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练习12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
##Begin##
“二战”后在远东国际军事法庭上,日本一战犯说:“我们感觉在发动这个自治活动中,尚缺少一个明确的动机……乃选择‘反共’这个口号作为树立‘华北自治政权’的目标。”据此回答下面几题。
1.日本选择“反共”作为“华北自治”的目标,其主要原因是
A.由帝国主义的本质决定的 B.便于拉拢蒋介石集团
C.迷惑英美等西方列强 D.西北红军力量强大
2.日本制造的“华北五省自治”的根本目的是
A.开展治安强化运动,肃清抗日力量
B.使其脱离国民党的统治
C.作为侵华的基地,“以战养战”
D.妄图建立第二个伪“满洲国”
3.华北事变对中国最主要的影响是
A.一二·九运动爆发,抗日救亡运动高涨
B.中华民族到了亡国灭种的危机关头
C.国民党的反动政策遭到全国人民的唾弃
D.西北革命根据地受到了日本侵略者的威胁
##Begin##
抗日战争爆发后,在中共的积极努力下,实现了第二次国共合作,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据此回答下面几个小题。
4.“中日矛盾变动了国内的阶级关系,使资产阶级甚至军阀都碰到存亡的问题,在他们及其政党内部,逐渐地发生了改变政治态度过程。”这段话反映了
A.中国国内的阶级关系发生了变化
B.资产阶级和军阀改变了政治态度
C.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D.资产阶级及军阀的统治受到威胁
5.周恩来说:“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酝酿时间长,差不多‘九一八’以后就逐渐向这个方向发展。”这句话主要是说明
A.中日民族矛盾在九一八事变时就上升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B.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经历了很长时间
C.国共两党矛盾很大,需要较长时间缓解
D.任何事物的发展都需要一个过程
6.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一直持续到抗战胜利后,其主要原因是
A.中共正确的策略方针 B.英美等国的支持
C.广大人民的强烈要求 D.日本灭亡中国的方针未变
##Begin##
抗日战争时期,面对国民党的反共活动,中国共产党始终以抗日大局为重。据此回答下面几题。
7.中共中心提出:“坚持抗战、反对投降,坚持团结、反对分裂,坚持进步、反对倒退”三大口号,主要是针对
A.近卫关于“建立东亚新秩序”的声明
B.汪精卫集团公开叛国投敌成立伪政权
C.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前后的政策转变
D.国民党顽固派制造皖南事变破坏抗战
8.中共提出三大政策的根本目的是
A.不战而屈人之兵,阻止国民党顽固派发动反共高潮
B.向全国人民表明态度
C.争取和国民党合作,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D.争取中间势力的支持
9.皖南事变发生后,周恩来发表“千古奇冤,江南一叶,同室操戈,相煎何急?”的题词。这表明中共
A.认为国共合作实际上已经破裂
B.决定武装反抗国民党的屠杀政策
C.要独立自主的担负起反抗日本侵略的责任
D.揭露顽固派阴谋,坚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10.皖南事变反映出
A.蒋介石集团企图重演“四一二”政变故伎
B.国民政府的政策重心开始由抗日转向反共
C.蒋介石集团既要反共又不敢与中共彻底决裂
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的阶级斗争成为国内的主要矛盾
一、选择题
11.毛泽东提出人民战争路线的主要依据是
A.国民党正面战场失利
B.抗日战争是正义的反侵略的战争
C.敌强我弱不能迅速战胜日本
D.战争力量之最深厚的根源在民众之中
12.汪伪政权与蒋介石集团的最大区别在于
A.与帝国主义勾结 B.代表阶层不同
C.对日政策不同 D.对人民的态度不同
13.日本的“强化治安运动”和“清乡运动”的根本目的是
A.维护殖民统治 B.实行特务统治
C.实行恐怖政策 D.肃清抗日力量
14.下列与中共在沦陷区的斗争方针相符的是
