经济发展的需要,促进了与农业有关的自然科学的发展。(2分)
答: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在唐宋时期形成,并相继传入欧洲,推动了欧洲由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的转型;沈括的《梦溪笔谈》在我国和世界科技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是“中国科学史的里程碑”;僧一行是世界上用科学方法实测地球子午线长度的第一人。(4分,举两例即可,只要符合要求即可得分)原因:国家强大,经济繁荣;开明、兼容的文化政策;民族交往密切,文化交流、融合;对外交往频繁,兼容并蓄等。(2分)
:封建专制制度和自然经济的阻碍;国内政局的动荡和对科技文化的压制;外国资本主义国家的侵略等。(4分)
28.参考答案:
(1)原因:交通要冲;手工业、商业发达;城市人口增加。(3分)特点:专业化城市出现;经济功能加强。(2分)
(2)特点:商品经营品种多样;区域间的长途贩运兴盛;商人打入生产领域,采用产销结合的方式;地域性商人群体形成,人数众多;新的生产关系即资本主义萌芽出现。(4)
(3)明清时期,我国农业商品化程度提高,经济作物的种植形成了一些专业性的生产区域;手工业的分工日益细密,出现了地区性的新的社会分工。(2)
29. (1) 不同之处:
两广总督译文:视两国关系为蛮夷之邦与天朝上国的关系,视双方往来为朝贡关系。
英方信函:增进邦交,扩大贸易(3分)。
原因:清朝长期闭关锁国,对外部世界缺乏了解,自认为是天朝上国,两广总督上呈的译文是出于这种心态(3分)。
(2)工业革命:拓展海外市场;殖民扩张;中国成为其目标(4分)。
(3)乾隆拒绝了英方的各项要求(4分)。维护了领土主权;盲目自大,坚持闭关锁国政策(4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