A.积极发展抗日力量 B.着重开展合法斗争
C.不间断开展对日斗争 D.以骨干分子公开斗争为主
15.标志着国民政府自抗战以来,在政策上的重要转变的是
A.召开五届五中全会
B.确定溶共、限共、防共、反共的方针
C.设立专门的防共委员会
D.成立党政军一体化的国防委员会
16.日本政府曾表示“国民政府倘能抛弃从来错误政策,另由其他人员从事更生之建树,秩序之维持,则帝国亦不事拒绝。”这段话表明日本
A.改变了灭亡中国的政策
B.侵华策略发生了新的变化
C.向国民政府承认其过去的政策错误
D.主张国民党亲日派与亲英美派讲和
17.抗日战争时期,国民政府实行的内外政策、方针能体现其政权实质的是
①片面抗战路线 ②制造皖南事变 ③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确定方针 ④豫湘桂战争的溃败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18.相持阶段,中共果断回击国民党顽固派的军事进攻,其根本用意是
A.不预备与国民党继续合作
B.以斗争求团结
C.巩固并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D.显示人民军队的力量
19.下列战争按时间顺序排列为
①太原会战 ②台儿庄战争 ③武汉会战 ④淞沪会战 ⑤枣宜会战
A.①②③④⑤ B.⑤④③②①
C.④⑤①③② D.④①②③⑤
20.下列事件按因果关系排列为
①蒋介石反共倾向日益增长 ②日本对国民政府采取诱降政策 ③日军侵华战线太长,兵力不足 ④蒋介石政策重心自抗日转向反共
A.②①③④ B.③②①④
C.③①②④ D.②③④①
21.抗战相持阶段日军攻占的中国城市是
①广州 ②宜昌 ③南京 ④长沙 ⑤重庆
A.①③⑤ B.②④
C.①②③④ D.①②④
22.抗战后期,日本对国民党正面战场发动的规模最大的一次战争是
A.淞沪会战 B.豫湘桂战争
C.武汉会战 D.台儿庄战争
23.抗战时期,官僚资本急剧膨胀起来,主要是因为
A.经济统制 B.整顿税务
C.控制金融 D.改革币制
24.抗战时期,国统区与沦陷区的相似之处有
①实行特务统治 ②实行保甲制度 ③实行经济掠夺 ④残害抗日群众 ⑤强制收购粮食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
25.八路军发动百团大战主要是为了
A.粉碎日本的“扫荡” B.振奋全国的抗日精神
C.争取抗战形势好转 D.提高中共和八路军威望
26.在抗战困难时期,中共采取的巩固统一战线的措施有
①建立三三制政权 ②开展大生产运动 ③进行整风运动 ④实行减租减息政策 ⑤实行精兵简政
A.①②③④ B.①③⑤
C.②③⑤ D.①④
27.中国共产党“七大”是党在民主革命时期重要的一次代表大会,主要体现在
A.指出了中国的光明前途
B.全党形成了空前团结
C.提出争取抗战胜利,建立新民主主义国家的任务
D.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28.下列关于中国抗日战争的评述,正确的是
①经历了防御、相持、反攻的持久战 ②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的全民族抗战 ③正面战场始终是抗日战争的主战场 ④统一战线中呈现既联合又斗争的复杂局面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29.我们所说的“抗日战争改变了中国反侵略斗争屡败的局面”,对此理解错误的是
A.以往的反侵略战争都以失败告终
B.中国人民有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
C.以往的反侵略斗争没有取得一点成就
D.抗日战争是近代中国反侵略战争的彻底胜利
30.下列关于抗战开始阶段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国民党积极抗战,粉碎了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的梦想
B.两个战场在此阶段出现
C.国共两党密切合作,共赴国难
D.陕甘宁边区是全国抗战的指挥中枢和总后方
二、简答题
31.中国共产党处理西安事变和皖南事变的策略方针有何不同?结合事变发生的背景及结果说明上述策略的正确性,其共同作用如何?说明了什么?
32.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日本的侵华方针有何改变?其改变的原因有哪些?对中国各派政治力量分别产生了什么影响?
33.比较近代以来在两次中日战争中,影响中国胜败的主要因素。并以恩格斯“没有哪一次巨大的历史灾难不是以历史的进步为补偿的”观点,指出两次中日战争对中国历史进程的影响。
##Answer##
1.C
2.D
3.B
4.C
5.D
6.D
7.C
8.C
9.D
10.C
11.D
12.【分析】 A项是相同点,B项中的“阶层”与D项中的“态度”,对两个集团来说也是相同的,明显的区别是对日政策,一个投靠日本,一个抗日。
【答案】 C
13.A
14.A
15.【分析】 此题中的四个备选项较为接近,要针对提问选出最确切的一项,注重课文中“这一方针的制定,标志着……重要转变”的表述。
【答案】 B
16.【分析】 此题考查阅读理解材料的能力,D项在材料中未涉及,C项与材料的意思正相反,材料中“另由其他人员……”的意思仍是变中国为日本殖民地,其改变只能是策略上的变化。
【答案】 B
17.A
18.C
19.D
20.B
21.B
22.B
23.A
24.A
25.C
26.D
27.D
28.A
29.C
30.【分析】 本题是一道逆向思维选择题,该题涉及的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国共合作形式的问题,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国共两党采取党外合作方式,各自拥有自己的政权和军队。
【答案】 D
31.【分析】 此题旨在考查学生比较分析和综合概括能力。第一问要注重概括说明,第二问要全面考查制定不同方针政策的背景,第三问要联系到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第四问要指出中共能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灵活处理问题。
【答案】 ①方针:和平解决,果断回击。(3分)②正确性:西安事变: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中共制定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方针,“一二·九”运动掀起了抗日救亡运动的新高潮,国民党内部分化,逼蒋抗日已有可能,亲日派企图置蒋于死地对抗日不利。皖南事变,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在日本诱降方针的影响下,国民党政策重心发生变化,日本灭亡中国的方针没变,民族矛盾仍是主要矛盾。(5分)③作用:促进或维护了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或发展,为抗战胜利提供了可靠保证。(2分)④说明:中共已走向成熟,能独立运用马列主义原理灵活处理问题。统一战线政策是革命胜利的法宝,但建立和维护应讲求策略。中共把民族利益放在第一位。(2分)
32.【分析】 此题要求深入理解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要找准切入点,把日本侵华方针的改变同中国各派政治力量的活动的联系指出来,比较轻易把握的是对国民党内两个派别的影响,轻易漏掉的是对共产党领导的抗日力量的影响。因而解题时要注重全面地看问题。
【答案】 ①改变:1938年秋,日军占领广州、武汉后,逐渐改变了侵华策略,集中主要兵力进攻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日根据地,对国民政府则以政治诱降为主,军事打击为辅。(5分)②改变原因:日军战线太长,兵力财力物力不足,敌后抗日根据地严重威胁着日军后方,相持阶段到来,宣告了日本侵略者妄图速战速决灭亡中国计划的破产。国民党在抗战开始后仍坚持一党专政和反共反人民的基本立场。(5分)③影响:汪精卫为代表的亲日派公开叛国投敌,成为日本在沦陷区进行殖民统治的工具,蒋介石集团发生动摇,把政策的重心由对外转向对内,由抗日转向反共,正面战场处于被动挨打的局面,中共领导的敌后抗日根据地面临日伪蒋的联合进攻,出现严重困难的局面。(4分)
33.(1)领导因素。甲午战争时清政府腐败无能,指导思想是消极避战、积极求和。抗日战争中,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在八年抗战中,中国共产党始终以民族利益为第一,成为统一战线的领导核心,从而保证了抗战胜利。(2分)(2)民众因素。甲午战争时,中国民众尚未觉醒。抗日战争时,中华民族已经觉醒。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包括各爱国阶层、各党派、各民族以及海外华侨。抗日战争是一场真正的民族解放战争。(3分)(3)战略战术因素。甲午战争中,清军陆军先定守局,坐失战机。北洋舰队避战保船,放弃制海权,最后全军覆没。抗日战争中,中国共产党制定了持久战的战略方针,把抗日游击战争提高到战略地位,敌后战场有力地配合了正面战场,最后赢得战争胜利。(3分)(4)国际因素。甲午战争时,中国处于任人宰割的地位。抗日战争在1939年以后,国际环境有所改变。1942年1月,美英苏中等26国发表宣言,组成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中国的抗日战争得到世界各国人民的广泛同情和支持。(3分)(5)两次战争都给中华民族带来了空前的历史灾难。但是甲午战败强烈刺激了中华民族的觉醒,从戊戌变法到辛亥革命,加速了中国民主革命的进程。抗日战争推动了中华民族的团结和进步,壮大了人民的力量,增强了全国人民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为民主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3分)
|